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通市海门区实验幼儿园 黄妍君
阅读是个体探索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均指出,要珍视游戏与生活的独特价值,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阅读则是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最佳途径。绘本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资源,将游戏与阅读有效融合,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对幼儿能力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指南》要求,阅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依据画面线索讲述故事,大胆推测、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改编故事部分情节或续编故事结尾。幼儿作为发展中的人,具有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他们对绘本故事有自己的理解及想法,在游戏的构建中具有自己的游戏思维。教师以中班幼儿为例,采用自主设定游戏的形式,结合绘本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询问幼儿——游戏怎样玩?
问题一: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幼儿1:小猪的大饼被别人偷吃了。
幼儿2:小猪在森林里寻找偷吃大饼的“小偷”。
问题二:我们怎样帮助小猪?
幼儿1:帮助他对比牙印。
幼儿2:帮助他排查小动物。
随着教师的提问与引导,幼儿逐渐有了较为清晰的游戏思路,在讨论中确定游戏“森林中的‘小偷’”。通过问题与幼儿的回答不难发现,幼儿具有对图形、色彩、情节的解读与运用能力,能够通过绘本故事中的表征探索“问题”的答案,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构建游戏活动,通过分析故事确定绘本游戏,并兴致勃勃地化身“森林小探长”,通过“抓小偷”的游戏拓展绘本故事,实现了对绘本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
游戏活动的匹配性与适宜性,对绘本阅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设计游戏化活动时,教师要钻研绘本故事的内容及结构,梳理游戏方式及内容,根据绘本的特殊性设计与之匹配的游戏活动。在游戏内容的设定中,教师可以将游戏环节贯穿在幼儿阅读的全过程。如前置性的导入环节、过程中的渗透环节、故事结束后的升华环节,都可以融入游戏教学,为幼儿带来别样的体验。
以小班绘本阅读《好大的胡萝卜》为例,该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其中神奇的想法给幼儿带来了别样的感受。在阅读过程中,为区分真实世界与脑海中的幻想世界,教师引导幼儿感受“神奇的胡萝卜”。如绘本故事中用“胡萝卜做成船去看小鱼,做成飞机在天上飞,做成空中花园、大别墅”等内容激活幼儿的想象思维,引导其感受“兔子们”的开心。当阅读到“想了这么多办法”,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使用绘画、手工等方式大胆创作,并通过小组交流、集中分享等方式,不断构建全新的游戏。阅读结束后,教师鼓励幼儿通过绘本剧表演,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从多个角度出发,丰富游戏内容,引导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故事情节,在探讨中展开想象,在想象中构建游戏,通过实际操作与亲身体验,积累阅读经验,加强幼儿对故事文本的分析、构建与创编能力,同时也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求。
绘本阅读具有生动性、形象化、夸张性等特点,能满足幼儿的思维发展,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描述世界、社会交际的方式。在绘本游戏的构建中,教师要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激活其对于绘本故事及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形成“大家一起玩”的意识,利用阅读感悟打开幼儿对世界的探索与情感的宣泄口,通过文字、图画、游戏等方式,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以大班绘本阅读《一园蔬菜成了精》为例,故事讲述了植物蔬菜在成熟前与成熟后的状态,通过“战争”的方式,描绘了蔬菜的成长过程。绘本阅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了“你画我猜”游戏活动,幼儿分为两个阵营,一方绘画植物未成熟的状态,另一方则根据自己的观察及学习经验,绘画出植物成熟后的状态,形成“将想象说出来,将知识玩起来”的独特游戏活动。这一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幼儿对阅读内容的巩固与需求,还能够丰富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与认知,让其在享受游戏的同时增强其动手能力、文本分析及色彩运用能力,在游戏中获得综合性的成长。
总之,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幼儿获得学习经验、生活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绘本课程游戏化活动时,教师应当从幼儿的经验及发展水平出发,将活动的主导权、决定权交予幼儿,帮助其建立自身系统,发挥出游戏教学的优势。身为幼儿教师,要学会全方位、多角度地支持幼儿的体验、语言、感受,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与发挥,让幼儿在玩中展开阅读,在趣味游戏中学习语言表达,帮助幼儿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实现绘本教育资源的独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