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介学背景下尹芳夏《三国演义》德译本翻译策略探究

2022-03-18 10:09:03於伟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库恩三国演义译本

於伟澄

(复旦大学 外文学院,上海 200433)

2017年尹芳夏(Eva Schestag)出版了《三国演义》全一百二十回的完整译本,受到德国读者热捧。相较于1940年版的库恩(Franz Kuhn)译本的章回小说,这一译本的面世代表了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战略的又一硕果。本文试从译介学理论背景下“创造性叛逆”[1]和“适应选择论”[2-3]的翻译理论来探索尹译本和库恩译本背后折射出的翻译发展趋势的演进。

一、库恩译本

1.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

根据“译者中心”[4]理论,译本质量依赖于译者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求译者开发自身的翻译潜能,对原著文本进行充分研读,从“人”的视角去审视和优化文本。诚然,在整个译介过程中,库恩的翻译策略和目的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1934年出版的《梁山泊大盗》(Die Rubervom Liang- Schan- Moor)后传中,库恩就对自己的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说明。他坦言,翻译中国传统小说的目的是让德国读者能够读到中国大众小说,为此他放弃了逐字翻译,并在译本中进行了艺术加工和自由发挥。如:他对《水浒传》中的一些战争的自由发挥,在保留原著精神层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意译,并给每个回目起一个小标题。他认为他自由发挥的部分可以经得起学术上和艺术上的审视。[5](P858)在库恩版《三国演义》前言中,他未提及其对于翻译策略的选择,而是默认运用自由发挥对原著进行了删减,将前三十八回合并成二十回,并以刘备三顾茅庐作为二十回最后一个章节,充分体现了译者中心对翻译策略的主导作用以及凸显“译者责任”。

2.选择适应论背景下库恩版译例分析

译例1 到黄河渡口,秦琪引军出问:“来者何人?”关公曰:“汉寿亭侯关某也。”琪曰:“今欲何往?”关公曰:“欲投河北去寻兄长刘玄德,敬来借渡。”

Der Wachhabende Tsin Ki, dem der Schutz der Fähre anvertraut war, sperrte ihm mit bewaffneten Wächtern den Weg und fragte nach seinem Wer und Wohin?“Ich bin Kwan Yü, Graf von Hantschou, und will zu meinem großen Bruder, dem kaiserlichen Onkel, nach Ho peh. Dazu brauche ich Eure Fähre.”

剖析语境和小说情节可知,关羽得知刘备的去向后,前往河北与其会和。鉴于原著中很多是文言文,库恩加入了一些补充性说明文字,比如对“引军”的行为和秦琪刘备的身份作了解释性说明。译者从美学、意境角度很好地还原了小说的文风,体现了多维度适应原则。

译例2 琪曰:“丞相公文何在?”公曰:“吾不受丞相节制,有甚公文!”琪曰:“吾奉夏侯将军将令,守把关隘,你便插翅,也飞不过去!”

“Führt Ihr einen schriftlichen Ausweis des Kanzlers mit Euch?”“Ich reise nicht in dienstlichem Auftrag.Wozu also ein schriftlicher Ausweis?”“Tut mir leid, ich habe strengen Befehl,diese Fährstelle zu bewachen und niemanden ohne Ausweis über den Fluß zu lassen. Auch wenn Ihr Flügel hüttet, dürfte ich nicht gestatten, daß Ihr hinüber fliegt.

译者将文中的对话性文字更加口语化地体现出来,并作为此段情节发展的主线,增加了译本的可读性,体现了语言维度的适应原则。

译例3 […]二马相交,只一合,关公刀起,秦琪头落。[…]

[…]Damit war das Geplänkel der Worte beendet,und kampfbereit stürmten die Kämpen aufeinander los. Beide kämpften mit der gleichen Waffe, dem Schwert. Aber schon beim ersten Anprall rollte Tsin Kis Kopf in den Staub.[…]

对于“秦琪头落”的细节描述,译者加入了“双方都持有同样的武器——剑”,但“第一次撞击秦琪的人头就已经在尘埃中翻滚”,给读者以直观和震撼的感觉,凸显了关羽武艺高超。

译例4 后人有诗叹曰:挂印封金辞汉相,寻兄遥望远途还。马骑赤兔行千里,刀偃青龙出五关。忠义慨然冲宇宙,英雄从此震江山。独行斩将应无敌,今古留题翰墨间。[…][6](P386)

Durchgestrichen

因原著中文化载体过于复杂,此处遵循库恩“大众小说”的理念,对后人的作诗进行了删减。这也是对于陌生文化多维度适应的实例。

二、译介学背景下的尹芳夏译本

1.翻译文学的归属

罗慕士译本风靡北美时,库恩的章回德译本显然不能满足德国汉学爱好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尹芳夏临危受命,花费六年时间翻译《三国演义》。其翻译风格受到英译本作者罗慕士的影响,她在接受访谈时说:“本来我想删除掉原著中一开篇的八行诗《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于是我写邮件给多年前在纽约大学交换时认识的东亚系教授罗慕士,三周后我收到他的邮件,才彻底理解开篇八行诗的重要性,它们是整部作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7]罗译本作为《三国演义》的英译本,形成了最初的译本创作形式,其在英语国家的传播对推动德语全译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文化意象的传递

