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2-03-16 05:19范芳芳
关键词:议题思政中职

范芳芳

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本质是教师通过科学设置议题,引发学生对思政课程理论知识的思考,从而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等各个教学环节设置重重研究性议题,引导中职学生对社会现象、社会案例、书本知识等进行思考,并利用自身所学知识或通过收集、搜索各种信息资料,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假设、演绎和归纳,从而总结出科学的议题结论。

议题式教学是《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倡导的一种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近年来已逐渐成为高中思政课程的主流教学模式之一。笔者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它对中职学生的适用性也很高。但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成功与否涉及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联动和融合,为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在中职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议题式教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生的阶段性特点要求思政教学推行议题式教学

(一)中职生心理特点的呼唤

埃里克森曾经提出了心理发展阶段论,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其心理发展并不是处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而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具备各自不同的特点。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中职学生是各类型高中学段学生中心理状况比较令人担忧的学生群体,这种担忧不仅体现在他们自身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出现的频率比其他阶段大、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不足,而且更多地表现在对待学习方面存在厌学、压力大等不良现象。中职思政课程一直是中职文化必修课程,是中职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虽然考试压力相比高中较低,但也使某些教师以学测为指挥棒、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由教师“牵着鼻子走”,这种教学模式必然引起众多学生的厌学心理。议题式教学具备主动性、操作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能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产生成就感,从而减少学习压迫感。

(二)中职生思维特点的需求

研究发现,中职生的思维特点也具备一定的阶段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辩证思维逐渐形成,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总的来说,中职学习时期是中职学生思辨能力形成、辩证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一阶段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学生可能无法达到最高限度的思维发展。所以,为适应中职学生的思维特点,教师应当努力创设符合他们思维阶段性特征的教学模式,通过平等的思辨议题和环境的创设,让学生敢于思辨、敢于质疑。传统教学模式下,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模仿高中思政课教学模式,注重概念、原理、内容的抽象性讲解,这对中职学生来说,往往显得枯燥无味,无法契合他们的思维特征,因而教学效果不佳,这就要求中职思政课程教师将课程知识与学生思维特性相结合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具有挑战性、新颖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更适合在中职思想政治课堂中开展,能够真正帮助中职学生实现“做中学”和“学而用”。

二、中职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要求推行议题式教学

中职的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具有鲜明的、不可替代的学科特点。但是,中职课程教学内容具有概括性高、理论性强、思辨度深的学科特征,这使得它的教学效能在中职生面前受到了较大影响,需要用高效的教学模式突破学科特点造成的教学效能瓶颈。

首先,中职思政课程要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基本理论的教育。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仅靠说教会使得有些同学无法准确理解这些思想理念的内涵,而通过议题式教学,科学设置思考问题,就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到共产党的建立时,提出“共产党的出现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这一针对性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式讨论、最终得出结论。这种议题式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吸收新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其次,中职思政课程涉及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商品”“价值”等抽象性的概念。这些抽象性的概念如果不结合实际讲解,往往会使学生摸不到头绪,理解起来很困难。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农民种植的自给自足的土豆是商品吗”“农民种植的贩卖给别人的土豆是商品吗”“没有卖出去的商品有价值吗”等一系列生活中的议题,让学生深入生活、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此外,中职思想政治课程还具有鲜明的时政性特点,它是和社会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学科,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能用思想政治课中的有关知识进行解释。这就更要求思政课设置与时事紧密结合的议题,使学生将书本理论知识与时事政治相结合,做到理实一体。

三、议题式学习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策略

分析中职学生的阶段特点和中职思政课程的学科特点,议题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着积极的效果。至于如何在中职思政课程中有效融入议题式教学,应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入手解决。

(一)议题式教学模式下中职思政教师课程教学核心组织者力量的发挥

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维方式等还不够完善,同时中职学生还存在学习基础薄弱和学习习惯较差的客观不足。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议题式教学仍要本着以生为本、将课堂还给学生的原则,但教师仍然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教学组织的核心力量。因此在中职思政课程议题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必须重视教师的作用。中职教师在设置议题的过程中要从课程本质出发、从教学对象入手,在坚持以下原则的基础上,提升议题式教学在中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适用性。

