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心灵尚美

2022-03-17 19:20罗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学科渗透美育素质教育

罗欢

【摘要】美术课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我们的教育方针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生要成才,必得先成人。所以,《教育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最终代表人类进步和文明的绝对不是经济数据,而是道德文明。

【关键词】美育;德育;素质教育;学科渗透

如今,社会在呼吁五育并举,德育为先,德育不是仅仅上几堂思想品德课,更不是喊几句空口号,只有真正将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美好心灵。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文化教育,拓宽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延伸德育内容,使学校在进行优良品德和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以美育人

美术图像是现代人类传统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传播载体之一,运用图像美术这种形式技艺来实现传递和传播表达民族情感与政治思想,它是整个人类文化历史进程中的一种重要艺术文化传播行为。在我国当今社会,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图像艺术作为一种有效、生动、便捷的艺术信息传播载体,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出现在现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人们越来越离不开它。而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先生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这个知识经济的黄金时代里,小学美术教学起到美术教学中的启蒙与指引的作用。

美育早在古代就一直有教化感知的重要作用,南朝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到“明劝诫,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唐朝大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更明确提到“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他们都认为绘画具有社会功能、道德功能,画中的内涵能够给人警醒劝解之用,并特别注重评价画家的人格修养。放眼当今的素质教育,美育与德育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学生在作品中感知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中华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同时,也期望学生能真正理解和学会运用更多视觉艺术语言,共享属于人类和谐社会的更多文化艺术资源,积极地保护与传承我国美术传统文化,并对我国美术传统文化的保护、发展、传承作出更大贡献。

二、将德育无痕渗透到美育

(一)通过美术作品渗透德育

我们从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一课当中的插图《万众一心》中国画当中,不仅欣赏了画面之美,还领悟到了更深层的内涵。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明白,面对困难时,我们要万众一心迎难而上,结合现时情况,我们国家的疫情防控能够如此成功,我们还能正常地坐在教室里快乐地学习,是因为有我们可爱的军人、医生等人员万众一心为我们负重前行。这就是美育中的德育渗透,比起教授一年级学生具体的绘画技法,笔者认为,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更为重要。毕竟美育不是要我们培养学生成为画家或雕塑家,而是为了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例如,在教学岭南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高山、大海、江河》时,笔者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代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进行对比和感受,并简单地描述画家笔下的壮丽山河之景。在我们伟大的祖国环抱中,既有巍峨的大山,又有汹涌的江河,艺术家们饱含激情地记录了祖国的美景,在作品中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在欣赏杜键的油画作品《在激流中前进》时,笔者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画家杜键先生在创作之前,先后到黄河渡口体验生活,积累了大批的创作素材。学生在这里体会到杜键先生不怕黄河险急,坚持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精神。然后,笔者引导全体学生观察画家的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重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面对黄河之险急宁威不拒,齐心协力与黄河奋勇拼搏的惊险场景。画面中的黄河水异常汹涌,衬托出人的无限力量和不怕困难的精神。这首歌是一首富有精神力量的历史赞歌,是坚强与勇敢的赞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品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困难和荆棘,只有齐心协力、奋勇拼搏才能赢得胜利。在教育教学中,学生经常在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而美育教学则可以通过作品欣赏引导学生遇到困难应当勇敢面对,积极解决困难。培养学生克服困难,是我们每一个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责任。

再例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五年级第二课《绘画作品中的劳动者》当中,笔者引导学生欣赏李焕民《初踏黄金路》的艺术之美,并给学生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如,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后,通过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终于迎来了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时代;画家笔下描绘的是秋收劳动结束后,大家都不愿意回家,用唱歌跳舞来表达丰收的喜悦。因为西藏改革之后,西藏农民真正当家做主,那种高兴的心情、无拘无束的感觉完全真实地传达出来,表现出百万农民真正站起来的感觉。该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中展出。广州的学生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加上不少家长溺爱孩子。所以,大多数学生在生活中体会不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想象不到他们的爷爷奶奶曾经生活的年代经常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有很多学生不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甚至很多学生养成铺张浪费的不良习惯,等等。这难道不是我们教育的欠缺吗?在美育教学中,一幅幅震撼的作品背后就体现着高尚的品格。所以,筆者通过解析作品背后的时代意义,引导学生体会劳动者的艰辛、快乐与坚强,从而珍惜我们当下的美好生活。

在美术鉴赏学习中,结合作品和作者的故事去介绍教材中的美术作品,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美术专业知识与中国传统文化,还能激发学生对艺术家的敬佩之情,从而能够使中小学生的艺术心灵世界受到良好熏陶。所以,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喜欢讲述每一位画家的创作历程、每一件作品背后的故事。故事不仅贴近生活和历史,更能拉近学生与艺术家之间的距离。学生能够在欣赏画面和聆听故事中体会新时代视野下的时代精神。这样就能够通过对画面中的英雄形象和历史故事的传神形象刻画,让学生联想到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安定、亲情的温暖、友情的真挚。为小学生树立道德楷模,从道德规范、行为指导、价值取向多个角度影响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举止,完成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记得有一位六年级的学生问笔者:“罗老师,您是历史老师吗?你怎么知道那么多故事呢?”笔者的回答是:“我们不仅要从大师的作品中学习绘画技能,更要学习画家身上的精神与作品背后的内涵。”这就是践行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最好体现。虽然笔者是一名专职的小学美术教师,但是我们要培养的不是画家,而是全面发展的人、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接班人。

