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房柱,陈志敏,练东松,缪展均,钟文彬
(连平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河源 517100)
功能性便秘属于典型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指的是非肠道疾病或全身疾病而导致的原发性持续性便秘,同时也被称为单纯性便秘或习惯性便秘。近年来,这一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其通常是因肠道功能紊乱而导致,患者常会出现大便不通或排便困难、粪便坚硬等症状,同时伴随排便间隔时间延长,通常需要超过2~3 d排便1次[1-2]。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摄入增加,也使得儿童功能性便秘发生率随之增加,这对患儿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3]。在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中,乳果糖属于常用药物,虽然可以取得一定效果,但整体效果一般;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作为新型渗透性泻剂,对粪便可以起到湿润以及软化作用,可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而且安全性良好。基于此,本研究以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择取连平县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予以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患儿25例,女患儿15例,年龄12个月~8岁,平均年龄(4.28±1.12)岁,病程20 d~3个月,平均病程(1.48±0.56)个月;研究组中男患儿26例,女患儿14例,年龄12个月~8岁,平均年龄(4.29±1.13)岁,病程21 d~3个月,平均病程(1.49±0.57)个月。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过连平县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儿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均知晓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纳入标准:①经结肠造影检查确诊;②伴随结直肠不同程度增粗现象。排除标准:①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②药物副作用而导致便秘;③内分泌疾病患儿;④代谢性疾病患儿;⑤神经源性疾病患儿。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患儿实施乳果糖(四川健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3621,规格:60 mL∶40.02 g)口服治疗,1岁以下每次5 mL,1~6岁每次10~15 mL,7岁及以上每次15 mL,1次/d。研究组患儿实施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江西恒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20031,规格:A包:氯化钾0.74 g,碳酸氢钠1.68 g;B包:氯化钠1.46 g,硫酸钠5.68 g;C包:聚乙二醇4000 60 g)口服治疗,每次0.5g/kg,1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用药3~15个月。
1.3 观察指标①首次排便时间。②每周排便时间。③粪便 Bristol 评分:将粪便分为7种类型,4~7型0分,3型1分,2型2分,1型3分,评分越高便秘越严重。④症状改善情况:统计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腹痛、腹胀、排便困难、食欲不佳的发生率。⑤血清指标:采集晨起空腹静脉血5 mL,用抗凝管收集,通过离心机对血样予以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离心时间为5 min,获得上层清液,用于检验胃动素、胃泌素,均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进行测定;⑥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口干、排气增多等。⑦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通过SPSS 22.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按照(±s)方式展示,并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按照[例(%)]方式展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每周排便次数及粪便Bristol评分对比从首次排便时间分析,研究组患儿为(18.63±3.63)h,早于对照组的(47.48±6.93)h(t=23.324,P=0.000)。治疗前两组患儿每周排便次数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均增加,且研究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粪便Bristol 评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每周排便次数及粪便 Bristol 评分对比( ±s )
表1 两组患儿每周排便次数及粪便 Bristol 评分对比( ±s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每周排便次数(次/周) 粪便 Bristol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0.80±0.42 4.33±0.30* 2.78±0.44 0.59±0.52*对照组 40 0.82±0.41 1.41±0.70* 2.81±0.42 1.71±0.71*t值 0.216 6.457 0.312 8.049 P值 0.415 0.000 0.378 0.000
2.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两组患儿腹痛、腹胀、排便困难、食欲不佳的发生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上述症状的发生率均降低,且研究组发生率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情况对比[例(%)]
2.3 两组患儿血清指标对比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指标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更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血清指标对比(pg/mL, ±s )
表3 两组患儿血清指标对比(pg/mL, ±s )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胃动素 胃泌素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0 75.11±15.25 105.23±10.56* 150.78±56.09 210.23±29.85*对照组 40 75.06±15.13 80.63±16.52* 150.15±52.63 189.63±38.45*t值 0.015 7.935 0.052 2.677 P值 0.494 0.000 0.479 0.000
2.4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情况及复发率对比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研究组患儿出现口干现象1例,出现排气增多现象2例;对照组出现口干现象2例,出现排气增多现象3例,两组患儿口干、排气增多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6,P=0.456)。研究组患儿复发2例(5.00%),对照组复发10例(25.00%),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12)。
儿童功能性便秘属于消化道疾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对患儿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不良影响[4]。临床中,针对这一疾病多采用乳果糖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停药之后容易复发。探求寻找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成为儿科重点之一。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在标准电解质灌洗液内加入聚乙二醇4000G改良而形成,聚乙二醇4000G属于常见高分子聚合物,不会对消化道内电解质代谢、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产生影响。据相关研究指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经氢键结合点对结肠腔中水分子予以固定,使粪便含水量增加,使肠腔中粪水近似等渗液,可避免肠黏膜吸收,同时也可以避免体液外渗而导致脱水,另外还可避成为儿童免被细菌代谢,使患儿腹痛及腹胀感减轻[5-6]。
本次研究中,通过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患儿,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更短,每周排便次数明显增加,粪便Bristol 评分明显下降,各项症状明显得到改善(P<0.05),由此可见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应用效果确切。这主要是因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可以随着食物下行,到达结肠之后可以湿润并软化粪便,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排便反射,对结肠运动有促进作用。另外,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可以消除紧张焦虑情绪,促进肠动力恢复。
在本次研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应用可以有效改善胃动素与胃泌素。功能性便秘的出现多认为与结肠动力异常有密切联系。结肠肌电活动是一个客观电生理指标,可以将结肠动力状况间接反映出来。据相关研究报道,慢波频率及振幅改变也容易使得结肠运动无力,延缓肠道传输功能。胃动素、胃泌素属于胃肠激素,胃动素对胃肠运动有良好生理作用,可以使胃肠道张力、收缩力得到提升。在消化期间,胃动素呈现出周期性释放状态,对胃部强烈收缩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对小肠分节运动有重要作用[7]。胃泌素作为促胃液素,可对胰液内酶类物质分泌、胃酸分泌均有促进作用,可以使幽门、胃窦括约肌紧张性降低,类似于胃动素,对胃排空有促进作用,可以对平滑肌细胞特异性受体产生作用,将胃窦平滑肌收缩反应激发出来,胃动素与胃泌素可以共同促进胃肠平滑肌收缩,进而使胃肠动力增强,而两者分泌紊乱则会造成胃动力障碍,进而导致功能性便秘[8]。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药物,同时也是缓泻剂药物,药物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不会产生严重刺激作用,可以有效调节肠道功能。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之后,不会产生气体,高分子物质不会损害肠道黏膜组织,可以充分调节肠道内环境,对肠道水分吸收和大便水化有促进作用,方便顺利排便,并可以使排便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少,对人体电解质平衡有促进作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大便干结状态有改善作用,可以使患者容易排出大便,打破恶性循环,但要想避免便秘反复出现,则需要在便秘消失之后维持较长时间服药,促进大肠形态恢复,修复平滑肌,恢复肌力,避免疾病复发。
综上所述,对于儿童功能性便秘患儿来说,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可以促进排便,改善临床症状,对提高胃动素与胃泌素有促进意义,可使胃肠道功能得到改善,而且安全性良好,临床价值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