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第三小学 梁卓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加强课堂学习,还可以将学生的课堂学习准确地反馈给教师,因此,作业的设计和编排是一项非常专业的教学任务,应该科学合理。由于双减政策的推行,常规的作业也需要作出一些调整,那么如何优化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作业设计,让学生学习知识、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和快乐。下面的实践性教学对作业设计中的一些问题和具体策略进行了探讨。
根据教育部门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的工作精神,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整体设计课内外的学习活动;要把课外作业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少而精的高质量作业取代简单、机械、重复性的作业,达到“减负”目的;要使作业真正为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使之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
作业作为辅助教师完成教学目标的方式,很多教师认为小学作业是课堂学习知识点的重复,小学数学作业的作用相对单一地巩固复习数学知识,而很少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将小学生预留的课后数学作业限制在了以下三点。第一是便于教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存在不论学生学会与否,都需要重复做简单的题型,其存在一定的枯燥特征,无法激发学困生的兴趣;第二是考前复习的处理,教师通过让学生完成综合练习卷,然后批改、讲解,但学生真正需要的是学习知识点,而非练习新的题型尤其是学困生,本就在知识点的掌握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增加新题型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兴趣;最后才是提高数学能力,然而由于作业功能单一,致使作业对学困生的提升效果并不理想,数学作业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它只是成为一种机械化的学习工具。
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习题,并且其他学科的教师也常常会选择为学生预留练习册、试卷等,所以学生每天除了要完成数学题,还有其他学科的题目,长此以往,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同时数学作业题目形式单一,在大量习题下,影响了学生的兴趣。数学作业布局统一,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小学数学作业枯燥的内容和形式,挫伤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容易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
长期以来,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直是困扰中国基础教育界的一个难题。科目繁多,作业量多已经成为众多家长和孩子的难题,据调查小学生放学后80%的时间是在与作业的斗争中度过。尽管多年来中国的基础教育推进了“减负”的进程,但小学生仍然需要大部分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娱乐、放松以及拓展开发其他能力的时间相比较少。数学作业同样如此,为了进一步提升数学作业成绩,教师会采用大量习题的方式,让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巩固知识,但是在大量习题下,为学生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这不利于我国一直以来推行的素质教育下全面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传统小学数据作业的设置绝大部分都是针对课本内容是为了让学生记住公式而设计的题型,而进行抽象的加减乘除的运算,为了会而算。即便是应用题大部分内容也是脱离生活的抽象文字描述,虽然应用题提到了小明、小红这些虚拟人物,以及用动物等等来增加趣味性,但是整体来说还是太过生硬,现实中很难遇到这类的生活问题,即便有也不一定使用应用题的解决方式进行解决,所以给学生以抽象和复杂的印象。这样学生不理解数学知识,不能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不利于激发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由于与生活缺少紧密的联系,也很难让学生产生对数学学科以及数学作业的兴趣,甚至有些学生在学习三角形、正方形面积时,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为什么要记住这些面积、周长公式。
作为课程和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作业的设计与布置存在着枯燥乏味、作业形式单一等问题,同时作业评价也缺乏层次性以及针对性,从长远来看这些都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作为教师,我们应深入贯彻“双减”的指导思想,积极正确地看待作业改革,努力探讨设计出高效作业并有效地布置作业,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一方面教师要提高认识,不能依靠现有的练习册和试卷,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立足生活,不断更新数学习题以及作业的形式,巩固数学知识点,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合起来。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依靠社会的发展和需求,结合班级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预留数学作业,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通过“双减”政策的作业改革,希望数学教师能通过学生的课堂或课后作业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根据作业反馈,及时找出与预期状态之间的差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可以适当降低教学难度或者调整教学进度;通过课堂或课后作业了解学困生的知识和技能,找到学生兴趣激发点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基于这个出发点,我们应该明确以下作业设计的原则:
作业设计要紧紧围绕学习内容,与学习目标保持一致、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并把学科知识、学科思想、学科价值融入作业的内容设计。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有针对性目标性地进行布置,例如,通过本次作业的布置,对学生哪些方面,哪些知识会起到帮助的作用。教师不能只是根据课后书本上的知识机械地要求学生复习、做习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本班学生当前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作业的布置。以此才能达到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巩固现有知识,深化课堂内容的目的。