(二)通过师生互动渗透德育

例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四课《巨人和小矮人历险记》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运用人物大小对比的夸张手法,有创意地表达新奇的故事。课堂上,学生在回答“想创作怎样的故事”这一问题时,有一位学生回答:“我要画一个巨人正在毁灭世界。”笔者当时听了也很诧异,怎么会有这样消极的回答呢?学生看到笔者的表情后也有点担心,他害怕笔者会在全班同学的面前批评他。笔者冷静思考后,没有直接批评教育他,而是对他说:“如果有这样的坏巨人,一定有更厉害的巨人警察把他抓走哦。”这时,学生们都笑了。笔者的话没有打击他举手发言的积极性,反而是既能够顾忌到他的面子,也能化解课堂中的尴尬,更能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做坏事的人始终都会被警察抓走,我们要做一名遵纪守法和善良的人。笔者想,教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什么叫“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而是要在学习和欣赏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和亲身体会。

又例如,在岭南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课《做个胸卡送老人》一课当中,笔者带领学生研究胸卡的艺术设计步驟及元素,同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老龄化的现状,引导学生关心与照顾身边的老人。教材中的插图《给爷爷读报》是蒋兆和先生的国画作品。笔者引导学生了解这幅作品所表现出的饱经战争的老百姓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笔者在课堂中提问:“请问你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有一位学生回答:“画面中一位系着红领巾的小女孩正在给爷爷读报纸。我感受到小女孩是一位孝顺的好孙女。”随后,笔者又问道:“那大家有没有为老人做过什么事呢?”课堂中突然鸦雀无声,几乎没有学生想举手回答。此时此刻,笔者感到很遗憾和内疚,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教育的缺失。笔者又提问:“那我们可以为老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呢?”这时才有学生举手回答。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学会了感恩。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一些关心和照顾老人。这样,学生在未来才能真正承担起责任。

(三)通过教学模式渗透德育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尤为重要。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更能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促进学生整体情感的发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让部分具有不同特点的在校学生互帮互助,更能有效调动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健康发展。在美育中的“设计·应用和综合·探索”的教学领域活动中,大部分活动可以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例如,笔者发现有的学生绘画技巧较高,造型能力很强,模仿能力较高,但这部分学生往往想象力不够丰富,缺乏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有的学生活泼开朗,思维活跃,善于表达,这类学生大多创新能力强,但绘画技能较弱。因此,笔者会根据学生的性格、接受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优势与不足,将学生进行优化互补搭配,让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优化组合,小组成员在美术活动中互相帮助、互相促进。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还可以充分利用集体智慧挖掘集体合作的力量,从而培养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作为一线美术教师,笔者也一直在路上摸索着前行。首先,教师需要花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注意力去观察每位学生的个性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才能逐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岭南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创意中国龙》教学活动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以4人为一组的小组模式,一号和二号成员造型能力较强,侧重负责设计创意中国龙的造型与色彩,三号和四号成员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则侧重负责搜集材料和实际制作活动,最后由善于表达的成员进行作品展示环节。每位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每个人在组内都有缺一不可的位置。同时,他们发挥着自己独特的才能。通过整个美育教学活动,广大学生都能体验并切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活动中,大家都能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这在潜移默化中有效率地培养了广大在校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和社会荣誉感,升华了广大在校学生的优良政治思想道德规范情感与优良职业道德规范观念。实践证明,通过美育教学活动能够达到广大学生学好德育的根本教学目的。

三、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不仅仅要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德育是当前现代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单一的道德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很可能会成为一纸空文,但通过美育可以巧妙地达到德育目的,在无形之中,将枯燥乏味的说教转变成作品与活动,让学生在欣赏作品与体验活动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美育教学对德育来说就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潜力无限,所以不利用美育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与道德教育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但是,从何种角度去渗透德育,无疑是大部分教师遇到的困难。其实,利用美术教材和美育课堂教学就是对广大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而中小学美术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在进行美育过程中可以给广大学生积极的思想文化启发。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广大学生展示出社会文明的美丽画卷,更能真实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刻揭示社会的道德善恶、美丑、荣辱等价值观,使广大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启迪,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

纵观我国美术美育教材,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材中几乎每一课都将美育与德育紧紧联系在一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是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依据当代青少年的成长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淡化德育痕迹,隐蔽德育意图。教师利用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将德育“无痕”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力求做到春风化雨,文道合一。所以,作为一名奋战在教育一线的青年美术教师,我们应该在美术教学中不断突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底蕴,在中华传统美术文化中不断突破艺术创新,发挥和突出当代美术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学术理论价值与重要社会实践意义,将美育与德育完美结合,履行美术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的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范树成.德育中的道德智慧培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2]曾繁仁.美育十五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郭成.大美育效应[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陈红兵

猜你喜欢
学科渗透美育素质教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初中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探索与实践
花若芬芳,蝴蝶自来
基于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的策略研究
美育教师
利用数学素材渗透生命教育的尝试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