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家校协作长效机制基本框架探析*

2022-03-16 05:19
关键词:家校协作家庭

欧 炜 金 玉

在当前教育模式转型的背景下,教师与家长的角色定位、学校与家庭的责任关系都需要重新思考和审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可以说,家校协作在教育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校要通过优化中小学家校协作方式的策略,建立起家校协作的长效机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家长参与行为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创设良好教育氛围,更能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一、家校协作长效机制运行情况调查及效果分析

家校协作问卷调查以长春新区吉大慧谷学校为依托,研究内容涵盖家长关注、沟通方式、实施措施、教育方向等方面。其中,调查显示家长更为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学习成绩、心理健康、行为习惯和做事方法等,具体数据如下:首先,关注度比较高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做事方法一项,占比为88.7%;其次是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占比为87.8%,这表明家庭教育的关注点正在向纵深发展;最后,教师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表现占比55.3%,这表明家校沟通模式比较单一。

随着家校协作机制的不断推进和运行,学校开展了第二期问卷调查,通过对比两次所得数据可以看到:第一,教师和家长在第一次调查中对家校协作的认同率分别为67%和35%,但第二次调查中的认同率却达到了96%和89%;第二,教师和家长在第一次调查中彼此主动和对方联系沟通学生学习及表现的比率分别为54%和19%,但在第二次调查中比率上升至92%和81%;第三,家长在第一次调查中对学校教育动态的关注率为27%,但在第二次调查中关注率上升至88%;第四,在第二期调查中,教师和家长单一的沟通模式已显著下降,全方面、多方式沟通模式占比上升至97.4%;第五,99.2%的家长可以科学、高效地处理孩子的教育发展问题。

因此,基于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系统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家长已经初步转变教育观念。家长不再单纯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加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状况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由此可见,家长对于学校的期待越来越高,对于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受其成长环境、价值观念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可能会产生不理解学校做法的现象,这是比较容易被忽视的薄弱环节。

第二,家校协作的基本前提是达成共识。现阶段,家长和教师仍然存在某些方面的错误认知和行为,使得家庭和学校成为了对立关系,这种状况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教育需要形成合力,家庭和学校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不仅能消除家长与学校之间因沟通不畅而导致的问题和冲突,还能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构建家校协作基本框架的要求及原则

(一)家校协作框架构建的基本要求

1.家庭与学校要深化自知

在当前教育制度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和家庭都要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时代环境和面临的挑战。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发展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促进学生发展必须要借助家庭教育;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双减”政策的出台,凸显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单纯依靠家庭教育,学生便无法接触到全面的系统化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因此,在家校协作的过程中,双方要厘清自身优劣势,借助另一方弥补不足,才能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

2.家庭与学校要求同存异

“求同”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说目标是一致的,“存异”就是家庭和学校要保留不同之处。具体来说,学校有其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校园文化,与学生的家庭环境、观念、底蕴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二者之间须真诚相待,不要求完全一致,但求去粗取精。因此,家庭与学校要秉着求同存异的重要原则,向着同一目标共同迈进。

3.追求视野和行动上的开放性

当前,家长和学校在家校协作方面存在一些错误的认知,表现出在教育问题上的一边倒,即家长全权将孩子的教育交给学校教育,或者学校把教育困难的学生全部归结于家庭原因。需要明确的是,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亦或是社会机构,都是教育的参与者,要想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家庭和学校必须互相助力,以更高的视野、更广阔的空间看待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4.不断学习和深化协作

家校协作需要学校和家长不断学习、深化认识,从实践中发现、从规律中总结,并不断超越现有的认知,进而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共识,达到二者之间的高度契合。因为家庭和学校以成长型的思维思考学生发展问题,并一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才能够不断增强教育实效。

5.坚持宽人严己

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二者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努力改进不足之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可互相替代,二者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要严格承担自己的职责,遇到问题互相协商解决,多一些包容和理解。

(二)家校协作框架构建的基本原则

家校协作的实现主要依靠学校与家庭高效、顺畅地沟通和交流,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真诚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教师日常与家长的沟通要注意语气、态度等,要以真诚、亲切的方式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和期待,便于家长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2.信任是教师和家长沟通的基础。从根本上来说,教师与家长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沟通的过程中要因人制宜,讲求沟通策略,切不可以批评者的身份来指责学生的过错。