作业的内容要适合各个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每个学习层次的学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作业。由于目前小学生依旧是大班模式的授课,一个班级学生有几十个人,水平层次不同,同一难度的作业对不同学习成绩和水平的学生来说显然是不能起到有效的帮助。所以教师在设置数学作业方面需要结合班级当前所有学生的整体学习现状,布置适合学生难度和水平的作业,同时要结合所有学生的情况,有层次性和针对性地布置作业,避免优等生反复做简单题型浪费时间,同时也避免学困生因复杂题型而失去自信心。最后,数学作业的预留也要注重趣味性,使学生愿做作业、乐做作业。
作业设计的量要符合各年级书面作业的时间要求,作业内容要适当,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生实际。作业形式要多样,应体现拓展性、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要求。具体在适度性方面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将作业量控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也需要考虑到其他学科,结合“双减”政策下小学生作业时间的要求,平均分配到数学学科的时间,教师要提高作业的质量,减少作业的数量,缩短学生的作业时间。在多样性的方面,教师可以从作业形式方面入手,作业的布置不能只是口算、笔算等单一枯燥的形式。教师可以设置与家长互动,与学生互评等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化吸收。
作业设计要结合生活,走进生活。传统单一的课本作业已经不能满足于素质教育下对学生全方面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业设计方面要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产生可以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乐趣。例如,在教学生认识人民币币种以及如何进行钱物换算的作业设计基础上,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让学生去超市买一个玩具的任务。由父母陪同,但是需要学生拿钱去付款,自己负责整个付款找零的过程。在实际的货币交换中让学生对人民币币种的认识更加清晰和深刻,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作业设计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前推行的“双减”政策对课堂和课后作业都进行了实质性的改革,将作业融入社会活动和生活中,用以调动学困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而且提高了学习效率。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小学生都有向他人表达自我的欲望,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入语言的思维过程。通过“说”使作业多样化,每天为班级上的学困生安排一次今天的学习收获知识点“说”给爸爸妈妈听的作业。借此机会,不但让学生再次巩固新知识,更为家长提供良好的亲子环境,让家长清楚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给父母讲课上教师讲解的题目,通过回忆教师讲解的题目,对今天学习的概念以及基础的解题步骤再复习一遍。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题型的过程中要更加的详尽,并尽可能用图片、动画等形式,刺激学生的记忆方式,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同时在习题的设计中,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购买东西以及查数据等,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有选择性地与家长讲题,挑战自己并不熟练的公式或者解题步骤,在此情况下,学生将在兴趣中巩固数学知识。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我们会遇到这样的题目:“食堂原有一堆煤,烧掉的重量是剩下重量的已知烧掉270千克,这堆煤共有多少千克?”这样的题目就可以布置为“说”的作业,让学生讲给家长听。学生讲题都会先将算式列出来:(千克)270+450=720(千克),此时作为家长一定会问为什么。那么学生就可以按照解题思路去讲解:我们可以把剩下的煤的千克数看作“1”,烧掉的煤就是剩下的煤的重量的 ,可以先求出剩下的煤是多少千克,就是这个算式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也就是这个算式:270+450=720(千克)。学生在讲题过程中,现固了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算理过程,在讲题中体验到了成就感,享受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向家长分享自己一天的学习成果,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当一个小老师,在为父母讲解题型的过程中,不仅要讲述相关的习题解答,而且要加强对理论的输出。这样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生活的结合。对学困生而言,通过该方式,可以更好地提升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学习”放在“玩”的对立面,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就很难喜欢上学习了。因此,教师应遵循“双减”政策的指导性思想,为学困生减轻学业负担,在作业设计时利用“玩”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适当的设计数学知识游戏,让学困生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使学生降低抵触情绪,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从而实现能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通过该方式,可以显著的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掌握能力。
