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为例

2022-03-17 13:49孙东山
昌吉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马原混合式教学思政

孙东山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1]。强调要把线上、线下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起来并使二者天衣无缝地衔接到一起。这种新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范式,同时也彰显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混合式教学”模式因其优质资源共享性、教学时空灵活性、教学过程规范化等诸多特点,促使教学结构、组织形式、教学流程等发生革命性变化。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为实现“停课不停学”的目标,教育部针对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专门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对高校实行线上教学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和建议。在新形势的倒逼之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马原课”)也及时调整教学阵营,在保持原有的教学进度的同时,切实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许多马原课的青年教师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模式,开始尝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始智能化、创新型授课,保证学生能够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来获取知识,这无疑是一种授课模式的突破。事物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这种看似新颖的教学模式,对马原课程未来整个的发展方向是否能够起到有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我们是否能够将这种教学方式定义为一种教师、学生彼此间双向的自觉的互动?它究竟是一种改良的教学方法,还是一种可以长期沿用的教学模式?正确的看待、深入的思考这些问题并得出答案,才能切实把握其中涵盖的马原课教育教学规律,从而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预设目标。

一、马原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契机

习近平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当下网络平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阵地,马原课教学也不例外,正在努力向“混合式教学”转变。这样的教学实践既有较强的针对性,又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实效性比较强,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马原课这门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与时代发展变化相契合,并不是简单的适应当下特殊情况,同其他方式相比,具有专属于自身的、无可比拟的优点。

(一)与时俱进:顺应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的必然选择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生产关系的革新,当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着教育行业的深入变革。习近平强调,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互联网+”不断更新,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各种各样的现代新型技术层出不穷,正在无形中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存状态。信息技术的突破为教育改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逐步实现教育的革新和突破。[3]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对人才培育的规划,抑或是教育生态圈的打造,这些都是教育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新媒体应用与马原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马原这门课程创新的关键。在此情形下,应大力推进多媒体互联网技术,并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如建立教学数据库以共享教学资源。[4]马原课“混合式教学”能够使得学生们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无形中提高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同时,教师们能够使用线上教育带来的广阔的教育资源,创建出符合自身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自发展开思考,架构出专属于自身的知识系统,向我们展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永恒的理念。马原课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这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调整上,还反映在教学流程、教学结构等方面与时代同向同行。马原课中的知识点等都可以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方式直接展示给受教客体。所以说,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途径,是马原课教学适用并采纳现代化的教育方式的必然结果,也是利用生产力、改进生产方式的重要体现。

(二)以学生为中心: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价值诉求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5]在教学理念方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也从未有改变过,这些都与马原课的发展使命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马原课“混合式教学”依靠其自身的可调节性、互动性、准确性等诸多特点,充分展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重要位置。此种教学方式,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还扩大了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范围,能够使得学生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实现“因材施教”。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以“面对面”的交流、互动为主,为师生交流创造更多的便利。同时此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授课架构,在增大教学受众、改进教学步骤、改进教学方式的同时,切实对于课程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积极地引导作用,并能从本质上验证教学过程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马原课“混合式教学”,包括了针对技术手段、认识、以及心理三种环境的掌控。这能够帮助教学的全阶段以及教学的诸多方法,得到充分地实行和验证。首先是技术环境,依托线上教学平台推动线上教学,同时充分利用广阔的网络平台,获取大量有效的音频、视频资料等,并基于大数据分析获得相对稳定的技术支持。此外心理环境同样不容忽视,心理环境是教师和学生在开展马原课“混合式教学”时的心理预期。

(三)“混合式教学”:马原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维度

所谓的“改革创新”,在马原这门课程中,是增强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重要方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同现如今教育时代新青年的初衷相契合,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优势,同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二者结合,以实现相互间的取长补短。最终促进线上与线下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最终致力于改变和提高教学水平。[6]国务院与中共中央办公厅于2019年围绕新发展形势下学校思政理论课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下发了《意见》,在这份文件中阐明了教学方法改革对于思政教育效果提升的重要意义,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打造多家高水平的虚拟仿真教学体验中心。国家为这门课程的改革打造了良好的氛围,诸多高校纷纷展开了针对“互联网+思政”二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时期,那些独具特色的线上教学方式展现出自身独特的优势。马原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线上的方式,已经从理论变成现实,在高校之间展现出了小范围、多机构的尝试性探索。其不在隶属于某个教师的特色方式,而是属于整个教学实践,发展成一种普遍化的教育方法。利用现代大数据分析高效、便捷、精准的特征,老师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能够很快了解,同时认识到不同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在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做到因人而异。然而线上教育的主要目的还是切实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能力,因此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要注意摒弃原来的题海战术。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提供给学生的题目要量少而精准。此种教学方式也许会出现改变传统的班级模式中,一个老师承担一门学科的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现状。线上的教师和传统的任课教师存在很大的区别,线上的教师仅仅承担讲解知识的任务,而线下的教师大概需要负责一个班级,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式,不仅需要解答学生的问题,还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诸多的实践活动,同线上的教师相互补充。这些任务,也可以由同一个教师负责,这对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利用线上教学自身的优势,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

