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想象妙解题 数学运算见真功

2022-03-24 19:27王强
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数形结合

【摘 要】 探究二次函数动态问题时,重点研究变中不变的量,抓住问题本质,尝试画示意图进行直观想象,整体感知图形变化的趋势,会从“数”“形”两个角度对函数进行探究,突出数形结合思想,形成符合学生认知的自然解法,通过理性思维减少运算量.

【关键词】 数形结合;分离变量;整体感知1 试题呈现

(2021年南京中考)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2,1),(2,-3)两点.

(1)求b的值;

(2)当c>-1时,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的纵坐标的最小值是________;

(3)设(m,0)是该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公共点.当-1

2 试题解读

2.1 立足教材,基于标准

试题以苏科版九年级下“5.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为命题导向,基于《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通过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能力目标要求,将图形的运动与二次函数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从三点确定抛物线的视角出发,试题中的抛物线经过两个定点,因此抛物线随着第三个点的变化而变化,抛物线的图象随着第三个点的确定而确定.本题以递进的形式对动态问题进行考查,三个小问关注了二次函数表达式的系数a,b,c对抛物线图象特征的影响,以“数和形”的互相转化加深对函数的研究,体现了试题对学生几何直观、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2.2 关注过程,积累经验

知识的主要载体是课本,智慧则形成于获得经验的过程中,形成于经历的活动中[1].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操作,关注学生对于试题的探索过程和解题经验的积累.试题中的二次函数经过(-2,1),(2,-3)两个定点,条件c=-1和m=-1是等价的,这个位置是三点共线的状态,经过这个位置之后抛物线的形状有什么变化?平时研究a的正负和大小对抛物线的形状和大小的经验在本题中可以迁移,函数性质的探究可以借助于图象的直观.在解决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对于问题的表征并深入思考,重点关注形的变化,辅以得到数的变化,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几何直观和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从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数学研究方法体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问题也遵循这个套路.

2.3 以小见大,凸显素养

试题的小体现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题干简洁短小,通俗易懂;其次解答过程简短,要求明晰,不需要书写繁杂的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最爱的试题类型之一;最后就是思考过程的精炼,只要想明白图象的运动过程,辅以简单运算,答案轻松获得.小的背后也蕴含了大,首先题干对于a,b,c的多角度探究,考查全面,区分度高;其次直接写答案呈现的方式对思维要求较高,不足之处是得分率会有所下降;最后,数形结合百般好,对学生理解问题提出较高要求,几何直观能力凸显.如果形的直观弱一些,可以用数的精准来替代,不过对方法的选择、运算能力都是一次大的挑战.

一道好的试题应该秉持以小见大的精神,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是我们的追求,正如章建跃博士所言:教好的数学就是落实核心素养.对于笔者而言,选择一道试题、激发一点灵感、讲好所有困惑,这就是在落实素养.试题从数到形经历了数学抽象、直观想象,再从形到数发展了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最终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3 试题解析

3.1 顶点最值.

下面对第(2)问进行研究.

解法1 以形助数.

由于三点确定抛物线,已知函数的图象经过两个定点,此时抛物线不能确定,当限定c的范围时,可以对抛物线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利用图象对抛物线进行探究,“形”会使得“数”更加直观,我们不妨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来探究.

当c=-1时,此时(-2,1),(0,-1),(2,-3)三点共线,无法构成抛物线.

当c>-1时,图象经过(-2,1),(2,-3)两点,尝试画草图,如图1、图2,图象开口方向必向下,并且顶点的纵坐标随着c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图象过(-2,1),所以顶点的纵坐标≥1.

如果顶点的纵坐标等于1,此时顶点为(-2,1),故设二次函数y=a(x+2)2+1.将(2,-3)代入,可得16a+1=-3,所以a=-14,因此二次函数表达式为:y=-14(x+2)2+1.此时c=0符合题意,故该函数的图象的顶点的纵坐标的最小值是1.

5.3 解法要利于素养发展

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它是从具体数学知识中提炼和概括起来的,在解题时应尽力去挖掘和提炼题目中所蕴含的的思想方法,数学思想能把握数学本质,为后续的学习积累经验.通过这样的体验,让学生去感悟、体验其中的数学味道,从而加强学生理解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促进思想的内化,从而落实素养,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通往数学核心素养的桥梁.试题的解法从整体视角认识函数零点,思路清晰,过程简洁,但背后是对图形运动过程的深刻认识和归纳,使得数形结合、一般与特殊的转化思想得以渗透.拓展研究体现了对于问题本质深层次的认识,使得直观想象、数学抽象、数学运算、逻辑推理等素养得到不断深化和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生根.建构适切情境,彰显知识自然生长——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教学为例[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20(06):21-24.

作者简介 王强(1987—),男,江苏南京人,中学高级教师;荣获伊犁州优秀援疆教师,伊宁市优秀教师,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秦淮区数学学科带头人;获江苏省初中数学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猜你喜欢
数形结合
简析高中数学不等式易错题型及解题技巧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数形结合思想及其应用
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浅析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解析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