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

2022-03-18 04:45:12韩杰楠
吉林教育(综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教学活动德育

韩杰楠

小学是一个人成长的初级阶段,也是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可塑性非常强的阶段。自20 世纪80 年代我国独生子女政策执行以来,每个孩子都成为独生子女,每个家庭都以孩子为中心,人们的育儿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就了很多“巨婴”,“啃老”已不再是稀有现象。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因怕伤着或累着学生,对其很多不规范或不礼貌的行为也没有给予过多的教育与纠正。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从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

一、小学德育工作遇到的问题

(一)小学德育工作缺乏有效的评价和考核体系

为了学习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各级各类学校都设置了专门负责德育工作的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制度。但对于如何科学考察学校的德育效果,仍缺乏统一的标准,尚未建立严密的德育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

(二)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性不强

一个人品德的提升,并不是写在纸上或者通过答题就能实现的,它应该是渗透于人的语言行为之中。目前很多学校所采用的德育工作方式,过于重视德育的讲授,而忽略了德育的实践,没有让小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做,怎样做,更没有全面考查小学生做得如何。

(三)小学生对德育工作不感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繁重,因此对于根本不列入小学毕业考试的科目都持漫不经心的态度。况且学校对于德育工作缺乏具有一定要求的考核。久而久之,导致小学生对德育工作产生了漠视心理。

二、小学德育渗透在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为了收到理想的德育效果,学校应将德育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依托常规的学科教学活动开展德育。在小学阶段的课程中都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教育;在体育活动中可以充分体现出团结就是力量的重要性;在自然活动中可以教育小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通过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提高其认知层次,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受到品德教育,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比中规中矩的德育说教更加有效。在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教育效果。小学生的德育水平有所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也会随之提升,这将更有利于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德育和学科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小学德育工作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观念,将德育工作纳入小学生的日常表现考核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对德育工作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有些教师为了让家长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动态表现,每周都会在班级QQ 群或微信群里汇报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却常常忽略对学生德育发展情况的描述。因此,要想高效率地实施德育工作,首先就要改变思想观念,重视德育工作。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日常表现考核内容分为两块,一部分是德行表现,另一部分是学习表现,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和学生家长对德育的重视。

(二)齐抓共管,在学科教学中贯穿德育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单凭开设品德课程是不够的,应在其他各个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这样可能会收获更大。学校应号召各学科教师深挖教材内容,将德育作为一个必需的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中,实现育才和育人的同步进行。所以,在各学科教学目标的设立中要对德育的效果有明确的规定,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要留有德育的衔接,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达到德育的目标。比如:在语文课学习《飞向月球》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明确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意识。在教学环节中,可以采用你问我答的方式,逐步推进。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有机会敢不敢飞上月球,学生们叽叽喳喳,有的说敢,有的说太高,太空辐射太强,有的说怕回不来。教师继续发问:那么大家觉得宇航员叔叔、阿姨怕不怕呢?很多学生说不知道,应该是怕吧。教师告诉学生们:“人的生命只有一次,飞向月球不是百分之百的成功,有一定的风险存在,宇航员叔叔和阿姨也会有这种顾虑。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并且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大家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此时,就是进行德育的最佳时期。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是祖国给宇航员的任务,他们爱祖国,愿意为祖国付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以此来帮助学生形成爱国意识。在数学教学中也不乏德育素材,比如在学习带有小数点数字的计算时,教师在教案设计中就要考虑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规范学生解题行为的教学目标。很多学生由于马虎,不用心,习惯性地将小数点随便乱点,致使出错率比较高。数学教师可以引用发生在西班牙的一个真实案例:西班牙的一位工程师由于粗心点错了小数点的位置,结果导致已经接近完工的潜水艇超重70吨,这个错误直接使西班牙海军接近17 亿英镑的项目被搁浅。17 亿英镑,多么惨痛的代价,就是由于小数点错误所导致。通过这个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严谨的重要性。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可使德育更加丰满,也能使学生对相应的学科教育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一举两得。

(三)创设教学情境,展开德育渗透

情境教学是学科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既可以调节课堂氛围,又可以增加学生的体验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知识。当然,情境教学法也可以将德育、教学和情境创设三者融为一体。比如在语文《灰雀》的授课中,教师可以找5 组学生,每组2 人,一个学生扮演列宁,另一个学生扮演小男孩。其他学生作为大众评审,并制定出评审标准。扮演完成后,教师可以提问大众评审,哪个小组演得好,为什么?有些学生可能会说:“这个组演得好笑,所以演得好。”还有的学生会说:“这个组演得很流畅,所以演得好。”教师可以告诉他们,演得好不好,最重要的是看有没有反映出这个人物的特点。学生通过仔细品味课文内容,就可增加对课文的理解,找出列宁和小男孩的品质特征,并认识到要学习小男孩,知错就改。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指导学生深入掌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完成了德育,将口头教育转化成情境教育,使教育更有表现力。

(四)以学生为主,激励与矫正并行

学生是德育的主体,要让他们有荣辱意识,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德育才会更有效果。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喜欢交头接耳,传递字条。面对此情况,教师一定要对这些学生提出严厉的批评,明确指出这种行为非常不利于集体的进步。当然,教师可以暂时不点出学生的姓名,观察其是否知错就改。对于知错能改者,在下一次上课时应给予表扬,引导学生逐渐学会自我管理。

(五)利用实践教学,检验德育效果

学校或少先队都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教学,如去敬老院开展献爱心活动,参与文明城市的创建或参与植树活动等。活动完成后,通过回顾整个活动,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合作才是有效的途径,有时1+1 的效果是会大于2 的。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出德育最佳学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对自我品德的严要求高标准。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我们应将德育渗透融入于学科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品德的提升与固化,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教学活动德育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8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22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人间(2015年10期)2016-01-09 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