二、马原课“混合式教学”的体系建构

为了实现马原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需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思维的优势,并将其转变为现代化的教育思路,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实现“混合式教学”的方式。针对“教育”来谈,要严格区分“方法”与“模式”之间的区别,前者仅仅可以归纳为一种教学手段。后者可以归纳为一种教学模式,它具备系统、完备的特征,其针对教学水平的影响,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同时又会反方向影响教学实践,实现针对教学结果的预先评判。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想结合,切实适用马原课程的教学实践。这种马原课的授课方式,充分与现代技术相结合。

(一)马原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理论基础

理论引导教学的模式走向,“任何一种教学模式的提出和建立都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这个理论基础集中反映了模式创立者们有关哲学、社会、心理、教育等方面的观点,是教学模式的精髓和灵魂所在。”[7]马原课采用“混合式教学”活动,得到了多种成熟理论的支撑,具体而言,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要在特殊的情形下,引领学生展开自主的思考,架构出同自身相符合的知识体系。马原课“混合式教学”的模式,针对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思维方式,同时开始教学,依托特殊的教学平台,选择具体的教学场景,将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唤醒。同时多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地位。此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出学习小组,增强学生交流协作意识。针对学习资源的共享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教学的内涵。线上教学所反映的问题,不局限于技术方面,还是没有认识到教学的核心对于科学和真理的追求,仅仅是将重心放在知识的传授上。唯有选择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才能帮助学生思考的全面、深入,最终实现成长。在展开线上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有一定的考虑,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线上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加深同学们的学习,能力自然会得以提升。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不能简单定位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自始至终应该提升教学效果,做到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二)马原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目标

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致力于实现教学预设的目标。对于现如今的教学模式,实现怎样的教育成果,还有选择何种评价标准,针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这些都离不开教学目标的具体化。马原课“混合式教学”的实现,离不开与具体的教学目标相连,选择信息技术自身的价值,帮助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在进行线上的教学中,教师的授课需要将整理的教学资源全部展现出来,我们选择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及对资源的整理采纳,都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在线下教学中,教师要思考怎样才能将学生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以合理的方式思考与处理问题,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让丰富的知识成为坚定的信仰。使马原课的内容体现的“近在身边”,而非“远在天边”。高水平的在线教育方式的系统开展与不断改进,能够最终达到“线上+线下”预设教学目标。评价教学效果,需要从教学微视频、作业的完成状况、平日练习、试卷成绩、教学方案设计等等几个方面进行。根据有关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无论是教师队伍,还是学生家长队伍,针对“录播视频”都一致好评,对于“直播”的教学模式的热情不是很高,同时依据部分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针对知识的传授上,线上教育有一定的优点而对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许多陈述性的知识大多是通过录播视频的方式来进行传授。然而这种教学手段并非是所有的教师都拥有此种实力。切实采用高水平的教学资源,且实现持续性的改进,能够使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发展的更加充实。

(三)马原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流程构建

在运用教学模式时,操作程序处于起点位置,指明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按照怎样的环节进行,以及在相应步骤应该完成的任务。马原课“混合式教学”将网络与课堂、教材与实践、学生与教师等过去孤立分布的内容整合起来。在课前活动中,教师应简要介绍课程安排。授课方面,教师要在教材与教学之间进行灵活转换,让学生能够深层次的体会到这门课程的逻辑性。特别是用专题的方法进行教学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程,更加需要通过设置课程流程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体系,同时课程的流程设置还有利于打通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致力于提升课程安排的衔接度和紧密度,从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有序性和体系性。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快认识线上线下的整个流程和教学目标,减轻“混合式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割裂感和无助感。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资源、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帮助学生意识到问题,使得学生兼顾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帮助学生从自身实践出发开展有效的自学。再次,在线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问题解答以及对面沟通的方式,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的问题准确的予以解决。

三、马原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样态

在高校马原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不但以学生对知识的掌控情况为授课主要的目标,同时也要考虑到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塑造。丰富学生的知识与提升能力并重。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下,注重马原课程的基础知识讲授,精耕细作打造精品课程。

