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场地的运用策略

2022-03-16 16:10
读写算(上) 2022年2期
关键词:小场地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胡 平

探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小场地的运用策略

胡平

(杭州市余杭区临平第一小学,浙江杭州310000)

场地是体育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之一,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场地大小的要求亦不相同。提高场地利用率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意义重大,本文笔者基于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总结,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动安全、一场多用以及个性发展等维度对小场地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进行了探析。研究认为,基于小场地背景下的体育教学需迎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与身心发展状态及体育学习规律,要灵活转变与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学习到更多更全、更加实用的体育知识技能,教师要本着创新性与灵活性等教学设计原则,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运用运动场地,优化场地设施布局,切实满足体育教学活动展开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小场地大作用的教学效果。

小学体育;小场地;教学效率;策略

笔者综合相关文献,体育教学中小场地运用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小场地背景下的体育课堂教学,由于活动范围小,师生互动的时间与频率上也相对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师生间的距离。教学实践中,更加便于体育教师知识与技能的讲解示范以及对学生练习情况的观察与指导,促进了对学生的管理实效,有利于避免教学安全事故的出现。二是便于练习队形的调整,在小场地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所占的教学面积较小,学生可以完全在教师的视野下进行练习,教师也可以及时地进行队形调整。尤其是在低年级的体育教学中,教学优势与效果更加突出。三是有利于练习效率的提高,在小场地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极易观察到学生的练习表现,特别是错误动作的出现,与此同时学生课上练习次数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练习效率的提升。当然,上述是小场地教学的一些优势,大家也要看到小场地给体育教学带来的困扰。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好小场地,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及教学实践总结,对其进行了整理,旨在交流与共勉。

一、立足教学目标需求运用小场地

教学实践证明,不同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案,换句话讲,不同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施行,需要与教学目标要保持高度契合。基于此,基于小场地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设计,在其各步骤与各环节上都需与教学目标相统一,从而才能切实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就体育教学目标而言,教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期或作用将其划分为四类,即学年总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以及课时目标。其中,在学年教学总目标设置上要从知识与技能维度上做到最基本与最直接的目标设置,在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在运动技能与身体健康等方面。而从过程与方法维度上,教学目标要能够做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与学会方法,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着重体现在学生的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上,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体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及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学期教学目标是对学年教学目标的分解,设置思路上不仅要强化传授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还要能够推动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带给学生更多的教学乐趣与精神体验,推动学生的耐力与协调及柔韧等能力的发展,强化学生的观察力与表现力等综合素质。单元教学目标是对学期教学目标的具体化,设定中要体现教学单元目标的引导作用,从而切实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课时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为此要依据程序性的原则加以制定,合理分析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确保体育教学目标设计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为此,在充分透析上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基于小场地的背景教师们要立足小场地的自身优势,科学地完成与相关教学目标的契合。

以一年级体育教学中的“走的单元”为例,其在单元教学目标设置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让学生了解正确走的动作、要求及要领;二是在各种走的练习中,发展身体的协调与平衡性,不断强化下肢力量;三是通过各种形式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结精神。具体而言,在教学内容中涉及挺身走、定点走和不同步幅走,但是教学实践中都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保持挺身走、定点走和不同步幅走的动作正确规范性。因此,如何利用好小场地完成上述内容,需要体育教师认真研究教学目标,需要灵活地加以运用。再以一年级“跑”的单元教学为例,其单元教学目标涉及掌握跑的基本技术原理与学会不同形式的跑及发展团结合作意识等方面。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其教学内容涉及放松跑与各种形式跑、各种起跑姿势的跑、不同方向的跑、变换节奏跑、变换路线跑、快速跑、障碍跑、往返接力跑、耐力跑等方面,完成这些教学内容也需要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从而保持跑的动作正确规范性。故此,立足上述单元教学目标,运用小场地实施教学任务需要保持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需要体育教师能够准确辨析不同教学目标。

二、立足教学内容差异运用小场地

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是切实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动作技能水平提升作用发挥效果的关键环节之一。但是,为了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小场地的体育教学优势,全方位地提高小场地的利用率,教师应该对相关教学内容加以甄别。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对于运动场地的要求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的。例如,单双杠、队列队形练习、武术以及舞蹈等内容,对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而接力跑、篮球以及足球等教学内容对练习时的场地需求就要相对较高一些。为此,在小场地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如何选择教学内容,如何合理地安排,需要做到扬长避短。实践证明,对于哪些不得已而舍弃的教学内容,通过选择其他的内容加以替代,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如通过往返接力或圆周线上的接力等内容代替50米迎面接力跑的教学内容,这样的做法会更利于发展学生的奔跑能力与协作能力。

实践证明,体育教师通过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充分分析,从而预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所需场地大小的要求,是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场地过小而带来的教学困惑。并且,通过教学内容的精准分析也有利于提高学校运动场地的充分利用。通常而言,作为体育教师要明确学校各个场地的实际容纳学生情况,而教务管理部门也要立足学校实际合理编排各年级、各班级的体育课排课,将学校的体育课分时间、分年级以及分班级合理安排,让每个活动场地上都有学生的身影,从而避免同一运动场地上学生出现拥挤的情况。

