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薇 陈雨霏 曹卫军
(1.昌吉学院初等教育学院 新疆 昌吉 831100;2.石河子机关第一幼儿园 新疆 石河子 832000;3.昌吉学院教务处 新疆 昌吉 8311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创新创业能力成为大学生的核心能力,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此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与市场接轨的优质、有效的实践载体,特别是整合高校、企业的资源。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就提出,要探索建立政校企合作育人新机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共建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各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了解协同育人背景下学生双创能力的现状将有效完善人才培养的模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
“创新创业能力”简称“双创能力”,是一种兼顾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并以创业能力为落脚点[1],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复合型能力。创新能力是指个人或团体运用一切已有的知识信息,主要已有知识和经验等,注入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新元素,创造出新的产品的能力。创业能力是指个体所具备的可以创造新价值的个人特质。
本研究调查问卷包括50道题,分为创新创业的内驱力、领导力、行动力三个维度。随机选取了C校学前教育专业不同年级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370份,回收有效问卷351份。使用SPSS23.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李克特5点评分,由“非常符合”到“非常不符合”,五个等级分别记为5—1分,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每个题目中分为四个等级:高(4—5)、中上(3—3.99)、中下(2—2.99)、低(1—1.99)。由表1可知,C校学生双创能力总体得分3.58,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内驱力3.61、领导力3.54、行动力3.58,无明显差异,其中内驱力是均值最高的能力,行动力次之。
创新创业的内驱力是一种驱使行为产生的能力,包括态度、情绪、兴趣、认知、学习能力等方面衡量。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认为自己“踏实肯干”,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了解自己,有一定的自我认知能力,但对自我的评价较低,“自信果断”的分值最低(见表1)。
表1 大学生创新创业内驱力各题项平均分
创新创业的领导力是个人对于团队的一种管理和带领,最终实现目标的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领导力处于中上水平,总体得分3.54分。其中“协作共情”的能力得分最高,平均分最低的是“企业管理”,二者相差0.55分。学生善于理解别人的感受,与人合作时也能及时沟通商量。但在团队、企业管理能力较弱,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不具备当领导者的能力,这跟自身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具体见表2。
表2 大学生创新创业领导力平均分
创新创业的行动力是指个人不断的学习、思考,从而获得成功的行为能力。C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双创行动力处于中上水平,均值为3.58分。其中“实践能力”得分最高,平均分最低的是“资源整合”,二者相差0.32分。学生知道自己该做的事,并且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没有充足的与职业发展相关的社会资源,缺乏经验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见表3。
表3 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力各题项平均分
从表4可知:不同学历的学前教育大学生对于双创能力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差异(F=4.280,p=0.015)。其中,内驱力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F=4.452,p=0.012),领导力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5.131,p=0.006),行动力差异不明显。专科学生的双创能力(3.66)略高于本科生(3.53)和专升本生(3.43)。进一步分析二级维度,学生在情绪控制、沟通交往、危机处理三个方面呈现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自信果断、创业兴趣、自我认知、学习能力等方面差异显著。在踏实肯干、团队管理和企业管理以及协作共情维度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4 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学历差异性
为了解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与学生是否有班干部经历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8。
由表5可知,学生有无班干部经历对其双创能力影响不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只有双创的行动力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差异(t=1.972,p=0.049),有班干部经历的学生平均值(3.63),高于无班干部经历学生的平均值(3.53)。
表5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是否有班干部经历的差异性
通过对比双创行动力的二级指标可知,这些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实践能力方面。具体见表6。
表6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是否有班干部经历的差异性(二级维度)
为了解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与学生大学成绩排名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7。
表7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学生大学成绩排名的差异性
从表7可知:不同成绩的学前教育大学生对于双创能力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差异(F=3.408,p=0.018)。其中,双创内驱力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F=4.162,p=0.006),双创行动力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F=2.950,p=0.033),说明不同成绩的学前教育大学生在双创内驱力和双创行动力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各项的均值也显示成绩在前10%的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也比成绩在10%以下的学生能力高。