例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速算24 点”,这个作业其实玩的性质更多一些,在学生玩的过程中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口算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技巧。完成作业的过程如下:准备若干副纸牌,只保留四种花色的1~10,共40张,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游戏,每人分得同样多的纸牌,每人同时任意出一张牌,当四张纸牌同时呈现时,这时学生要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等运算法则把牌面上的数算成24,每张牌必须用且只能用一次,符号可以多次使用,由反应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决定输,输者要将四张牌收回,最后谁手上的牌先完,谁就是最后的获胜者。这样,让学生在玩耍中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要善于将一部分的教学知识点游戏化,通过游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适当地运用游戏,通过开发益智游戏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更进一步。学生在数学游戏的引导下,会积极参与游戏环节,教师在多元化游戏设计的基础上,将更加符合学困生的特征,让学困生对数学充满兴趣。通过游戏环节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并且运用所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
“因怀疑而问,因质疑而理解。”学生是否质疑是判断学生是否真正思考问题的一个标准,提出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还需要训练和培养学生课后思考和提问的习惯。每节数学课后布置给学困生提问题的作业,通过问一两个问题,让学困生独立思考,根据自身的思想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提出知识点、数学思想以及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与家长或教师讨论,使学生逐渐养成“想问”“敢问”“乐问”的习惯,体验“问”的乐趣。在掌握问的基础上,提升对数学知识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完“圆的周长”以后,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课后思考题:“一个公园的地面上被修成了图1 这样一个图案,如果让两名同学一位沿着大圆圈走,一位沿着两个小圆圈走,如果同时出发,那么谁先到呢?(已知:如图1,大圆中有两个相等的小圆,小圆半径是3米。)”
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很多学生放学回家后会画上如图1 的图形,然后自己会去走上一走来测量两小圆和大圆的周长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单纯地完成作业而是带有探索的欲望去完成任务。大部分学生可以发现它们周长相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提出更多问题,如“为什么他们周长会相等?如果两个小圆半径不一样,它们周长还会相等吗?”等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教师要挖掘课本内容,将数字的运算学习,迁移运动到生活中,并通过学生自己寻找数据、寻找测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算术能力。让学生做完整的探究工作,而并非只是拿到题型数据进行运算。比如,针对面积的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用算数的方式,测量学校操场、学校花坛的面积,鼓励学生可以采用直接测量(拿卷尺测量),间接测量(走路测量)等,并通过不同的数据对比,让学生也可以了解到数据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鼓励学生实践书中的内容,在书本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并且有些探究性的作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完成,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学过地知识而不运用,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就会慢慢淡忘,只有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生活中,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才能让学困生将所学知识牢牢刻在脑海里,这也是培养学生有效应用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双减”政策背景下,逐渐加强对知识的开发,并且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测量问题以及购物问题等。在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基础上,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例如,在六年级学完“百分数”后,学生会认识到“利率”这个词,而这个词和大家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什么是“利率”,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所学的“利率”知识去解实际银行存款的问题,即:“小明的奶奶有一万元钱准备存入银行,银行给出三种不同的利率,第一种是整存整取3 年,年利率是3.35%:第二种是买3年期国债,年利率是4.00%;第三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4.50%,每年到期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理财新产品。”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利率”知识,计算出哪种方式是具有最高收入的。这样的作业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利益,这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点。
在“双减”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数学作业的设计方式应形式多样,作业特点应具有童真童趣,这样才符合小学数学学困生的特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数学成绩,通过学习数学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的最根本的内驱力就是让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在作业的布置上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就是要做到简单化、多样化、目标化、层次化,使数学作业的布置更具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难题,从而达到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目标。让学生“愿做”“爱做”“乐做”,成为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学困生作业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丰富的数学经验,促进学困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数学教师精心设计各种数学作业,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进行深度学习,了解数学在深度学习中的本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实现学生的高质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