■文/台州市黄岩区教育局教研室 牟群英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出台,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反而使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卷化”困境更为清晰。
“内卷化”或译为“过密化”,源自人类学家克利福德·吉尔茨的著作《农业过密化:印度尼西亚的生态变化过程》,后不断拓展为解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问题的一种理论范式,具体表现为无发展的增长、无效率的改善、无质变的增量、无价值的忙乱等不同形态。
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是指在加大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大背景下,在快速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呈现出低水平的重复与循环,虽然有了“量”的提升,却没有发生“质”的飞跃,反而陷入了“内缠”的泥沼。
近年来,“国培计划”重心下移,集中支持农村教师培训。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幼儿园教师100%都接受过各种在职培训活动。诸如,针对农村幼儿园园长的“农村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针对5 年以上教龄的“青年骨干教师素养力提升研修班”,针对新教师的“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优化”等。这些由行政主导的培训活动,其核心驱动力来自于管理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了导向作用。但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政府搭台,专家唱戏”这一“他律”模式,更多地需要幼儿园团队的“自律”作为,即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一种教师参与园本合作文化的建构。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赖于行政、专家和教师等多方力量的共同推动。其中专家对农村幼儿园教师从理性的层面进行引领,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育理论指导下实践水平的提升,其作用模式是“目标——实施——评价”,在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主导功能。专家在理论指导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掌握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话语权,往往会导致很多农村幼儿园教师过分依赖专家的“声音”,失去了专业发展的“自我主体”语境。而现代教师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实践——反思”模式,需要教师学会思考,能够反思自我的教育活动,主动发现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成为承担专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调研中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具有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特别是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但在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正视农村幼儿的发展特点与发展水平,机械照搬城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少去思考及建构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环境的打造上也存在着刻意模仿城区幼儿园,很少去考虑乡土特色环境的创设。在家园工作中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缺乏专业的指导策略,导致家园工作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的境地。
就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思想认识而言,他们的专业发展价值取向高尚。比如:95%以上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喜欢幼儿教育事业,因为能够体现我的人生价值”;93%以上的农村幼儿园教师认同“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是我的人生目标”,并愿意为此付出不懈努力。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发展目标上又表现出功利的取向。要参加职称评定了,就会积极申报课题,要不然就不想做课题研究。
1.资格准入标准过低
教师资格认定,是对进入教育队伍人员职业素养设定的最低门槛。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持证率,幼儿教师只要具备基本的学历条件、技能条件、知识条件,就能通过考试获得职业资格准入。而专业发展需要幼儿教师具备全方位的专业素养、专业精神、专业目标,这些又往往是难以通过考试而获得的。
2.招聘考试手段单一
教师招聘考试是教育部门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笔试和面试程序,对持证人员的选拔性审核。但是,笔试内容侧重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记忆,面试形式则注重对弹、唱、跳、画等技能的主观判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样的人员选拔制度,使一大批在专业思想上不够坚定、专业伦理上不够过关的教师进入了幼儿教师队伍,为农村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埋下隐患。
3.择岗制度有失偏颇
每年通过正式编制考试被录用的幼儿教师,一般都需要经过这样的择岗流程:成绩靠前的优秀教师可以优先选择留在城区公立幼儿园,其次的被分流到乡镇中心幼儿园,最后的则被分配到偏远的山区幼儿园任教,并且规定在农村(乡镇、山区)幼儿园必须服务期满6 年才允许调动,致使他们一旦熬过几年的服务期,都会想方设法调离农村幼儿园。这样的新教师分配制度,必然使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基本处在“新人辈出”的局面。
1.管理结构不够健全
目前,大部分农村幼儿园的管理结构不够健全。以黄岩区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例,在编教师数最多的8 人,最少的1 人,幼儿园管理机构设置了一名园长(或负责人),其下就由在编教师分别担任安全、业务、后勤、卫生保健等分管工作。只有园长一人在编的,既要做园所管理,又要做财务出纳、后勤保健,同时要应对上级有关部门各项检查、督导、评级、年检等工作。有些新教师没入课堂,先当领导,不仅自身教学主业荒废,内部管理更是漏洞百出。
2.管理方式比较落后