对比双创能力二级维度详细数据可知,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踏实肯干、自信果断、创业兴趣、学习能力、资源整合、实践能力方面。具体见表8。
表8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学生大学成绩排名的差异性(二级维度)
为了解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与年级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9。
由表9可知,利用方差分析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结果显示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不同年级的学前教育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并没有显著差异。但通过数据显示,大三的学前教育学生能力是最高的。
表9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的年级差异性
为了解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与学生有无创业经历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0。
从表10可知,有创业经历和无创业经历的学前教育大学生的双创能力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差异(t=5.198,p=0.000),说明大学生的创业经历会直接影响到双创能力的水平。具体对比差异可知,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双创能力的平均值(3.95),会明显高于无创业经历的大学生的平均值(3.54)。
表10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是否有创业经历的差异性
再对比双创能力的三个一级维度,双创内驱力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5.274,p=0.000),有创业经历学生的平均值(3.98),会明显高于无创业经历学生的平均值(3.58)。双创领导力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4.778,p=0.000),有创业经历学生的平均值(3.92),会明显高于无创业经历学生的平均值(3.50)。双创行动力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4.683,p=0.000),有创业经历学生的平均值(3.94),会明显高于无创业经历学生的平均值(3.54)。十四个二级维度也显示,有创业经历的学生各个方面能力都偏高。具体见表11。
表11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是否有创业经历的差异性(二级维度)
为了解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与学生有无参加双创课程经历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2。
表12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是否参加过双创课程的差异性
由上表可知,参加过双创课程的学生和没有参加过双创课程学生的双创能力,结果显示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通过一级维度显示,结果也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对比参加过双创课程的学生和没有参加过双创课程学生的双创能力均值显示:参加过双创课程的学生(3.61)比没有参加过双创课程学生(3.59)的双创能力要高。其他三项二级维度,也是如此。
为了解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与有无双创比赛经历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3。
从表13可知:参加过比赛的学生和没参加过比赛的学前教育大学生对于双创能力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差异(t=2.615,p=0.009)。其中,双创领导力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2.887,p=0.004),双创行动力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t=2.464,p=0.018),共两项呈现出显著性(p<0.05),说明参加过大赛和没参加过大赛的学前教育大学生在双创领导力和双创行动力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参加过大赛的学前教育大学生(3.75)的双创能力明显高于没参加过大赛的学生(3.55)。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资源整合、创新思维、团队管理、沟通交往、企业管理和危机处理这些方面。具体见表14。
表13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是否参加过双创比赛的差异性
表14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是否参加过双创比赛的差异性(二级维度)
为了解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与学生生源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5。
表15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生源地的差异性
由上表可知,利用方差来分析不同生源地的学前教育大学生的双创能力,结果显示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为了解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与父母学历高低有无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一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6。
表16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父母学历的差异性
由上表可知,利用方差来分析学前教育大学生家长学历与学生的双创能力关系,结果显示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
为了解学前教育大学生双创能力与学生是否家庭困难存在显著性差异,本研究者对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17。
表17 学前教育学生双创能力与是否家庭困难的差异性
由上表可知,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分析家庭困难学前教育学生和非家庭困难的学生双创能力,结果显示并没有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从一级维度来看,结果均表现出一致性,也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比均值发现家庭困难学前教育学生比非家庭困难的学生双创能力水平高。
