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梦婷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策略
朱梦婷
(江苏省昆山市培本实验小学,江苏昆山215300)
信息、通信核心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认知。信息技术具有集音、形、影于一体的特点,能够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也适合于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信息技术大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有机融合,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及数学知识学习能力。本文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为研究对象,以其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从“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展示数学思维”等五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
深度融合;数学;小学;信息技术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小学的思维能力偏向于形象化,因此,较难理解数学概念、定理,在开展数学计算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环节的导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数学知识抽象化向形象化方面的转变,使学生能够深度理解数学问题,提升数学知识核心素养。
在小学教学阶段,数学知识既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也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内容。数学教师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能力,结合小学生实际学情进行分析。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生中的第三启蒙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处于形象化发展阶段,可以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认知,但却较难理解抽象性较强的问题,这制约了学生深刻、透彻地分析数学知识,理解数学问题。并且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均较强,而这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不相符。同时,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教师又大都采取照本宣科的模式,以讲授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更不利于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所以,为解决这一教学矛盾,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将难度较强的数学思维进行直观展示,以此简化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使学生能够更加高效地理解数学知识,也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价值。
以《克与千克》为例,本知识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单纯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不易于学生对质量产生概念。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为学生展示用秤盘称重的过程,使学生能够对质量单位有一个形象化的认知。由于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展示不同的物品,并通过称重体现出不同物品的重量,能够有效拓展学生认知。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1千克洗衣粉、1千克大米、1千克水果、1千克书籍等物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1千克物品的大小。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1克茶包、10克药粉、100克香皂,让学生能够对“克”与“千克”的概念进行对比性认知。在学生已经对“克”与“千克”的概念有一个基础认知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环节,在家庭中找到相关的物品,通过实际称重以及用手感知物品重量的方式,体会重量单位的含义。这种通过信息技术与实际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能确保学生对重量单位的定义有深切的体会,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认知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这是由于网络中的学习资源较丰富,能够有效拓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经验。数学家哈尔莫斯曾说:“数学的学习核心内容是思考数学问题。”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自主意识,会给学生指明数学知识学习的方向,让学生能够有目标地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借助网络资源对学生开展数学教学引导工作。这会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自主意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能够通过思考数学问题获取数学技能,拓展数学思维。
以《圆的认识》为例,在进行本知识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问题引导,可以从贴合实际的层面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在日常乘坐公交车的时候会产生何种感觉?若将圆形汽车轮胎换下来,换成长方形、三角形等形状的轮胎,汽车是否还能如常行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制作动态视频,将汽车的车轮换成三角形的,学生会发现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颠簸;而换成长方形的车轮,车轮只会以摩擦的方式前进,车速十分缓慢。然后,教师再将车轮换成圆形的,汽车才会正常、平稳地行驶。学生由此可以认知到圆形的特点及作用。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学生大概讲述长方形、三角形的特点以及应用范围。这种对比模式会让学生从更加多元的角度了解到不同形状的不同性质,进而还能对圆形形成深度理解,又能够实现拓展性教学的特点,使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可以得到进一步突破。
大数据时代,教育教学方式也发生了颠覆式的改变。比尔·盖茨曾指出:“在信息技术大环境下,教学形态也会发生最终变化。”尤其近年来,随着微客、MOOC软件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对教学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能够获取、分析海量的教育数据,并对数据背后的意义进行挖掘,包括教师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比如,教师可以对每名学生的微观表现进行关注,也可以将全部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整合,并对学生在教育环节遇到的不同难题进行解决。从学校层面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学生开展分析,可以捕捉到学生在学习环节中的每一个过程,以便于对学生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计划。
以三年级的《认识分数》为例,在进行本知识点教学引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数字问题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包括之前学习过的数字类知识点,通过对以往学生实际学情的分析、反馈等数据,分析学生的数字类知识学习的优势及不足,使教师能够对全部学生的数字类知识点的学习状况有充分了解,更可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倾向进行了解,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问题,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兴趣,为学生制定更加完善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比如,结合数据流量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在对于数字概念、定理、计算能力有较强认知能力的学生进行分数知识教学的环节,直接导入分数概念,包括分子、分数线、分母的概念,并对这部分学生提出实际分数的大小比较问题,以此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分数的认知能力。而对于数字计算问题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将圆形、正方形等图形对学生进行呈现,并以切割的形式将图形进行分解,以此表现出分数的概念,可以最初从切开一半,再逐步分解成1/3、1/4等,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对分数知识产生概念性认知。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引导学生学习分数比大小学习。在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对分数的概念有基本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制定不同的测评内容,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测评,以此让教师能够更深层次地对学生本次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做好相关记录,并充实数据记录内容,为后续对学生开始数据流量调查工作做好铺垫。