由于高低年级学生在身体活动占用的空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为此要应尽量避免同一节课安排同一年级的学生上课的问题,要让不同的班级与年级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上体育课,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场地空间的利用率。体育教师要通过不同教学内容的优化,对场地教育有效利用。如,在“走”的教学内容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站在小场地的边线进行学习,采取对角线与顺逆时针等综合练习形式。在学生掌握走的教学内容之后,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变换走的方向,并逐步提升走动的速度。再如,在“跑”的教学内容上,为了迎合跑对于速度的学习要求,在教学的初期可以安排学生站在小场地的边线进行练习。在学生掌握跑的学习内容后,再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小场地的四个三角区域内,沿着边线进行跑动练习,并通过轮换各组的跑动区域实现场地利用的最大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采取内外圆的练习形式,变换跑动的方向增加学生的练习效率。又如,在“跳跃”的教学内容上,通过在小场地中心标记圆心,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站在边线同时向圆心进行跳跃并返回原位。也可以将小场地分为两个正方形,安排学生站在边线上向内部进行跳跃并返回原位。轮换学生站在边线上的位置,再重复练习跳跃内容。再如,在“投掷”教学内容上,体育教师可以采取圆形与弧形的组织形式加以开展实践教学。其中,在弧形的组织形式中,可以安排学生站在弧线上练习投掷内容,而两侧的学生可以进行交替投掷;在圆形的组织形式中,学生站可以在圆内同时向外练习投掷内容。同理,在爬行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采取圆形等各种图形的组织形式。在圆形的组织形式中,安排学生采取以内外圆的爬行形式练习。在不同图形的组织形式,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在小场地上以“米”字形的图案进行爬行练习,各组根据各图形区域练习爬行内容。在滚动的教学内容中,通常采取“米”字形与圆形滚动的组织形式,在小场地用体操垫铺成大小圆的形式,安排组织学生练习滚动内容,转换滚动的区域与方向。在“米”字形的组织形式中,可以增加滚动的路线,提高学生的练习效率。

总之,通过对不同教学内容的优化,通过小场地的不同利用,可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立足教学方法特点运用小场地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小场地背景下的体育教学。通过教学实践的总结,笔者认为基于小场地的体育教学,体育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深入剖析,从而实现精准把握教学场地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具体的运用中可以通过采取定位法提高场地的利用效率。通过在小场地上标记点、线、圈等不同符号,要求学生按照标记的符号进行排列练习的队形。不仅如此,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们还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如在篮球教学过程中,除了可以在原地进行纱巾操与徒手体操、高抬腿、俯卧撑等利于强化身体素质的活动外,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胸前传球、曲线传球及绕人运球等练习活动,从而实现小场地空间的充分利用。

除了定位法之外,教师可以选用分组轮换法。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健康状况、教学内容及运动场地等情况,依据学生的不同兴趣、身体素质状况以及技能掌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进行分组,采取分组轮换的教学活动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如女同学在组长带领下进行跑图形的活动,男同学可以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规范动作的练习,从而解决器材不足与场地过小的教学矛盾。围绕强化学生基础技术练习与专项素质练习的不同教学目标,如在“跳远”教学中,可以安排不同小组的学生分别进行跳远练习、加速跑以及做跳踏模仿等内容的练习,从而解决沙坑有限与等候时间过长的问题。

实践证明,在小场地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中替代法的运用也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竹竿代替跨栏架或跳高架,也可以利用学校的自然环境与地势等教学资源开展教学,还可以通过开展爬山、越野跑及对墙投掷器械等活动实现不同教学目标。当然,加量法也是提高小场地体育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所谓加量法就是在教学中通过逐步增加运动量的方式提高小场地上学生动作练习效率。例如,在“跑步”教学内容的练习中通过增加障碍物或迎面接力跑练习、往返跑等,从而解决场地不足的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实际操作中要因人而异,避免出现超负荷运动,进而减少伤害性。另外,游戏法也是一个比较适合小场地开展教学活动的方法。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本着增加肌体协调性与灵敏性等目标,在适宜的场地上展开游戏活动,组织学生在角色扮演与相互协作中完成相关练习内容,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积极投入到练习之中。

总之,场地小并不是影响体育教学效率提高的直接原因,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如何加以利用。