首先,教师要坚持科学性原则。教师设计的引导学生思考的思政课议题应该是能够推动学生利用书本知识思考的、具有严密科学性的问题。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一节,教师可以根据课标的指引设置“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从哪里来”的议题。但是这样的问题如果设为预习议题就会导致学生没有知识支撑而漫无目的地思考,得出的结论可能会与书本知识大相径庭,甚至背道而驰,所以此类学生以发散式思考的议题作为预习题是不科学的,教师应该将其设置为课中议题,让学生在了解书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并且引导他们以书本知识为线索、为准绳进行思考,作为互评依据,这样才能发挥议题式教学深化教学主题的初衷。

其次,教师应坚持职业性原则。职业性是中职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相区别的重要特征,而思政课程作为引导中职学生发展职业道德、思想品德素养的重要科目,应当将课程内容与学生专业、职业相结合,引导中职学生的发展。例如,在讲授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中的“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单元时,教师就可以设置“走访自己所学专业的普通人,谈谈我所学的专业对社会的贡献是什么”的议题,让学生走近所学专业的基层工人,形成与自己意识中的、书本教授中的、优秀毕业生口中宣讲的不一样的专业认知,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进行深度的思考。只有时常将中职思政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专业内容相联系,设置科学而合适的议题,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成效。

(二)议题式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学习观念改变的引领

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虽然由于学段的提升比初中时期更进了一步,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在思政课程的学习上,存在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和侥幸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议题式教学模式要在中职思政课程教学中取得成功,教师必须要思考如何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让不善于、不乐于思考的中职学生能够形成独立、主动、创造性思考的习惯、能力和状态,使得他们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显示自身的学习主体性。教师需要根据中职学生特点,在议题创设的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发生思维能力的改变。例如,在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一章时,可以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推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获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为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结合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我们中职学生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应该怎么做”这样层层递进的议题,让中职学生始终处于知识积累过程中只要“跳一跳”就能解决问题的状态,那么他们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习观念的重造。

有的中职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完善解决议题,中职思政教师在使用议题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组成特长互补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议题。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中职学生对小组合作探究存在“小组讨论就是浪费时间”这一错误思想,我会抛出必须由小组共同完成方能解决的议题,让学生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小组讨论的实际意义在于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思维长处,在合作的同时提升自身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授“职业道德与法律”时,提供社会热点法律事件案例,让学生组成微型法庭,轮流扮演原告、被告、法官、律师、书记员等角色,领悟合作的重要性,利用议题式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三)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获得学校全力支持

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是学校一手打造的,议题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离不开学校的全力支持。议题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政课程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推动教师积极改革教法和提升师能,是中职学校践行三教改革的有力抓手。所以,学校应加大对思政课程议题式学习的资金、资源投入,使之获得切实可行的实施保障。学校可以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比如开展“议题式教学模式在中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相关知识讲座,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组织“思政课程议题出题比武活动”,推动思政课程教师主动在日常教学中关注时政、关注教法改革;组织“思政课程议题式教学模式下师能评价机制标准”讨论,优化教师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议题式教学模式实施融入社会力量方能更长远

中职教育需要政校企行等多重因素共同参与,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多重路径,实现社会协力共育人才的层次教育。这种协同教育体现在中职思政课程议题式教学模式构建的过程中,就是要积极发挥各方的专业化特色,让各方融入中职思政课程教育,实现多维融通的大思政。例如,在教授“职业道德与法律”内容时,可以邀请法院、检察院的同志开展法制讲座,共同探讨与教材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案例,由此导出适合中职学生探究的法治议题;教授“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内容时,可以邀请学生所学专业的业内优秀人士,厘清学生人生规划的注意点,根据他们厘清的内容审视书本知识,寻找共同之处,制作能够引导学生的议题;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容时,可以邀请党校或党史档案馆等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开展讲座,并与他们事先商讨好议题,通过他们之口以专业化议题的方式利用权威推动学生积极自主思考。总之,中职思政教师在运用议题式教学模式时要积极发挥社会力量,让他们参与教学,形成合力。

猜你喜欢
议题思政中职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思政课“需求侧”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关于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分析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