3.互相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关键。教师要充分尊重家长,不可因一些外在因素而区别对待。家长也要学会尊重教师,不可因一时情绪和误会而全盘否定教师的行为。

4.换位思考是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核心。学生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一味指责家长不配合学校的工作,而应从实际出发,理解家长的困难之处,并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改进家校协作策略。

三、家校协作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家校协作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1.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一是推进“家长学校”制度建设,不断夯实教师主体责任,将家校协作的工作列入教师工作要点,并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二是系统制订“家长学校”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对象以中小学生家长为主,培训内容侧重家校协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包括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改革发展趋势;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家庭教育的典型案例、相关知识及科学方法。通过培训计划,帮助家长树立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观念,不仅能为家校协作奠定基础条件,还能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2.成立家校工作委员会,优化家校沟通模式

一是通过成立家校委员会,制定出家校委员会章程及相关科学管理规范,着力实现家校沟通常态化。二是借助家校委员会,动员组织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和各项管理工作,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使优秀的家长代表成为与学校沟通的有效桥梁。三是借助家校委员会,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教育发展情况,并通过多种途径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适时改进工作。

3.完善工作细节,建立家校协作共同体

在“家长学校”开办过程中,学校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例会,探讨在家校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并记录下来实时反馈。同时,校方也要积极与家长探讨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法,倾听家长的意见,实现全程民主参与,建立家校合作共同体。此外,家校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作为改进家校合作的重要力量,及时了解家长的思想动态,确保家长与校方协调统一,步调一致。如果收到改进学校办学的合理化建议,要积极吸纳。

(二)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家校协作工作队伍机制

1.成立家校共育专家指导委员会

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吉林大学相关专家学者、兄弟学校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等相关家庭教育专家组成,为学校教师提供专家指导与政策咨询服务。专家指导委员会是一个开放性组织,其目的在于引领教师在家校共育方面的成长和发展。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教师对于家校协作的概念模棱两可,这就会导致教师在认知上存在偏差和误区,影响家校协作工作的顺利开展。所以,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是非常必要且紧急的。此类培训必须由相应专家学者在大政方针上予以引领,由有经验教师进行有针对性、辅以案例和特色的指导,才能帮助教师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能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惑。

2.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

该讲师团由学部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组成,主要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培训。在家校协作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负有协调指导家长的责任。因此,学部主任要定期组织以家长为主体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经验的学习;年级主任及班主任要定期组织家长间的互动以及经验的交流和分享。这样不仅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校协作意识,还能提升家长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也能建立教师与家长之间良性互动和教学相长的关系。

(三)建立家校协作的效果反馈机制

1.设立校长电子邮箱

校长电子邮箱面向全体家长和教师,如在学习工作中或是在家校沟通中遇到任何问题和意见、建议,都可以及时通过邮箱留言反馈、建言献策。邮箱内容由家校委员会进行整理、汇总,及时反馈,最终直达校长,确保家长和教师的困难能第一时间得到妥善的解决。以校长电子邮箱广开言路、加强沟通的方式,创造了和谐的家校协作环境,能够激励师生和家长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教育建设发展,对学校的依法办学和科学管理也起到了正向的监督作用。

2.搭建家校互动平台

家校互动平台本质是信息时代下的开放式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呈现学校的最新动态、教学资料、家庭教育资讯、校园事务管理、学生在校情况等,家长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表达自己的需求及建议。班主任及家校委员会定期收集整理家长的需求及建议,然后将具有代表性的需求和建议反馈到学校,再由领导小组举行议会决议决定是否采纳并予以推行。

3.采取“线上”“线下”灵活的家校沟通模式

一是改革家长会形式。学校要摒弃以往单向互动的家长会形式,采取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多向互动方式,让家长会成为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发挥家长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二是搭建媒介沟通桥梁。成立家庭教育电子期刊《桥》,期刊面向全体家长、教师和学生,内容涵盖家庭教育成功案例、家长经验分享、理论著作荐读、文献选登、教育叙事、学生眼中的校园和教师、儿童及青少年健康科普、留言板等诸多方面。该期刊让家长、教师和学生有表达心声的平台、有经验交流的场所、有学习知识的地方。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沟通和反馈。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工具,包括微信、QQ、腾讯会议、钉钉、小鱼易连等平台与家长进行实时互动,接纳来自各位家长的声音,并着力协调解决问题,提高家长的信任度。

猜你喜欢
家校协作家庭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团结协作成功易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家庭“煮”夫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协作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