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2022-03-16 07:26陈灵丸
读写算(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现代文古文原著

陈灵丸

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探析

陈灵丸

(宁波市镇海区崇正书院,浙江宁波315000)

本文笔者从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打开学习文言文的大门;巧使文言文学习的妙招,彰显文言文学习的趣味;文言原著和白话改编文比较式阅读,激活文言文学习的通道三方面详细阐述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策略,让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浸润文言芳香,尽领汉语魅力。

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书面语言,是涵养个体生命和增强民族认同感的主要载体。六年小学语文的学习,文言文教学相较弱化,这与初中文言及教学严重脱节,笔者对此有如下对策,仅供教师参考。

一、掌握文言文学习的基本方法,打开学习文言文的大门

(一)解文意,明句读

文言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为此,老师要先放慢速度一句一句地教学生读,然后,老师出示难读的句子划上分节线,按分节线一句一句地带读,以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停顿得当,怎样得当停顿,这样学生便能较好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韵、节奏等。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孰/为汝/多知乎?”等。学生把正确的句读在课文中如下标识出来,正确停顿后,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全文的大致意思也在诵读中水到渠成地理解了。

(二)抓特点,多“变”读

文言文因内容不同,朗读方式也不尽相同,可以辩读、演读、配乐读、吟唱读、打节拍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如六年级下册小古文《两小儿辩日》是以人物之间的辩论展开的。王崧舟老师在教学时,抓住了这个特点,引导学生模拟对话,辩读积累,妙趣横生,精彩不断。

师:那我就当仁不让了。大家注意听,更要注意看,我们两个小儿是怎样辩斗的。好!我这就开始了——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该你了!

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语速加快)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一愣,迅速作出反应)此言差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笑)

师:(语气加强)非然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机敏的)非然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众笑)

……

师:看到了吧?这才叫——大家一起说!

生:(齐答)辩斗!

而教《杨氏之子》时,可以让学生想象情境,进行演读。节奏明快的小古文可以让学生打着节拍读,比如“青草地,放风筝。汝先行,我后行”这样三个字为一句的小古文。而意味深长的千古绝唱《伯牙绝弦》可以配上《高山流水》的古琴曲,让学生披情入文,回味良久。

(三)勤拓展,促语感

老师要拓展文言文,除了向课文要“材料”(一般是出自课文的名言、精彩片段或古诗词),要从浩瀚的古代典籍中寻找、发现和选择精短文言文材料。这些有趣的小古文,既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也有涉及儿童游戏活动、自然景象的。文笔简约,形神具备,情趣盎然,学生日日诵,月月诵,积水成渊,滴水穿石,打开了学生的视界,为进一步学习文言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巧使文言文学习的妙招,彰显文言文学习的趣味

(一)用猜读,解悬念

猜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如读到某处觉得不易理解,可以姑且存疑。有的读完全篇即可理解,有的读完了全篇,前后联系也可推出正确的结论。这“推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正是阅读一切文章的重要能力。从文章的明示信息中,推断其中的隐含信息,这种“猜读”的过程,正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文言文教学可以借鉴绘本阅读教学的方法,顺应孩子的阅读期待和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设悬念,一步一步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目标。

例如,笔者在执教小古文课《猫斗》没有按常规的教法逐字逐句地解释,而是设计悬念,采用一句一句往下猜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笔者先出示小古文的前两句:黄白二猫,斗于屋上。

师:它们会怎么斗呢?(教师引导学生用四字词语来概括它们“斗”时的神态。)

生:怒目圆睁。四目相对。龇牙咧嘴。竖毛瞪眼……

然后老师再出示小古文中的句子: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学生感受到它从“声音、毛发、目光”几个方面写出了猫斗的激烈,画面感极强,妙不可言。

接下来,老师继续让学生猜读——

师:看来,一场恶战即将爆发,它们会“斗”得怎样呢?

生:厉声叫嚣,互相撕咬,头破血流……

师:哈哈,你们是拍恐怖片的节奏吗?让我们来看看文中是怎么写的?

师再出示“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这段话。学生不禁哑然失笑,原来它们没有真“斗”,僵持了一会儿,黄猫以凌然的气势将白猫吓得逃之夭夭。

(二)融画画,巧评价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核心本质是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有情节的文言文作品,还可以用儿童喜欢的方式拓展教学,融儿童画和文言文教学为一体,通过四格漫画,将故事的发生、转折、结局表现在画面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笔者所在学校老师在同课异构教学《猫斗》时,结合儿童最喜爱的四格漫画方式,让学生融情于文,创作描绘,体会文言文的意趣。

老师在课堂上紧紧抓住“斗”字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情况下读出韵味;引导学生围绕“斗”字理解短文,模拟表演,体会两猫相斗时紧张、刺激、惊险的场面;再围绕“斗”字让学生想象画面,用四格连环画画出猫斗的样子。老师在点评学生的创作时,也即兴地运用了文言的评价方式:“善哉!孺子可教也!”“班中同学,莫能比也!”“汝乃班中奇才!”……整节课学生沉浸在文言学习的芳香中,环环相扣,趣味盎然。

画一画,让文言文的学习,成为快乐恣意的旅程。学生充分“动”起来,思维在表扬中激活,情绪在渲染中感染,灵性在画画中放飞,欣喜之情,无以言表。

(三)微视频,破难点

对应于《杨氏之子》,笔者向学生推荐阅读《世说新语》,它是一部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体小说。

