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导学”模式探索

2022-03-17 02:14莫玲萍
今天 2022年2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莫玲萍

(兰州市第四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50)

进入到高中阶段之后,英语教学已然脱离开单纯的词汇、语法和句式记忆,而上升到对多元英语信息素材的摄入和整合层级,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将会在高中英语教育中占据更大的比重。高中生在经历过十余年的身心发育和学习后,普遍具备了开展自主思考和能动探究的能力、经验与诉求,这完全可以成为教师推动英语阅读发展的有利条件。基于这一系列客观事实,高中英语教师要积极转变过去“单向输出”和“接受式课堂”的教学模式,进一步重视并开发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价值,凭借提问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对既有学习成果和阅读素材的深度利用和全面思考,让英语阅读真正成为推进学生课程核心素养提升的强力驱动。

1.完善对问题的“难度渐进”设计和分层设计

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问题引导下的阅读教学时,必须要在总体上把握“难度渐进”的教学原则,让问题在内容、考查目标和具体表述方式上体现出更强的递进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渐入佳境。

具体到问题的难易跨度把握层面上来说,高中英语教师要将有关工作前置到备课阶段来进行,自己率先完成对阅读材料的深度研究,对材料的整体结构、内在社会文化以及核心要点等要素做出精准判断和准确把握,理清材料的行文逻辑和撰写思路,和材料的作者进行复合层级的“思维沟通”,还要大量搜集、掌握有关于材料中一些关键信息的知识,从而让材料在自己心中拥有一个更加真实、完整立体的形象。

比如对于《Friendship》这一单元的关联篇目阅读教学,教师可以选择《The greatest friendship》这篇同时带有大量事件记叙和人物刻画内容的材料作为指导篇目。在具体指导中,不少教师会在组织学生阅读前提出类似于“Why the writer wrote the article? What do you think about Max、Engels and their friendship?”这样的“组合问题”。需要看到的是,这两个问题之间的“难度差值”非常大:第一个问题简直就是“送分题”,学生即便不读材料也能猜出“For commemorating the two great thinkers”的答案;但面对缺少具体方向指向的后续问题则常常缺乏精准的思路,只能从材料里寻找一些形容词来做“完形填空”式的解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对这套“组合题”做这样的改造:“The article is started with a description of a building——Max and Engels Memorial.According to the building`s name,do you know whom is buried in the memorial?Why people built the memorial for them?”

这些问题虽然在数量上变得更多了,但是每个相邻问题之间的“难度差值”却得到了更好的控制,同时前一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直接作为解答下一个问题的基础和思路指导,让学生们能够在“连环解答”的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完成对个人思路的疏通。

2.突出问题对学生发散思维和能动探究意识的激发作用

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对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作为问题设计的一项明确目标,在最大程度上挖掘、利用材料的内部资源实现对学生阅读潜能、灵感和核心意识的深度激活,从而让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获得更为强劲的内化动力。

例如在带领学生开展《Save the planet》这一单元的关联篇目——《The momentary life of Volga River》的阅读训练时,相当一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在设计对应的阅读问题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传统思维的制约,喜欢“抠”住题目中“momentary”这个词汇来在很小的维度内选择搭建问题的材料,如:“Volga River is still rolling,why the writer think its life is momentary?”等等。的确,这些问题在设计的质量上不可谓不高,但是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浓浓的“老迈气息”,很容易让学生们陷入传统解题和阅读思维的窠臼。高中英语教师不妨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以下两个方向的设问改良:

第一,无论在中文还是英文文学创作中,“生命”一词都是被赋予了非常特殊而丰富的含义的,既可以指自然意义上的生命,也可以指象征意义上的生命。这篇材料中的主角——Volga River并非一个生命体,那么标题中的“life”也必然不会是自然意义上的生命。

第二,这是一篇出自BBC记者之手的环保主题报道材料,文中出现了大量诸如“There should be more birds flying around the tourists` boats”等感叹性的句子,而这些内容显然带有更强的社会人文气息。

在完成对以上两点内容的“点拨”之后,高中英语教师就可以继续提出这样一组读后问题:“How do you think the meaning of the word ‘momentary’in the title?Can you exchange it with another word?”和之前的问题相比,这个问题首先让学生有了更准确的材料信息处理方向,同时为学生主观思维和词汇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并且在和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尝试读后创作的热情,从而让这组题目变得“活”了起来。

3.丰富问题的具体提出形式

高中英语教师在设计阅读问题时,要从问题的表达形式、词汇和句式应用以及展现媒介等角度体现出更多的创意和对学生主观趣味的迎合,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更直接的路径来认识、体会问题的设计思路、意图和考查目标,通过这一方式来进一步激发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让问题的引导价值、考查价值和锻炼价值被开发到最大。若要达成上述目标,高中英语教师就必须要对问题做一番立体型的“包装”,通过对周边关联性信息的有机代入和适当补充来完善问题的提出模式。

例如在设计《School life》这个单元的对应课外材料《The memory of my youth》的引导问题时,大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偏向于从材料中的主角“Dr. Dan”切入并设计出这样的问题:“Who is Dan? What did Dan do when he was a young boy?”不难看出,这两个问题完全是“扎根”在材料内容的“土壤”中的,并没有对材料之外的一些关联性资源做出有效的开发和引入,从而很难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自觉地带入自己的类似经验并产生更具深度和质感的理解成果。

为了让这篇材料和后续的问题能够彰显出对学生自主经历和思维认知的更强的亲和力,高中英语教师大可以用“tell story”的形式来对问题进行扩写式改造,将其转化成如下的形式 :“There is a boy,he wanted to be a sailor. But finally,he became a scientist of navigation. how do you think about him?”

相较于之前的原始问题而言,这个问题预留出了足够的信息空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去自行搜集、思考。此外,这个问题中所体现出的主角的心路历程几乎是每个高中生都会经历的:从“胸怀壮志”到“着眼现实”,而后又立足于现实去树立起了一个新的、更远大的梦想,这就让学生们在聆听问题、思考问题和通过阅读解答问题时产生极强的自我代入感。

结束语

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从来就不是“告知”,而是一种在疑问的层层接力下形成的有机引导,是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飞跃的过程,更是对学生学习之乐趣的彰显和维系。高中英语教师要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并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大力践行之,不断加大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研究和优化力度,围绕问题导学案实现提问形式、内容的多维雕琢和高质量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来为学生创造出更具有代入感、思考性和学习成果应用效力的自主学习、探究契机,让一篇篇英文材料成为强化学生自主认知能力、完善学生信息思维模式和拓宽学生语言应用范围的引擎。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浅析问题导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