(一)打造精品课程,讲授基本知识

通过运用“网易学习通”、微信群(线上)、教室授课(线下),这种“混合式教学”讲授马原课,2021年春季学期开始以来,选课人数近三百人,在辽宁师范大学基础课这一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力。在教学任务开始或结束之时,通过推送相关“知识点笔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对课堂所讲授的知识进行预习与复习,使学生拥有了足够的自主权。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微信(线上)的方式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例如:授课中一名同学针对矛盾的特殊性问题产生较大疑问,问题如下:以下各项,能够体现出重视矛盾特殊性有哪些选项?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材施教,因人而异。C:因时制宜,因地制宜。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此种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考虑到上课期间受众群体的需求,课上简单解答。课后通过微信的方式配合学习通线上展示的方式对该问题从理论方面,以及具体内容的延伸等都逐一解答,使学生受益很大,反响较好。授课教师通过主动设置讨论的话题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同时,线上教学方式,还创设了每节课程的练习环节,选择线上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教师能够准确获知每一个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状况,大班教学以此为基点开展会更加顺利。2007年,美国两位中学教师尝试把教案及相关视频上传网络供学生在家学习,并在网络课堂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从而颠覆了传统“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完成了对传统课堂的翻转,即“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作业(或实验)”。[8]从线上线下教学的转换当中可以发现其反映了先学后教的理念,而这种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准备相关的资源,对于那些重要的知识,学生能够提前进行预习,同时自主的完成相对应的任务。教师应实时监控学生的进度和效果实时观察反馈,并在线下进行判断和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老师首先针对线上的学习资源进行收集,此种模式能够提高教师的评价和判断水平,实时监控学生的掌握情况,实现一对一的答疑解惑。同时老师还需要创建出一些线上的学习形式,包括各种活动和任务,这样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学生针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以及自身的思想状况。与此同时,亦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处理水平和活动方案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二)开展专题教学,深化教学内容

马原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抽象性,其思辨性因远离生活实际而不易被学生掌握,为此需要从实际生活案例出发,将“原理”内容活化到具体的学生生活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9]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主要是以教材的主要理论为研究点,2021年的春季学期,笔者围绕实践与认识、真理与价值等主题开展6次大班专题教学,每一次专题教学的开展,都让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化,也能成功地帮助学生化解一定的无论是学习知识上,还是思想上的问题,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加强价值观念上的渗透。在大班的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的这一“利器”——网易学习通,把各个教学环节衔接到一起,学生由此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最终创造出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教学上的反馈和针对整个阶段的评价。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线上视频、线下答疑、展开讨论、课下作业四个部分。[10]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事先将准备好的课件展现给学生,帮助同学进行预习,例如完成课件中内容的学习并完成相对应的习题;教师以云课件为依托,实现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选择云课堂这一工具的弹幕、投票、答题等诸多功能,教学的交流性逐步提高,课堂充满欢乐的氛围;在课后,教师选择云课件的推行,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课后作业。同时针对课程安排,展开一些调查和研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线上教学以及线下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向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学习资料,课前让学生自主预习。课堂中,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种互补的模式,不仅能够保障知识讲解的精确,而且还可以保障学习效率以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组织小班研讨,加强教学互动

小班的探究和讨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更加顺畅,也能缩短多个学习主体的距离。2021年春,小班研讨课的班级助教,以“新时代、新阶段、新目标”“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新时代如何实现爱国主义精神”“我身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今天我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道德感”“我们身边的法律状况:案例与启示”等各种主题为切入点,共引导开展了6轮小班讨论,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加2次以上的小班研讨活动,经过小组调研、问题讨论等诸多形式的活动,实现理论内化于心。针对小班讨论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在大班教学中,老师可以作出再一次的解答。小班的研讨课涵盖以下主要的环节:首先是针对主题的讲授,教师或助教,以研究的主题和学生专业知识,制作出同小班研讨课相吻合的PPT,不能够远离主题。其次是学生的个人展示,对于报告结果进行汇报,学生小组依据自愿的原则参与实现主题发言或选择PPT方式,助教以报名的前后顺序、调查成绩状况为依据,选择出3-5个小组,在研究课中,展示交流的成果。再次是针对主题进行讨论,在展现出研讨主题后,各个小组内部,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讨论和互动中去;最后是进行总结,老师要尽快的分析出每个学生的参与状况,深入的分析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汇总,帮助学生将获取的正确的观点进行汇总。马原课有着较强的实践性,要成功地延伸教学。“学生可依托线上资源基本完成知识点的学习任务,实体课堂上,教师也能结合案例研讨从容组织课程思政教学活动,促进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11]在为此类课设计课外实践活动时,由个人与小组相结合,那些小组的学生,以主题为主体,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最终得到的研究结果通过课上的方式进行传递,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意识到自己应该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明确奋斗的目标。

四、马原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经验

针对马原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就是要对教学元素进行重构,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而这整个过程是十分繁琐的,这其中所包含价值、内容、队伍和管理等基本要求。不仅要注重以人为本,而且还同时进行“线上+线下”交叉教学,这有助于在全国范围内对马原教学改革进行有效展示与推广。

