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伟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
叶志伟
(福建省浦城县梦笔学校,福建浦城353400)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通过生活问题的情境创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所熟悉的环境当中解决数学问题,以此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数学本质上是对空间和数量相关问题的一种解答,具有鲜明的抽象性,因其逻辑严谨,并且应用于各个领域当中。因此,数学始终被认为是逻辑思维锻炼的学科。而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让学生获取数学知识,还需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可以构建数学思维体系,并且能够借由所学的相关知识,以此对于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给予解决。
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
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针对有效问题情境创设的相关研究内容层出不穷。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还能够使得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本文笔者通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为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开展教学活动奠定基础。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研读,清楚学生的心理状态,以此作为依据,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究其原因,无论学生是否对数学学科保有热情,都希望自己所在的环境是较轻松、愉悦的。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氛围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小学生情绪的好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如果教师不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就无法创设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问题情境,和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创设的问题情境相比,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学习的质量与效率也不尽人意。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要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的有效问题情境,而温馨、愉快的学习氛围对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大有助力。
数学学科较特殊,其逻辑性较强,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新知识的传授过程当中需要对已学知识进行回顾,然后引导学生对新学知识加以思考和探究。因此,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就需要清楚学生对于此前所学知识是否已经掌握,而这是教师在课堂当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如果教师对于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知识了解不足,也意味着教师创设情境并不能满足学生对于问题的好奇心理,学生会对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感到陌生,甚至产生厌烦情绪。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所学知识的了解至关重要。
以“异分母分数减法”教学为例,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首先带领学生复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知识内容,先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了解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减法知识的实际情况。一旦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不足,教师可以重新制定教学方案,确保学生对此前知识已经足够掌握,然后以此为基础,针对新知识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在回顾原来所学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于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因此,了解学生知识基础是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年龄进行划分,以此创设更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问题情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其日常生进行数学学习。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使其能够对于数学问题在生活当中进行自主探究。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等等方式,针对所学内容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而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世界还保有极强的好奇心,这一形式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去,让其能够沉浸地投入到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当中去。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之后需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能够针对所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以此培养学习意识与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针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而这一方式,不仅可以展现数学和其他学科相比应有的魅力,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带来的成就感,让学生对于学习数学学习知识产生热爱之情。
问题情境就是通过问题的方式创设学习的情境,学生自身对于相关问题形成认知,并对其提出问题或者接受教师提问。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的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对于数学问题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意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将自我认知和知识的获取相结合,以此让学生深入到数学学习的过程当中,感知数学具有的独特魅力,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带来的快感。笔者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深度的思考,并由此提出问题情境创设提出以下几种方法:
悬念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让其产生极强的好奇心。而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吸引性的悬念,通过在教学过程当中对学生进行各种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设置悬念则是问题情境创设最直接有效的诱导方法。
以分数化成小数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将分数怎么化成有效小数则是教师创设的悬念。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深入情境当中,对教师所提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甚至可以让学生对教师进行提问,但所提问题需在某一范围内。比如,学生可以对教师直接提问某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而教师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迅速判断和解答,并且可以让学生通过计算器对教师所说的结果进行验证,以此证明教师方法的正确性,也能够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教师确实掌握判断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办法,而判断的办法则是教师创设的问题悬念。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入其中,还能够让其产生解决问题的急迫感。