文化意象与形象性词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现如今,读者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译述”与“编译”,而是对翻译文本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译文尽可能完整,还要求译文尽可能地表达原著特有的文化意象。如:

译例1 第七十五回:关云长刮骨疗毒

Guan Yu lässt sich das Gift vom Knochen abschaben.[8](P213)

此处翻译忠实于原文,完整地还原了关羽被“刮骨”的过程。但美中不足的是,成语“刮骨疗毒”是一个文化意象,意为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而译者只翻译了“刮”这个动作,突出了画面感,但省去“疗”这个目的,却使原著中华佗的神医形象在章节概要中的地位不复存在。可能译者在此处过分追求章节概要中形式上的对称所致,使成语的丰富含义在此处没有得到体现。此外,结合后续“创造性叛逆”这个概念可将此处理解为译者无意误译,这是因为译者对原著语言内涵缺乏足够的了解所致。

译例2 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

Ma Su schlägt einen Rat aus und verliert Jieting.[8](P491)

粗看文本,译者忠实地传达了原著作者对于此处章节概要所想要表达的含义。但译文反映出译者对中国传统“谏”文化缺乏了解,即马谡刚愎自用,多次拒绝副将王平的规劝。译文中的“建议(Rat)”显然没有刻画出马谡的人物性格。此外,马谡和街亭作为人名和地名本身具有的强烈的文化意象,在尹译本中大打折扣。

3.创造性叛逆

谢天振认为,在翻译实践中,人们赋予文学翻译的目标与文学翻译实际达到的结果之间始终是存在差距的。这种差距产生主要归因于特定语言本身的历史文化积淀与该语言环境中语言使用者的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使该语言的使用者在使用某一特定词汇时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赋予该语言以特定的形象性和生动性。[9](P69-70)如:

译例3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Der Mord an Cai Yang löst das Misstrauen zwischen den Brüdern.

In Gucheng verpflichten sich Herr und Diener zu gegenseitiger Treue.[10](P400)

原著中关羽跋涉千里、历经磨难,最终在古城与刘备相见,印证了“今日君臣重聚义”豪迈之情。而译者将兄弟情变成主仆情,是对原著的叛逆。译者使用昆德拉改编自德尼·狄德罗的戏剧作品《雅克和他的主人》中被昆德拉淡化的“主与仆”概念,突出鲜明的、具有启蒙主义思想的仆人雅克,与原著中关羽的形象在不同文化圈中具有可比性。但译者将原著中作者原先没有预料到的接受环境——且改变了原作者赋予作品的形式,即译者将接受者对叛逆主题“主与仆”——作为合理的接受环境。这一个性化翻译体现了尹芳夏对于文化迁移有着独特的追求目标,但译文还是多少欠缺一些气势。

译例4 孟获垂泪言曰:“七擒七纵,自古未尝有也。吾虽化外之人,颇知礼仪,直如此无羞耻乎?”[…]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复反矣!”(节选自第九十回)

Meng Huo antwortete unter Tränen:“Noch nie wurde ein Mann siebenmal gefangen genommen und siebenmal wieder freigelassen. Eure Kultur ist mir zwar fremd, aber dennoch verstehe ich etwas von Sitte und Ehre und empfinde Scham.”[…]sprach:“Kanzler, himmelsgewaltiger, nie wieder wird das Volk im Süden gegen Euch aufbegehren.”[8](P430)

德国读者是非儒家文化圈的读者群,自然很难理解“化外”之意。此处译者有明显的有意误译和漏译,即“你们的文化尽管对我很陌生”替代原著中表达的儒家文化普及度较低。紧接着“我理解一些礼仪和尊重”所表达的程度和原著中“颇知”通过转折连词“然而”弥补。此两处明显误译是为了铺垫后面的“南方的人民”,让德国读者能够理解地方和中央政府的概念。但此处创造性叛逆却无法体现原著作者力倡的儒家正统观念,失去了原著中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结语

库恩和尹芳夏作为翻译主体,对于译文翻译策略选择的截然不同,体现译介学发展过程的演进以及其广阔的研究前景和研究价值。随着中德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接受环境、译者的自身水平、接受者的文化程度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就不难理解从库恩译本“大众小说”到尹芳夏“兼具学术性和文化传播小说”的蜕变。同时,新译本的出现给了原著“新生”,正如文学翻译家杨武能所指出的那样,现代接受美学将读者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文学翻译家必须时时刻刻心中装着读者,必须满怀对读者的爱。这是基于传统的翻译观念赋予译者以“仆人”地位的一次突破和探索。尹译本作为译本浩大的巨著,兼具传统和现代翻译价值观的基本特点,真正起到为读者服务的作用,因此用“创造性叛逆”的理论去解释尹译本更为恰当。

猜你喜欢
库恩三国演义译本
《三国演义》骗了你多少年
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36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西夏研究(2019年1期)2019-03-12 00:58:16
布莱克·库恩
华夏地理(2018年6期)2018-08-08 05:50:55
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飘》的两个中文译本为例
三国演义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好菜先下筷
库恩集团收购蒙大拿公司
新疆农机化(2014年1期)2014-08-15 00:51:21
科学实践哲学中的库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