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智生活语文统编教材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03-17 08:35甘霖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试教培智传统节日

甘霖

(福州市仓山区培智学校,福建 福州 350008)

培智学校基于教育对象是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障碍的特殊儿童,学校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希望特殊儿童将来更好地回归社会主流。因此《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语文课程标准(2016 年版)》明确指出:工具性、人文性、生活性相统一是生活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好这三个特点呢?2021 年5 月,笔者作为试教团队成员,有幸参与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开展的关于培智学校《生活语文》统编新教材试教试用工作。本次试教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第12 课《传统节日》,试教团队认真摸排了福州市仓山区培智学校六年级智力障碍学生以直观视觉刺激为主,抽象理解想象能力较弱,语文素养积累有限等基本学情特征,结合试教文本内容,反复对培智新课标、统编新教材进行研读,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不断打磨,逐步提升试教试用效果。

一、深入解读《传统节日》教材,让教学有的放矢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重要论述。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美好记忆和共同的骄傲。它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积淀着博大而精深的文化内涵,每个中国人都应了解。尤其对耳熟能详的传统节日,大家更应当熟知。此次,把《传统节日》纳入培智生活语文统编新教材,赋予了新的使命。本课是关于祖国传统节日的一首童谣,以词串押韵的文本,配上特征明显的节日氛围插图,将几个常见的传统节日(春节、端午、中秋等)及习俗,以大开页的绘本排版形式呈现。统编新教材选用节日主题,文本内容贴近特殊儿童生活,学生喜闻乐见。让特殊学生在文本学习中,了解常见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激发特殊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的情感体验,拉近了特殊学生和传统节日之间的距离。

二、充分挖掘新教材优势,让课堂教学增效

(一)聚焦图片,提升工具性

由教育部审定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语文》于2017 年起,陆续出版并投入使用。统编新教材呈现方式与旧教材有较大改进。如,统编新教材启用绘本理念设计,突显了图主文辅的设计特点。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读文能力同等重要,并将读图能力置于读文能力之前,这符合儿童阅读特点和阅读能力发展的一般规律。[1]尤其,对于以直观思维为主的特殊儿童而言,在理解文本过程中,读图片效果远远优于读文字。因此,在使用统编生活语文新教材时,要借助文本中优质的图片资源为教学增色。

在本课试教过程中,笔者发现,谈到节日时,特殊学生说到最多的就是“六一”儿童节、圣诞节等,但对于“传统节日”并没有概念。如果直接用语言告诉学生传统节日的深刻内涵,特殊学生不易理解,学习积极性也不强。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图片资源的优势。借助教材中鲜活的图片,引导学生猜猜这是什么节日?当看到小朋友们穿着新棉衣、贴窗花的画面场景,学生们一下子唤起了回忆,就联想到了春节。于是从特殊学生最熟悉的春节入手,告诉他们,像这样从老祖宗那流传下来,每个节日背后都有自己的习俗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的节日,就叫做传统节日。然后,引导学生一起开动脑筋去回忆印象最深的传统节日,讨论每个传统节日是怎么过的?后面又有什么传统习俗值得师生去探究。就这样悄悄拉近特殊学生与传统节日的距离。

然后,聚焦“传统”,借助文本图片资源燃起特殊学生对“传统节日”探究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去寻找文本中其他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在图片视觉支持的提示下,学生从不懂传统节日到了解常见的传统节日,再从教材画面中呈现的传统节日联想到画面外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就这样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热爱,循序渐进、层层深入走进特殊学生的心里。

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新版教材的优质图片资源优势,充分去研读、挖掘新版教材的丰富资源,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刺激,让特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落实好语文学科工具性特点,就能提升特殊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丰满文本,拓展人文性

童谣具有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特殊学生喜爱。可是对理解记忆能力较弱的特殊学生而言,识记每个传统节日相对应的习俗特征较为困难。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就会出现节日和相应的习俗记忆错位的现象,可能读成“清明节,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特殊学生会出现这样的表述,主要源于他们不理解每个传统节日所对应的习俗文化。介绍一个传统习俗,文本光靠三字串,十二个字的表达,要让特殊学生理解,远远不够。所以,脱离理解文本内容的识记是无效学习。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特殊学生把每个传统节日读透,把每个习俗的来龙去脉读明白,这就需要丰满教材,绘本就是培智生活语文教材内容的有益补充。[2]这也吻合培智语文教学既要完成工具性目标,更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渗透人文性的要求。

绘本主题丰富多元、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蕴含真谛,最适合特殊儿童阅读理解。它的补充让教材有血有肉,让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机活力。为了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过春节的时候要有贴窗花、放鞭炮等习俗,教师带着学生走进绘本故事《年的传说》。特殊学生在绘本故事中了解到:古时候,中国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每逢除夕就出来祸害村民。后来,有人发现“年”兽最怕红色、炸响及火光。所以此后每到除夕,人们就用家家贴上大红对联、户户燃放烟花爆竹等形式来驱赶“年”兽,祈求平安。因此有了人们过年贴窗花、放鞭炮的习俗文化。在绘本故事中,学生轻松地理解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也就理解了过年贴窗花、放鞭炮的习俗,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记春节的传统习俗,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就一点也不困难了。