【案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为什么说哥哥的女儿的比拟更神似呢?笔者用“还原情景、畅想比较、激活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回想下雪时纷扬飘洒的场面,然后看微视频,视频中播放的是江南烟花三月柳絮纷飞的镜像,震撼的画面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大脑,学生为女儿的奇思妙想叹服。为了进一步激活思维,师问还能用什么比喻下雪时的场景,有说:“未若落叶因风起。”有说:“未若白蝶因风起。”但学生都觉得这样比拟还是和文中小女有差距。

此教学微视频的借用,将脑中所想与镜头所放契合在一起让学生明白了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初尝阅读《世说新语》的甜头。

(四)试创作,齐分享

如学生在诵读了《狐与葡萄》后,笔者出示了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请学生将《蝉和狐狸》这篇现代文改写成小古文。

(1)一只蝉在大树上唱歌。(生写:蝉鸣于树。)

(2)狐狸想吃蝉,便设下了一个圈套。(生写:狐欲食蝉,便设套。)

(3)他故意站在蝉的对面,赞叹道:“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您能下来让我见识一下您那动听的歌喉吗?”(生写:其站于蝉前,叹曰:“歌声妙哉!无人能及!可否下来闻之?)”

(4)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一片树叶扔下来。(蝉觉有诈,乃摘叶扔之。)

(5)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狐以为蝉,遽扑。)

通过一句一句的改写,帮助学生降低了难度。

在大量的文言文浸润中,还要引导学生链接生活创编小古文,学生兴趣高涨,呈现了精彩。

三、文言原著和白话改编文比较式阅读,激活文言文学习的通道

(一)对比阅读,体会凝练之美

如四年级上册现代文《观潮》有写潮涌来时浩浩荡荡气势壮观的句子,而文言文中是这样写的: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处海门,仅如银线;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文言文描绘的场景或者叙述的故事是学生熟悉的,但通过现代文和文言文对照,学生发现文言文中有很多传神精准的四字词语,那种简约之美、精炼之美、气韵之美,便扑面而来。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成语故事,都已被编者改写成为现代文,老师可以找出成语故事的文言原文进行比较阅读,学生对成语故事本身是很熟悉的,就不难理解文言原文了。

(二)扣准词语,丰满人物形象

如,五年级上册现代文《将相和》的片段源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改编后的现代文有很多空白和疑点。而文言原著中写蔺相如以死相逼让秦王把和氏璧归还给他的场景是这样的: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原著用“怒发冲冠”直观形象地写出了蔺相如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通过比较,蔺相如誓与玉同归于尽的凛然才能体会得更加深刻。

再还原《渑池之会》的那份悲壮: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在大体读懂意思之后,关注“血溅大王”“左右欲刃”“张目叱之”,抓住对比,扣准词语,体会当时形势的危急,蔺相如孤胆英雄誓死保卫国家尊严的壮烈之情便溢于言表。

通过改编文和原著的比较式阅读,学生理清了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更加全面地理解了人物性格,克服了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体会到了古代汉语的无穷魅力。

(三)回读原著,体悟对称之美

《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些明清古白话文小说,较之于文言文,难度低,坡度小,是文言文和现代文之间的一种过渡。老师要倡导学生回读原著领略精彩。

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学生在阅读了白骨精出入的环境时,回读原著文字:“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无数獐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千尺大蟒,万丈长蛇;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学生深切地被古文的对称之美、韵律之美折服。在读到写白骨精外貌的句子时:冰肌藏玉骨,衫领露酥胸。柳眉积翠黛,杏眼闪银星。月样容仪俏,天然性格清。体似燕藏柳,声如莺啭林。

学生发现文言文用寥寥数笔,统一用五字的格式化的句子,把一个人的外貌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使他们对读原著的兴趣大增。

(四)古今对比,初识文言文“特质”

小学生要初步形成对一些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和句式的语感,要对“古今异义”和“特殊句式”有一定的辨识度。教学时注意运用复现语境、前后勾连等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敏锐的悟性。

笔者在教学《狐与葡萄》这则文言文的第二板块“再读——感受之韵味”时,尝试用音乐教学中的打节拍的手段让学生体会“之”意不同,收效甚好。

1.提出问题:小古文读起来有节奏感,有韵律美。请读一读这些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朗读交流:猿升之技、卑鄙之辈、拂人之性、违心之谈、贵重之物、罕见之物(半拍)、以之为食(一拍)、垂涎久之(两拍)。

3.听读辨音:同一个“之”,意思可不一样,读起来也就不一样。听老师读,考考你的耳力。

4.辨音交流:①听出来了吗?②哪一个“之”读得最长?③音乐课上会打拍子吗?如“垂涎久之”的“之”读两拍,那么读一拍是哪个?读半拍的又是哪些呢?④猜一猜,读半拍的猿升之技、卑鄙之辈的“之”是什么意思?

读一拍的“以之为食”的“之”又是什么意思呢?

请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垂涎久之”的“之”读得最长呢?

……

文言文虚词教学出现频率很高的“之”字,常见的有:作代词用,可以指代人、事、物,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他(们)、她(们)、它(们)等;其次作助词,既可作结构助词“的”,有的时候无实在意义,可不译;三是作动词。为了突破难点,笔者运用了儿童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借用音乐教学中打节拍的招数,前期渗透各个击破,匠心独运。

D045

A

1002-7661(2022)01-0174-03

猜你喜欢
现代文古文原著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拔牙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
水家乡
高考现代文阅读应关注的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