从以上数据结果可以看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不是很高,并且受不同环境背景的影响,双创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如学前教育专科学生的双创能力略高于本科生,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双创的能力普遍偏高。除此以外,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参加过双创课程学习的学生和没有参加过双创课程学习的学生双创能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高校课程的有效性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访谈了解到:“当前C校双创课程主要是依赖于网课教育,多数学生只是把这门课当成一种任务来完成,为了取得学分,而‘被迫’选择了这些课,认为网课无实用价值,跟专业课程脱节,关联不大。”其次,这类双创课程的线下教学属于公共课合堂课,所讲内容大多是一些面试技巧和面试口语一类,形式比较单一,课程内容不够完善,也没有系统地分层次和年级进行学习。最后,学生双创水平普遍不高的一部分原因也来自于高校双创教师资源的不完善和校外实践活动的缺失。
大学生的创业经历会直接影响到双创能力的水平。具体对比差异可知,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双创能力明显高于无创业经历的大学生。“实践出真知”这句话能很好地诠释这点,再多的课本知识也不能代替实践,只有亲身实践过,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才能知道自身缺少什么,如何强化自身能力。为此,研究者对两名大学期间有过创业经历的学生做了访谈调查,他们认为创业活动可以在各个方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可以有效地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为将来毕业后进入社会铺平道路,提前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并且可以结识更多优秀人才,获得更多优质资源。由此可见,创业活动对双创能力的影响是很大的。
参加过大赛和没参加过大赛的学前教育大学生在双创领导力和双创行动力方面有着显著性差异,参加过大赛的学前教育大学生的双创能力明显高于没参加过大赛的学生。通过对一些没有参加过双创大赛的学生访谈了解到,学校每学年都会组织关于创新创业的比赛,多数学生不参加的原因为:首先,大部分的学前教育学生不知道双创比赛是什么,也不愿意去主动了解,就认为双创大赛是无用的,没有意义的,思想观念保守。其次,少部分同学不敢去尝试,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去参加这种比赛,对自己缺少信心。还有一些学生则认为如果要进行创新创业活动的话,前期需要资金、资源等等,她们的认识很局限,不知道双创的帮扶政策。这些种种原因都导致他们不愿意参加。研究者还对参加过双创类比赛的学生做了访谈了解,他们认为:“双创比赛可以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经历,和同级的同学在一起比赛,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自主创新、社会适应能力等等,这些提升能力,在他们未来尝试创新创业活动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
调查显示有无班干部经历对学生的双创能力影响不大,只在实践能力方面,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能力要强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高校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包括认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社交能力[2]。首先,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纽带,会相互传达信息,所以他们擅长沟通交往。其次,学生干部的工作是繁杂的,他们必须具备组织领导能力才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最后,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会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在学习工作中提出新想法,好主意。以上所说的这些能力与双创能力环环相扣,由此可见,学生干部在校期间实践经历很多,所以能力就较强。
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目前的双创教育认同感不高,创新精神不强、意识淡薄,实践能力不足。因此,发挥校企协同的优势,破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困境,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高校、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构建创新创业认知教育、仿真实战教育、创业孵化或顶岗实习三阶段式培养的多元化双创课程体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侧重双创知识、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对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采用互联网虚拟模式,让学生进行模拟创业,降低人力和物力,降低风险,提前适应创业带来的风险,也可以激发创业的好奇心,从而产生创业的兴趣;对高年级的学生要以实践活动为主,开展符合专业特点的双创比赛和创业训练等,通过比赛帮助大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找到自身的优点与不足,加以改正。
除此以外,任课教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应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主动发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素质拓展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中,实现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融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双创的真实含义,摒弃传统思想的束缚,将专业知识和双创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潜能,完善自我。
优良的创新创业师资力量是成就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要素。高校一线教师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的实际能力均不足,职业敏感度和行业结合度低。而与我们合作的幼教集团属于民资办学,集团的创立、在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有属于自己的创新创业史与企业文化,很多老师也是从体制内跳出来与幼教集团一起成长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的能力更强,现身说法的教育方式更具有说服力与吸引力。如果校企双方能集聚双创教育资源和要素,优化激励机制,吸引双方优秀教师加入协同育人团队,构建“专业教师+实践教师”的“双导师”创新创业教育导师团队,做到优势互补一定可以提高双创教育的成效。
提高校企协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积极性,必须寻求利益共同点,完善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高校应该发挥人才与科学研究的优势,为合作的幼教集团提供优秀的顶岗支教学生,并优先推荐就业,在教育教学研究方面提供指导与帮助,在师资培训、学历提升方面提供支持。校企协同实现“双创”教育资源共享,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学生实习实训、“双创”训练、项目孵化提供机会和途径,鼓励学生申报并建设各类项目,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通过实际管理项目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