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教学与学生人格塑造的教育渗透

2022-03-17 08:35许爱玉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2期
关键词:古诗文挫折苏轼

许爱玉

(罗源县飞竹中学,福建 福州 350600)

初中是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时期,此时他们渴望了解生活,开始关心社会,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自尊又敏感,能够被美好的事物所熏陶,也容易被坏的环境所影响。教师若忽视对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多是高智商而低情商,缺乏自我管理能力,意志力薄弱,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无所适从的人。古诗文蕴涵着丰富的感情、深邃的意境,正是提高他们情商的一剂良药,是培养其健全人格的有效载体。[1]本文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视角考虑,结合其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古诗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挫折教育和主题阅读实践教育三个方面进行归类和剖析。

一、“位卑未敢忘国忧”: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古诗文章节都有波澜壮阔的家国情。古诗文的作者有的置身窘境却仍心系国家,有的食不果腹却仍以天下为己任,有的被奸人诬陷放逐僻地却依然惦记着报效国家,他们炽热的爱国情怀和伟大人格魅力通过诗文抒情达志。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读出的是范仲淹的傲骨正气和人格操守;从“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中,读出李清照的爱国激情和气魄令人激扬奋发;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一片忠君爱国赤诚之心令人动容……这些优秀作品是精神食粮,这些优秀人格体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忧患意识的精神典范。[2]

在课堂教学上怎样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经典作品,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情感教育的洗礼和得到美的熏陶呢?有研究者认为“意境的累加造成了诗意,诗意相当于诗里意境的总数”。[3]教师运用唯美的诗意来激起学生探寻古诗文中蕴涵的美好,调动学生思维,展开联想,感悟深情。如在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时想象诗人秋风破屋时的焦灼、长夜沾湿时的无奈,祈求广厦的呐喊等情景和画面。在教师诗意语言描述和带动下,深刻体会诗人在风雨飘摇之夜、饥寒交迫时,诗人忧虑的不只是“吾庐独破”,而是“天下寒士”的茅草屋俱破,诗人由亲身的感受而推己及人,以天地之忧为忧,期盼能有千万间广厦,让四海之内穷困之士有一处挡风遮雨的地方。其次,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充分运用课件再现杜甫的创作背景和生平,再现战乱中杜甫的奔走呐喊情景,由此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读出沉郁顿挫。最后,男女生朗诵比赛,比一比谁体会的感情深。通过分层次教学,同学们深深体悟到杜甫一颗忧国忧民的拳拳爱国之心,并且被他伟大的人格精神境界所鼓舞:一代诗圣闪耀的高尚道德光辉,教会你我永远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满怀激情向前进。

二、“何妨吟啸且徐行”: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挫折教育

当代的独生子女大都被父母保护得很好,抗挫能力弱,有的学生因为一点小事就萎靡不振,一颗“玻璃心”经不住半点的打击和委屈。

怎样合适的引导,让他们平稳地度过青春期?可通过在古诗文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让学生感受到积极乐观的精神,坚强勇敢地面对挫折,培养坚毅的品格。纵观取得伟大成就的作家,无一不经历人生的大风大浪,但他们积极乐观,永不退缩,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超凡的人格,学生自然会受到触动,心中种下榜样的力量如明灯照亮他们青春期迷茫之路。[3]以笔者执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时乖运蹇,馋讥毁谤颠沛流离,疲于奔命”这是苏轼挫折人生的写照,但苏轼却在厄运前坦然洒脱,在解读文章前让学生全面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

课前,开展以“走近苏轼”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让学生课外整理苏轼相关的资料:笔者推荐学生阅读林语堂的《苏轼传》,还推荐阅读苏轼的不同时期作品,并能背诵对自己触动最大的苏轼豪放不羁、乐观进取的诗句。指定学生完成阅读后,以“我的偶像苏轼”为题讲故事比赛或演讲比赛。

课堂上,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你是如何理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作者流露出的情绪是消极还是积极的?通过课前对苏轼的了解,学生自然而然体会这首诗歌内涵:苏轼此时正是人生低谷,遭遇险恶仕途,但他坦然面对人生冷遇,大彻大悟,人的悲欢离合与月阴晴圆缺一样,并不是谁能控制的,能做的就是微笑面对,珍惜身边的人,珍惜美好的事物。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苏轼让大家明白,‘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没有过不去的坎,人生路途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谁也难免遭遇险峰危境,相信风雨过后必有彩虹。让我们像苏轼一样做一棵大树吧,向着生命各个可能的方向伸枝展干,吸收天地养分,探索成长的乐趣。”

课后,开展诵读苏轼豪放派诗文诵读竞赛活动。诵读具有潜移默化的威力,通过诵读,感受苏轼的乐天派的豁达性格,“大江东去浪淘尽”“人间有味是清欢”“叹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通过诵读,苏轼笑对人生的芬芳灵魂浸染学生的人格,提升旷达洒脱的思想境界。

三、“仁者爱人”:通过主题式经典阅读和实践,完善学生人格

不少初中生在人际交往上出现问题,而农村中学的留守学生尤甚。他们或被溺爱或缺爱,有的以自我为中心,不懂礼让,缺少宽容,缺少克制;有的不善合作,在学习生活中或过度地心理提防,或沉溺在网络中不愿和人交往。近几年笔者尝试通过诵读经典和实践活动,将诵读和德育教育相结合,帮助他们克服这些缺点。

首先,笔者在学校完成了《初中生经典阅读——为人处世》的读本开发,校本分为道德篇、修养篇、治学篇、美育篇。以儒家经典作为主要范本,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条经典,并且理解其思想内涵。

其次,每周开展一次主题实践活动。比如阅读“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开展“自尊自爱”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开展结对子的互帮互助的主题活动;诵读“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开展“做行动的巨人”演讲活动比赛;读《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开展“业精于勤,荒于嬉”珍惜时间的主题班会活动;诵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开展“以真诚待人心理”专题活动;诵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开展“感恩父母,尊敬师长”的作文比赛活动;鼓励学生用行动表达孝心,比如,周末在家为父母做家务活,与父母谈心等。通过把每周一次的主题班会与阅读经典实践相结合,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精神内涵,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儒家精神内涵,把外在的东西化为自己的做人准则。

总之,初中古诗文教学,教师能够以仁人志士的文字所展现出的精神实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通过教师多方位地指导,深层次地释意,使学生掌握古诗文文化艺术核心,进而激起学生心里的正能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真冲动,并推及己身,学生将学习中悟到的真善美顺理成章地应用到日常生活,在经典古诗文的熏陶下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古诗文挫折苏轼
从善如流
挫折使我更坚强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挫折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生活需要挫折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