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马原

2016-07-27 18:24宋伟
鸭绿江 2016年7期
关键词:马原中文系同济大学

宋伟

马原是我特别敬重的朋友。粗算下来,我与马原相识相往大概已有三十多年的光景了。在这三十多年里,我们各自东奔西走,天南海北,但依然相念于江湖。

一般来说,哥们儿朋友之间混得比较熟了且又渐进知根知底的境地,大家便也就没了大小分别和交往距离。但马原对于我,始终是个例外。其实,我想说的是说,虽然我和马原可以算作是称兄道弟的哥们儿,但与许多哥们儿不大一样,马原是我特别敬重的一个朋友。

我想,我之所以特别敬重马原这样一个朋友,最主要的缘由来自于我对文学的敬重,来自于他对小说的那种执著的痴迷,当然,也来自于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卓越贡献。也许是因为自己在文学方面实在没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或炫耀的东西,我常常引马原以为骄傲,就好像时常可以炫耀自己一般,吹嘘一下马原也可获得些许的心理自得和满足。几十年来,每每遇到文学圈子里的同行朋友,便常常会在谈天的时候提到马原,有时会刻意地提及,有时会装成漫不经心的样子,就像在说自己身边亲近的人。当然,也有一本正经的时候,那大多是与外人说道我们辽宁大学的时候,尤其是当别人似乎从来还不曾听说过有辽宁大学这样一所学校,或者听到辽大时脸上不经意间流露出不甚了解或有些漠然的神情时,我便会郑重其事地对他说,马原你知道不?马原是我们辽大中文的!话题至此,听的人大多会心生些敬意,多少都会对我们辽大中文系另眼相看啦。于是,我便欣欣然更为得意地说:“马原,我们是好朋友。”“马原,咱俩是好哥们儿。”

“他就是那个叫马原的汉人。他写小说。他喜欢天马行空,他的故事多多少少有那么点耸人听闻。”这可不是吹的,马原在文学圈子里确实非常牛。这么说吧,马原是必须写入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个著名作家,一个著名小说家。为什么说必须要把马原写进文学史?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马原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将是残断不全的。从1949年算起,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近六十年的岁月,这六十年的斗转星移,风云际会,江流潮涌,有多少人历尽岁月的淘洗而了无痕迹,真可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马原的大名已经被刻写在中国当代文学的星光大道上。这样说,好像有自己吹自己校友的嫌疑,那就让我们看看文学界是怎样说马原的吧。

许多年以后,《活着》的作者、先锋小说家余华在采访中说:“马原和我所处的时代是不一样的,其实他大规模发表小说和我们大规模发表小说也就相隔一年,但这一年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等于他耗费了十年时间给我们开了这个门。这个门一开,我们一群人是蜂拥而入,写什么就发什么。马原对于我们来说是‘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

评价马原特别到位的当属先锋文学批评家、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晓明兄在《中国当代文学主潮》中论及80年代文学的历史性变革时说:“在这次历史性的转折中,马原无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清理当代中国文学‘向内转的历史轨迹时,不可否认马原与莫言一样,是一个鲜明的路标式的人物。”陈晓明这样界定马原之于当代文学的意义:“当代的先锋虽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流派,但它显然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界定——这个称呼的基本含义是指马原以后出现的那些具有明确的创新意识,试图在艺术形式方面开创一条道路,并且初步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的年轻作者,主要有莫言、马原、洪峰、残雪、扎西达瓦、苏童、余华、格非、叶兆言、孙甘露、潘军、北村、吕新等人,他们影响了1990年代更年轻一代的作者。”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马原“一马当先”所开创的风气之先,当代中国小说写作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状态,着实让人难以想象。

现在应该知道了吧?我为什么如此这般地敬重马原。

从我个人的感受说,除了对作为小说家马原的特别敬重之外,最让我敬重的还有,马原还相当出色地走上了大学的讲台,并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大学教授。这一点,对于我这个在大学教龄上远超于他的教授来说,确有点“羡慕嫉妒恨”了。

别看马原写起小说来长篇大套,他平时说话不喜欢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属于“讷于言”那一类的君子,有时为了更准确地表达他那些“跟着心走”的幽深想法,说起话来甚至还会让人感觉有些愚钝。为此,马原一般也不太喜欢那种巧言令色、能言善辩的人。1990年代末,马原几经漂泊游走,萌生了到大学教书的想法,并跟我说了这个意愿。我嘴上说那当然好啦!但心里不免犯嘀咕,马原能讲好课吗?还有,就他那个性格能适应越来越体制化的大学吗?多年以后,马原更让我刮目相看,准确地说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2000年,马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大学教授,并且,还担任了同济大学的中文系主任。要知道,这个系主任负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就是要创建同济大学的中文专业。当大学教授,还要当中文系主任并创建一个全新的中文系,这对于一直习惯于游离体制而天马行空的马原来说实在是有点难度。然而,马原却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如今,同济大学的文学专业从无到有,跻身全国先进行列,马原功不可没。这一次,马原也过足了给人讲艺术、讲文学、讲小说、讲电影的瘾。马原的课在同济、在上海引起了广泛的反响,一时间成为大上海高校间热传的新闻,不仅受到本校学生的喜欢,外校一些学生也纷纷慕名而来聆听马原大师的文学课。我虽未有机会亲自听一听马原的文学课,但看到马原从教后陆续出版的文学课讲稿及相关文章,他在大学讲台上倾注了多少热情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在同济大学教书这段时间里,马原先后出版了《阅读大师》《新阅读大师》《小说密码:一位作家的文学课》《电影密码:一位作家的电影课》等著作。看到马原当大学老师后一边讲课一边出书,真是又羡慕又嫉妒啊!马原,真是一个让我敬佩不已的好朋友、好哥们儿。当然,他也应该是我们辽大中文系的骄傲。

如今,马原已离开大学,告别喧闹的大都市,到世外桃花源般的云南南糯山里过他神仙一样的生活。前些天,我们通了个电话,仿佛回旋着山谷的足音。马原说,啥时过来啊?呼吸一下南糯山的空气,可好了!

2016年5月7日写于辽大

猜你喜欢
马原中文系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中文系何为?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长治学院中文系简介
黄振东作品
先锋外衣下的传统小说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