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娜
关键词:创新 自主 个性化 互动
语文是富有创造性的学科,目前创新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已被教师们充分注意到,然而很少会有人留意学生的作业也同样需要创新。作业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获得,技巧在作业中掌握,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作业不应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体现创新的多元复合体。
一、“文本作业”变为“个性形式”
传统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师生之间浅薄的文本符号的往来。学生个性得不到发挥,创造潜力也得不到挖掘,难以由此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就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而是一个极好的凭借,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与这些材料或环境不断产生互动,自然地显现出各自不同的智力类型和能力倾向,不仅获取了许多知识信息,锻炼了全面参与学习的能力,还得到了大量的愉快而难忘的体验。
二、“被动完成”变为“自主学习”
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受教育者——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此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传统的语文作业无非机械、重复地抄写,令人头疼的背诵,题目陈旧的作文。学生犹如疲惫不堪的渔夫在无边的苦海漫无边际地漫游。为此,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完生字、新词后,不再让学生机械抄写,那些已经记住的生字、新词可以不抄写,难记的字就读一读,记一记,再工工整整地默写一次,布置作业时充分信任学生,承认学生学习的潜能,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整体统一”变为“体现层次”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习了古诗《出塞》后,我设计了以下几项作业:
1.背誦、默写古诗《出塞》。
2.《出塞》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发挥想像写一段话。
第一项是巩固练习,旨在积累语言;第二项是写话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这两项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
四、“标准答案”变为“合理回答”
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的学生都是不敢越“标准答案”一步。当作业“雪化了变成什么?”学生回答“变成春天”,如果我们用标准答案“水”来将他的回答一口否定,那么这位学生的想象力也将被我们扼杀了。
黄全愈博士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讲到:“创造性只能培养,不能教!”“有‘创’才有‘造’。所谓‘创’就是打破常规,所谓‘造’就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产生出具有现实意义的东西。”如果我们拒绝学生打破常规的举动,那我们也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拒之门外。
五、“单一评改” 变为“人文互动”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善于发现并欣赏每个学生的创新活动。
评价学生的作业,不仅要评价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评价非智力因素,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兴趣和习惯,评价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创造意识的体现,创造水平的提高,创新习惯的养成。评价时应多采用激励的方法,我从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当发现他将字写得工整了,发现他组了一个很特别的词语,发现他的日记又多了几个精彩的句子……一句真诚的赞语,可以让学生欣喜很多天!
评价还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尽量捕捉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增加评价写字质量这一项;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在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有的学生的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给予“作业能手”的称号。
这样我每天面对的都是崭新的、充满天真灵气的作业,在这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在这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
一句话,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
1223501186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