在信息技术大背景下,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信息化的数学实践平台,让学生能够在信息平台上进行数学知识的交流、学习,以此为学生构建交互式学习平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对数学学习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突破。信息平台是指可以在课堂环节及课后环节,分别利用实践平台开展数学学习活动。在课堂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结合课堂教学知识的情况下,在电子白板上对数学重难点问题进行呈现,包括对数学计算问题、图形问题、应用问题的实践表达,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而在课后环节,教师也应引导学生通过信息平台交流课后作业完成情况,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延伸,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让学生可以利用共享平台,通过在线互动及留言两种方式,对数学知识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以此简化重难点数学问题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能力。
例如,三年级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该章节的知识点学习内容对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形成深度融合的教学趋势。教师在信息平台上,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认知,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做好基础工作。然后,让学生开展讨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问题,包括竖式计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问题计算能力。同时,教师还应为学生布置主题课后练习作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将遇到的疑惑在信息共享平台上进行交流,在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基础上,也可以使学生的数字计算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再者,教师还应鼓励每名学生将两位数乘两位数学习中的认知困难提出来,并针对这类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重点分析,并通过网络交流、沟通,逐步完善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知识点的认知能力,突破自身的学习短板,能够在整体层面提升对知识点的学习能力,完善自身的不足。同时,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对学生开展测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质量进行测评,包括对数学问题的完成结果进行测评,也应有针对性地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及不足,并分析不足产生的原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问题指导,确保帮助学生完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生年龄低幼,生活阅历普遍不足。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模拟生活实际,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深层次的融合,为学生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可以达到帮助理解和思考之效,提高数学课程学习效率。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足,对于数学知识内容特点了解不多、不详细。鉴此,教师可以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生活化内容和数学知识有机融合起来,结合数学知识,开发学生思维。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被信息技术聚焦的数学知识吸引,对教师创设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也同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的《认识比》这一内容时,教师在讲解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之前,可以先组织学生在新课导入环节的时候,对之前学过相关数学知识进行复习性的回顾。教师在接下来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进行深度的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创设与学生生活相似的问题情境。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商不变”(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效实施数学知识的类比性迁移。当学生在听过教师的讲解之后,可以顺利地认识与概括比的基本性质,从而达到在理解认识比的基础上将数学问题进行简化,牢固地掌握简化的方法与步骤。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解化简比的知识内容时,可以有机地进行数学教学思想的渗透转化。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世界客观事物之间无不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教师通过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不仅能有效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提高数学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结合信息技术对学生开展教学,这可以有效简化数学知识的教学难度,可以让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变得具象化,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也可以确保学生能够从整体层面,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度学习,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分析理解能力、实践运用能力、数学知识迁移能力,还可以通过信息化教学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后续学习数学知识夯实基础。
[1] 田娇玲.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60-62.
[2] 潘英梅.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科技风,2020(04):248.
[3] 杜录祥.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9):158-159.
[4] 黄德群.十年来我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09(8):5.
[5] 李敏娇,汪颖.走入"深度融合"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3(3):4.
[6] 管恩京.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路径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6.
[7] 杨勤.浅析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34):2.
[8] 张盈盈,姚兵.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8):2.
G622
A
1002-7661(2022)01-0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