绘本的有益补充,让特殊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不同的民俗文化故事,丰满了教材,较好地实现了从课内学习向课外阅读延伸,拓展了特殊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认知。在绘本故事的生动演绎下,让特殊学生在诵读时,眼中有画面,脑中有故事,口中有表达,让传统节日真正入脑入心,丰富了特殊学生的语文储备及文学素养,拓展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三)唤起经验,链接生活性

普通学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而培智学校与普通学校语文课程特点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增加了“生活化”要求。智障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殊性,生活体验较贫乏,生活适应能力较弱。对于特殊学生而言,能学以致用,融入现实生活,回归社会主流是特殊学校培养的最终目标。因此,课程标准特针对智障学生身心特点,强调要以“生活化”为核心,挖掘生活化的课程教学资源,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让语文教学贴近现实生活。[3]

本节课试教过程中,教师能充分挖掘生活化的课程教学资源,较好地提升了课堂教学实效。如在教学“重阳节,倡敬老”内容时,考虑到“重阳节”特殊学生似乎感觉特别陌生,“倡敬老”光从字面上解读,特殊学生也不容易理解。于是教师首先出示学校往年过重阳节的活动画面:学生给退休的老教师表演节目,给学校周边的爷爷奶奶分重阳糕等图片。用生活画面充分唤起特殊学生对该传统节日的回忆,调动特殊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把特殊学生带入重阳节的氛围中。学生看着熟悉的画面,慢慢回忆起这是给爷爷奶奶过的节。教师借助已有的生活体验,顺势而为解释“倡敬老”的意思,倡导我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当学生明白了重阳节的意义后,再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生活谈谈,再过重阳节的时候自己可以为身边的老人做些什么。在这样的情景熏陶下,特殊学生也就更积极表达自己的敬老举动:想为爷爷倒水,帮奶奶捶背,给外婆洗脚等。这样联系生活的学习,既不会让童谣中重阳节的学习仅停留在简单机械的文字记诵,又将学习链接生活,应用于生活。为特殊学生培养良好的尊老敬老习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培智学校生活语文教学中,要注重突显生活性原则,让语文教材紧紧链接着特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生活中来,又为生活服务。通过生活语文课堂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更好地适应生活。充分发挥生活语文教学学以致用的功能性作用,让语文教学为生活服务落到实处。

三、斟酌统编新教材试用中的困惑,让教学因地制宜

(一)关于文本成语调整的纠结

该童谣作为普通教育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教材内容,在引入培智教材时,编者已经充分考虑特殊学生学情特点做了局部调整,以便让特殊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如文本有一处,普通小学教材中文本呈现是:“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而引入特教教材时,编者做了这样的调整:“元宵节,看花灯,车水马龙人如潮”。把“大街小巷”调整成“车水马龙”。从字面上看,“车水马龙”似乎比“大街小巷”更简单。但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如果谈到成语的理解,结果未必如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理解“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用来形容车辆来往不绝,热闹非凡。这样的深度解读对特殊学生理解是有困难的。而“大街小巷”通俗易懂,相对来说,特殊学生而言便于理解。因此,将“大街小巷”调整成“车水马龙”是否更适宜特殊学生学习,值得探讨。

(二)关于课后练习难度的考量

针对本课课后练习,笔者也有一点困惑。如第三道练习“想一想,连一连”:将“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词语与相应的饮食文化配对的练习。在文本中介绍了端午节和中秋节的对应传统饮食是粽子和月饼,特殊学生完成起来较容易。可对于春节和元宵节,文本并没有提及这两个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而在该道练习中却涉及。况且我国哪怕是同一传统节日,由于地域差异,习俗也略有不同。如春节吃饺子是北方的传统习俗,南方却不尽相同。这对南方的特殊学生来说,要完成这题就较有困难。笔者试想,是否可以将这部分的连一连改成文本中出现过的节日对应的习俗,未必局限在食物,这样是否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个更直观的反馈和评价。

(三)关于图片张力的思考

童谣采用图文结合方式呈现,图片作为视觉支持,为特殊学生记诵理解文本内容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如果文本图片更有张力,就能为特殊学生视觉提供更丰富的刺激,就能促进特殊学生更好地学习文本。如该文本中介绍春节时,文本呈现的文字是:“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而呈现的画面是有4 个孩子开心贴窗花的场景。笔者有两点思考:其一,文本中春节习俗主要提到“贴窗花、放鞭炮”,为什么画面缺少了放鞭炮的元素,如果考虑孩子放鞭炮不安全,可以在画面一角添加孩子看大人放鞭炮的场景,或通过画面玻璃上反射出放鞭炮的场景等,让鞭炮的烟火味为画面增添浓浓的年味,这样丰富多元的视觉刺激更利于特殊学生记住春节常见的传统习俗。其二,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是过新年穿新衣,而且中国人最爱喜庆的红色,如果让画面中孩子们身上穿红色系新衣服,是否也能增加年味,更潜移默化为特殊学生植入接地气的传统民俗呢?

总之,在本次试教试用过程中,笔者充分感受统版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学科功能性特征,给特殊学生提供了更与时俱进、更定制化的语文学习资源,也为培智课堂教学注入的全新能量。作为特教工作者,将珍惜人教版统编新教材,充分研读好、领悟透,因地制宜结合地域特征用好教材,探索高品质培智生活语文教学,促进特殊学生更好地成长。

猜你喜欢
试教培智传统节日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回归生活 以生为本——场景模拟为培智高段数学插上快乐的翅膀
闲话“裸课”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