(一)以人为本:“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育人前提

当前高校教育方式也在逐步地进行调整,即由“传授”改为“学习”,[12]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逐渐变成一种国际化的思潮,发展成教学改革中主流方式,它也暗示“学生中心时代”的到来。[13]马原课程的教学改革要与学生的价值观成长的规律同步,引导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够确实发挥出改革的重要成效。在开展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全过程都需要依靠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在专题教学中,教师通过抛出关键性问题进行引导,使教学具有更强的感召力,深入浅出地对学生进行引领;网络教学中,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知识内容,逐渐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且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融合过程中,依托网络平台尽快收集学生的讨论与发言内容,了解他们的思想困惑,以合适的方式引起他们的沉思;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分析大学生成长的烦恼,在课堂之外,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针对马原课程的抽样调查问卷中,面对混合式教学模式,“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学生有71.5%的比例。所以整个学校都需要切实从思想层面进行革新,转变自身的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方案。马原课不仅应当担负起引导学生树立坚定信念的引领者,需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的改革经验,同时以本校的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思潮。同时教师在马原课程的教学研究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换教与学的身份,以“学生收获多少”代替“教师传授多少”。最终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要得到教师的认同,学生自身也要对此产生充分理解,让自己的学习更具有创造力,将针对马原课的学习同自身经历相结合。可以看出马原课程的改革,是以正确教育理念为依托,要动态、立体、持久地把握住学生的成长规律,敏锐地洞见他们的需求与想法,感受到他们的疑惑与欲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上得以提升。

(二)交叉教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的课程抓手

教学内容、教师、学生这三个方面,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关键的因素。辽宁师范大学在“混合式教学”的马原课教学课程改革中,摒弃了传统的将教学内容各个要素隔离开来的做法,系统、全面的确保专题教学、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三个步骤的稳步推进,创设出“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课内+课外”相联系的针对马原课教学的完备体系。在这里,专题教学主要是指专题化、问题导向法,尤其针对热点问题展开探究式教学,澄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线上教学突破了空间局限,针对特定问题实现网络资源的优势整合,帮助师生高效的教与学。在课上的专题教学中,开展辅助研究教学,针对实践问题,有选择的调整调研和教学方式,推动理论知识的实践化转向。因此思政课以实现立德树人为重要目标,选择多样化的方法,如在日常思政教育中将学生的生活内容作为授课的重心,寓教于生活情景当中。具体来说,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以专题教学为主,切实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其次是利用那些来自网络的课程资源,形成依托网络的交流平台,帮助课堂教学在线上网络平台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最后应该改进完善实践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自身能力、培育信仰。依靠这些措施,将“线上+线下”“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拓宽马原课教学空间的同时,实现线上和线下双向教学的互通。

(三)“教研一体”:“混合式教学”改革的学术支撑

关于切实推进马原课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14]高校思政课需要强大的学术支持,以构建复合型教师队伍。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需要依赖于强大的学术团队的科研支持,打造专属于讲座教师的教学团队。同时聘请全国知名思政课专家对混合式思政教学改革遇到的前瞻问题进行解答,加强对青年骨干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的培训,提高其混合式教学的能力。致力于教师队伍建设,从体制保障与资源供给方面全面支持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改革中锻炼和铸造思政课教学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将知识点和教学资料与学生共享,并鼓励学生自学,以问题为导向推动跨学科的思政教学,在实践中引领学生们攻克各类难题,进而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个人的学术水平。所以高校应当充分明确,打造一个教研一体的教师队伍。高校应该加大针对学校内部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技能训练和科研知识的积累,培养教学与科研复合型的教育团队,依托思政课主阵地开展行之有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教师、学生、专家是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要参与者,它们分工明确以整体改革的形象参与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为此应当树立全局性的思政课教学改革观,以严谨扎实的教学态度稳妥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最终实现“向课堂要水平、向网络要平台、向实践要思想”的改革目标。

五、结语

马原课混合式教学改革是克服当前高校思政课弊端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试验田”。互联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普及,深刻改变了思政课教学形态,尤其是互联网平台与传统教学平台的融合,逐渐产生新型思政课教学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传统教与学的关系。个性化思政教学方式成为激活传统思政课教学活力的重要方式,整体思维、资源整合及情感体验成为相互交织和融合的混合教学模式的重心。但我们不能过于迷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尽管其精巧的教学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其过于表演式的教学形式却有损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严肃性和深刻性。为此需要寻求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内部传统与现代教学理念与形式的平衡,既发挥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同时又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个体性。总起来看,思政课混合式教学包含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层次教学目标,通过混合式教学组织形式,形成以过程和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导向,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切实让教学改革的红利惠及每一位师生。

猜你喜欢
马原混合式教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朋友,马原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
20份快件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