四、立足升级改造合理运用小场地

在小场地的体育教学中,若采取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要立足学生安全得以保证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教学组织形式。小学生有其活泼好动与争强好胜等年龄特征,在活动中由于对周边的环境考虑不周,会引起各种安全事件。尤其是小场地的学生聚集,学生不遵守纪律与秩序,在打闹中极易发生碰撞与踩踏等不良事件。为降低小场地上活动的安全风险,教师需加强对场地地面的关注,以提高体育教学的安全效性。大部分学校为了便于打扫或保持地面美观整洁,会将地面设置成光滑的硬质地面,学生活动的危险系数较大。加上活动场地的面积小,会造成严重的拥挤。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相对于安全防护,更注重知识技能的快速掌握,极易出现摔跤等教学事故。为实现场地空间的高效利用,可利用人造草坪取代硬质地面,尤其是地胶的铺设,可杜绝硬滑地面引起的活动隐患,确保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展开。改良闲置的场地,通过对场地地面的处理,使其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更利于规避小场地活动的安全隐患。保证体育教学中的纪律与秩序,是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为了让学生遵守纪律,教师可在管理制度或活动规则制定中收集学生的意见想法。组织学生参与制度制定,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充分了解制度内容,在活动中得以自觉遵守;引导学生相互进行行为监督,及时纠正错误的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意识到小场地上聚集活动中的危险性,自觉发现与规避潜在的活动安全隐患因素,促使体育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五、立足一场多用拓展小场地功能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基于小场地的体育教学,需体育对小场地利用策略的不断挖掘与创新,要做到一场多用。为实现小场地在体育课中应用的最大化,体育教师需加强对小场地功能的创新性设计与功能性拓展,从而切实解决场地面积不足等问题。笔者认为,在各种小场地上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对组织形式的变化、场地功能的变化实现场地应用价值的最大化。例如,对于篮球场地,教师可以通过在场地上合理地布置相关运动器械或标志物等使其成为羽毛球练习的场地、排球练习的场地以及其他运动项目的练习场地等。再如,根据球类运动场地上的形状及各种线,通过改变学生行进方向实现场地的新功能开发。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排球场地的边线不能够满足快速跑的练习要求时,教师可以采取对角线的跑进方式,从而提高运动场地的利用效率。总之,坚持一场多用的拓展理念,通过不断地实践与完善,完全可以实现小场地大用处的目标。

六、立足迁移嫁接巧妙运用小场地

体育教学设计不能主观随意与一蹴而就,而需设计者加强对各教学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与运用,需要了解教学手段、场地及学情等因素对教学设计的影响作用,从而平衡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进而发挥协同效应。狭小的运动场地会限制教学活动的开展与约束身体运动效果的生成。但是,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迁移嫁接的方式激活小场地的功能。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跳出传统意义上的运动场、体育馆的束缚,将利用的目标扩大至整个校园。如,可以通过改良教学楼的走廊,利用走廊的通道进行相关体育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在走廊上吊起多个小球,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摸球游戏,从而锻炼学生的下肢体弹跳能力,也可以通过此游戏放松学生的学习压力,实现体育教学与生活的有机整合。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还可以通过吊球高度不一的设置,从而降低难度,让学生获取成功感。

实践中,教师也可以利用学校的各种墙体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如,对墙进行投掷练习,满足学生的投掷练习个性发展需求;也可以引领学生沿着树木、建筑物或花坛间做一些慢跑练习,可以带领学生做螺旋跑、蛇形跑及对角线跑等实现耐久跑的练习目的;可以组织学生以圆圈队形做轻物掷准练习,在圆周接力与投击活动目标等活动中,让学生在有限的场地空间内进行躲闪奔跑,可避免传统课上处于原地的尴尬状态;可在边角空地上,合理设置健身器材与体操器械或乒乓球台。在牢固的大树上,合理设置爬杆与爬绳及荡绳等健身器械。将现有的器械与树木或其他地物、地形等,合理设置成障碍跑练习场地,在平坦的道路上或其他自然地形中画上跑道。总之,通过巧妙利用与变静为动的设置是可以弱化场地狭小的弊端。

综上所述,基于小场地背景下的体育教学设计需立足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状态以及体育教学规律,根据学情分析合理编排体育教学内容,灵活转变与应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教师要本着创新性与灵活性等教学设计原则,科学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合理运用运动场地,优化场地设施布局,切实满足体育教学活动展开与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小场地大作用的教学效果。

[1] 傅辰辰.刍议如何利用小场地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品质[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四)[C].福建省商贸协会,2021:3.

[2] 后文强.如何进行小场地体育教学[J].田径,2020(03):60-62.

[3] 段玲玲.小场地多班体育活动教学模式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03):134.

[4] 肖芳.浅谈小场地、多班级、大班额背景下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J].甘肃教育,2019(23):52-53.

[5] 谢玫瑰.小学小场地下的体育有效性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229.

[6] 周明德.如何在小场地开展有效的体育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9(09):13.

[7] 李小艳.小场地多班体育教学的方法探析[J].考试与评价,2019(09):126.

[8] 李嘉.小场地学校开展学生体育活动有效性的规划与探究[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9,36(02):130-132.

[9] 俞健.小场地体育教学策略探讨[J].现代教育,2019(03):63.

[10] 马亮.小学小场地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8(07):86.

[11] 李继业.分析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2(03):218.

[12] 杨峰.体育游戏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应用实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24):133-134.

[13] 刘献栋.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新课程,2021(47):58.

[14] 张凯勋.试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1(47):164.

D045

A

1002-7661(2022)04-0158-04

猜你喜欢
小场地体育教师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不同类型足球小场地比赛球员跑动表现及能量消耗的差异
北京市西城区中小学小场地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场地对抗赛在高中足球技术及战术训练中的运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如何在小场地上进行耐力跑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