数学是生活的一种延伸和抽象映射,数学也可以解答生活当中的许多问题。尤其是对于小学数学而言,总可以在生活当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因此,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极其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的情境当中学习数学,通过这一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对数学进行认知和理解。以“小数的性质”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到商场中了解目前的物价。通常而言,一些蔬菜水果类的商品,价格多数有零有整,会有小数点标记。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商场里面获得的商品价格,针对某些特殊的价格进行记录,比如,40.15元、7.08元、30.50元等等,然后根据学生所获价格的情况,对其进行提问。首先,教师可以问学生商品的标价为什么是两位数字?其次,如40.15元、7.08元、30.50元等等这些标价,如果把零去掉,价格是否会有变化?最后,而这三个价格当中,哪一个去掉零,其价格不变。以此类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同类型的数字进行深入的思考。教师可以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融入教学,以此能够更好地唤起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且时刻能够将问题带到情境当中,让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数学带来的成就感与乐趣。
开展活动对于问题情境创设而言,可以有效地激发出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因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过盛,同时还极其好动活泼,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组织教学活动,而教师则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让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对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还能够将较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育目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游戏理解数学知识的奥秘,同时还能够感受到数学带给他的快乐。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当中展开“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游戏活动。在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邀请座位数是4以及4的倍数的同学将左手举起来,然后教师再邀请座位数是6以及6的倍数的同学将右手举起来。而这时候就会存在左手和右手共同举起来的同学,教师以此发问,探究这一情况的原因,进而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
开放题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参与热情,以此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情境当中,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依托教材的内容,将其设置为开放问题,然后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表达自己对于开放题的观点,并且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发现数学思考的过程,以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身心发展方面来看,小学生的年龄相对较小,而且容易贪玩,心理发展等不太成熟,如果教师再增加问题难度,就更增加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困难程度。合适且合理的问题设置能激发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度,并逐渐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比如,数学可以利用食物的分割法进行等份平分,然后让小学生学习并计算每一块占据整个食物的分量。计算结束后,数学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品尝美味的食物达到加深印象的目的。与此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向小学生们充分展示食物在被等份分割时的动态运动轨迹,达到提升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小学数学教师如果想要更好地了解小学生们的心理状态,通过使用问题情境,并有效地创造与教学相关的问题情境,能帮助小学生们更容易理解数学的含义和本质。数学教师只有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小学生们的思想和心理状态,通过他们内心的活动进而创造一些合理的问题情境,帮助小学生们消除对学习数学的障碍,达到激发对数学的兴趣目的,可以说问题情境法处于学生学习小学数学过程的引导者角色。所以在小学教师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观察能力和引导能力显得更重要,能及时观察到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并进行正确合理的问题情境方式引导并推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力。
为培养小学生探索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可以使用问题情境方式。基础教育对培育具有创新型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作为逻辑性严密的数学学科,对培育小学生的探索合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此外,数学还是一门与生活能力密切相关的学科,而问题情境与学生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小学生们更愿意对与生活相关且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主动创新,并在创新过程中提高小组中学生与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新课改下,关于使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被愈来愈多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用,不仅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还能激发学生们的综合能力,这也是众多数学教师将问题情境设计放在课堂上的主要原因。需要指出的是,数学教师关注问题情境重要且优秀的价值前提下,还需要关注问题情境的实施性和有效性。问题情境式的教学方法并不是数学教师随便就能设计出来的,更不是随意设计一个问题情境就能符合教导小学生的先决条件。数学教师在研究问题情境有效性特点的同时,还应结合多角度、多方位的因素,设计出一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且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数学学习效果上有明显提升的问题情境。
在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中,教师在教室里不断地对新知识点、难知识点等进行循环式、强调式的讲授,随后在学生作业中围绕错误习题与纠正进行作业布置,或者围绕正在讲授的新知识点进行布置,以达到强行记忆的目的。以上这种数学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比较枯燥且单一,并容易忽略小学数学中蕴含生命内涵的知识点,也不利于营造课堂氛围的活跃性,从而导致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影响小学数学对知识点的学习效果。站在学生角度来看,小学生们只能被迫式地接受数学教师单方面灌输的新知识点,并且在放学后的家庭作业上,小学生们仍然需要巩固新知识点、难知识点,不仅不利于小学生们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甚至容易形成讨厌数学这个重要学科的想法。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与有效问题情境教学方式相比,前者容易枯燥乏味、学生课前不积极、课后不主动等,导致容易形成厌学思想;后者则具备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等特点,更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当中进行创新发展,同时也利于自身身心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进行问题情境创设需要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情况以及知识基础充分了解,以此作为依据,并通过设置悬念、日常生活、游戏活动多样的方式有效地开展问题情境创设。
[1] 江勇.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国际教育论坛,2020,2(7):156.
[2] 赵洪兴.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探讨[J].下一代,2020(2):0066-0066.
[3] 谈成芳.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探讨[J].读天下(综合),2020(002):1-1.
[4] 王金珠.身临其境感受数理——小学数学有效情境的创设[J].名师在线,2021(28):14-15.
[5] 王成营.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指导功能与适用情境的差异性分析[J].教学与管理,2021(26):33-36.
[6] 陈婷,李兰,蔡金法.中国小学数学“问题提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基于《小学数学教师》和《小学教学》(数学版)中“问题提出”文章的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1,30(01):19-24.
[7] 黄云壮,田夏彪.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实践的问题、成因及策略探析[J].教育观察,2021,10(03):132-133+140.
G622
A
1002-7661(2022)04-01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