不少农村幼儿园园长遵循的是根据上级要求和行政权力进行的管理,日常管理以任务下派、工作分配为主,难以形成民主化的管理氛围。如一名新入职的教师,由于园长强制安排其兼任会计工作,年底要完成比较专业的预决算任务,令其萌生退意,甚至有离职的打算。管理方式的落后,也是教师专业发展“内卷化”的重要因素。
1.自主意识淡薄
在传统教师培养体制的影响下,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也是遵循了外源性发展模式,即行政自上而下、由外及内地推动,致使很多农村幼儿园教师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局外人”,往往是被动执行教育部门和幼儿园领导的要求参与培训。加之城乡二元结构对立的影响,即使加大投入,但城乡差别在所难免,师资素质差距明显,农村教师始终在专业上缺乏“话语权”,表现出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形成了甘于平淡、甘于平庸的心态,专业发展之路就在“内缠”上愈走愈远。
2.专业角色迷失
对自身专业角色的认同是教师在思想上、行为上和态度上对所从事职业的理解和接受,也是决定其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重要因素。然而,农村幼儿园教师正式编制少,非编教师多,对幼儿教师职业仍停留在“养家糊口”的固有理解上,专业情感“荒漠化”,加剧了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角色认同危机。
3.专业精神欠缺
长期以来,农村幼儿园教师是一群被忽视的群体,处于教师队伍的边缘,逐渐形成了满足于僵化、机械化的工作层面,“不求上进,但求无过”,只要把牢“幼儿安全”这根弦,就能保住职业“饭碗”。将出去参与培训当作工作放松,参观幼儿园停留在模仿和套用层面;缺乏教育教学反思,完成教学任务即可;教学竞赛“拿来主义”,即把观摩的优质活动模拟一番;忽视教学问题,无法养成解决问题的研究习惯。
角色意识,是个体或团队根据自己的身份所折射出来的能够感知的特征总和以及相关的感知处理活动。虽然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外力驱动,但是过分的外力往往会对教师造成巨大的压力从而失去自我,而专业发展的核心是“自我”的觉醒和专业自觉行为。
1.应有正确的自我认知
教师只有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正确看待自己,才能建立起对自我的合理期待,接受职业本身的社会地位和社会期望,拥有健康的工作心态。农村幼儿园教师应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幼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自我角色带给教育对象及其家庭和农村社会的重要价值,建立起职业自信和专业自信。
2.形成自主的话语体系
农村幼儿园教师要承认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的差别,正视农村教育条件的落差及农村幼儿的独特个性和发展水平,在农村幼儿园教育改革中勇于表达意见和建议,发表观点,贡献才智。可以“模仿”城区教育的成功经验,更要大胆超越“城市经验”,形成具有农村特色的教改思路,构建农村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体系。
3.加强自我反思能力和问题研究能力
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路径,经常性的专业反思会让教师养成回顾与总结工作成败的良好习惯,从程序性知识的掌握向实践性知识迁移。农村幼儿园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叙事的方式进行专业反思,在叙事性写作中提高专业意识,形成专业情感,促发专业自觉行为,积极投身以问题研究为起点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逐步走上专家型、研究型教师发展之路。
农村幼儿园领导都很年轻,他们对教育新知识、教育改革新动向会比较敏感,把农村幼儿园园长培养好,将会带领农村幼儿园教师走出专业发展的低谷,带出一支专业化的教师团队。
1.建立科学的干部管理层级
建立教师管理梯队,充分挖掘利用每个人的特长,培养各方面管理人才,让教师感受到管理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把农村幼儿园园长从任务型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同时,要重视非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非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特别是长期在公立幼儿园任教的非编老教师,其工作经验丰富,能力较强,可以参与后勤管理和新教师培养工作,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
2.重视专业文化建设
一方面,要组织基于园本资源的园本教研活动,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活动。农村幼儿园教师大部分家在异地,农村生活相对枯燥乏味,留住教师首先要学会留住教师的“心”,让年轻教师感受到幼儿园良好的文化氛围,造就和谐、共同发展的团队。
3.构建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良性教学环境
县级名师要求难以达成,可以先培养园级名师,树立教师成长发展的榜样,引领帮助园内教师共同进步。区级课题申报比较困难,可以借助专家力量,参与城区幼儿园教师的课题研究,学习研究方法,学会解决问题。领域教研全面铺开有难度,可以先做好一个本土化特色项目,建立起一个研究团队,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塑造共同发展愿景,体会团队专业化发展的力量。
当前,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抓手就是教育管理部门的政策驱动。
1.改革新教师分配制度
可以让新入编幼儿园教师先进入城区示范性幼儿园进行专业锻炼,在城区优秀教师的指导下形成基本的专业态度和专业技能,再到农村幼儿园任教,以免新教师没入门即走上管理岗位的专业化发展异化现象。
2.促进城乡幼儿园教师有序双向交流
城乡教师可以互相轮岗,农村的“上挂”,城区的“下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真正实现城乡幼儿园教师的互动对话,交流教学方法和经验,培养农村幼儿园骨干人才,发挥城区优秀教师的引领作用。
3.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
教育管理部门应了解农村幼儿园教师的需求,给地位、给补助、给政策、给条件,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待遇与农村中小学教师持平,为他们的专业发展、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创造公平条件,吸引优秀人才扎根农村幼儿园,安心从教,放心成长。
总之,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既需要加强投入,也需要政策推动,更需要专家引领。只有关注幼儿园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和专业自觉意识的确立,破除“内卷化”困境,才能保证农村学前教育稳定而有质量地发展。
(注:本文系浙江省台州市2020 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自我叙事:幼儿园教师专业自觉提升的案例研究”的成果之一,课题项目号:TZ2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