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酞普兰联合艾司唑仑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症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22-03-16 07:17吴绮琦李优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内皮素单药丙二醛

吴绮琦 李优明

1.江西省赣州市立医院药剂科,江西赣州 341000;2.江西省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西赣州 341000

睡眠障碍与抑郁症关系密切,临床在诊断抑郁症时应谨慎判断,睡眠障碍是抑郁症主要的症状之一,可能是抑郁症患者首先寻求帮助的原因,也是为数不多的已证实的自杀危险因素之一[1-2];如果抑郁症其他症状得到改善后睡眠障碍仍然存在,则抑郁症复发的风险显著增加[3-4]。因此,抑郁症和睡眠障碍症两者常相伴发生并互相影响,临床上针对合并症患者的治疗重点在于改善或消除患者抑郁症状及睡眠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严控以防复发[5]。本研究就西酞普兰联合艾司唑仑对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症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及睡眠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赣州市立医院收治的80 例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40 例)和联合组(4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赣州市立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6]中抑郁症相关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17 分;③伴睡眠障碍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7分;④近2个月内未接受过选择性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s)治疗;⑤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合并免疫系统疾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③精神分裂症;④治疗依从性差者。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s)

组别 例数年龄(岁)性别(男/女,例)病程(年)HAMD 评分(分)联合组单药组t/χ2 值P 值40 40 34.52±8.64 34.76±8.83 0.123 0.903 23/17 25/15 0.208 0.648 3.95±1.21 4.24±1.34 1.016 0.313 23.47±6.31 24.05±6.55 0.403 0.688

1.2 方法

单药组给予氢溴酸西酞普兰片(西安杨森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71048,规格:20 mg,生产批号:20190815)治疗,起始剂量为10 mg/d,根据病情2 周内逐渐加至有效剂量20~40 mg/d,qd,饭后温水口服。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给予艾司唑仑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699,规格:1 mg,生产批号:20191224)治疗,1 mg/d,睡前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的氧化应激、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变化。①氧化应激:采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3 ml,4℃离心10 min,离心速度3000 r/min,离心半径16 cm,上层血清-80℃冰箱保存备用,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皮素-1(试剂盒由上海信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一氧化氮(试剂盒由上海康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丙二醛(试剂盒由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由上海广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②抑郁症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 评分,该量表共17 项,总分68分,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7]。③睡眠质量[8]: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 评分,该量表从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催眠药物、睡眠效率、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等方面系统性评价患者睡眠情况,总分20 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不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丙二醛、内皮素-1、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丙二醛、内皮素-1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丙二醛、内皮素-1 水平均低于单药组,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水平指标比较(±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丙二醛(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内皮素-1(ng/L)治疗前 治疗后一氧化氮(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超氧化物歧化酶(U/ml)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单药组t 值P 值40 40 6.35±1.62 6.41±1.75 0.159 0.874 3.39±0.98a 5.65±1.16a 9.413<0.001 85.89±13.20 87.12±13.76 0.408 0.684 54.73±10.27a 72.01±12.63a 6.714<0.001 44.33±7.10 43.79±8.02 0.319 0.751 58.23±8.04a 50.22±6.85a 4.796<0.001 70.39±5.01 69.44±4.92 0.856 0.395 80.65±7.12a 75.03±6.69a 3.638<0.00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睡眠质量比较

两组治疗前HAMD、PSQ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PSQ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HAMD、PSQI 评分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睡眠质量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睡眠质量比较(分,±s)

注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HAMD治疗前 治疗后PSQI治疗前 治疗后联合组单药组t 值P 值40 40 23.47±6.31 24.05±6.55 0.403 0.688 8.63±2.25a 10.59±2.88a 3.392 0.001 15.27±3.81 16.08±4.14 0.911 0.365 6.41±1.33a 9.26±2.21a 6.988<0.001

3 讨论

抑郁症患者夜间睡眠紊乱的症状已在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得到广泛描述,在临床样本中,约有3/4的抑郁症患者出现了启动或维持睡眠困难(包括早起)或两者兼而有之[9-10]。在大年龄段的抑郁症患者中失眠症状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约83%的抑郁症患者存在至少一种失眠症状[11-12]。睡眠障碍是一种非常令人不安的症状,对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巨大的影响,故睡眠质量的改善对抑郁症的治疗尤为重要[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丙二醛、内皮素-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丙二醛、内皮素-1 水平均低于单药组,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PSQI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后HAMD、PSQI 评分低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西酞普兰联合艾司唑仑治疗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效果显著,可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抑郁情绪滋生,改善睡眠质量。作为SSRIs,西酞普兰选择性高、起效快、作用强,能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对5-HT 再摄取,升高突触间隙5-HT 浓度,提高中枢5-HT 能神经功能,以发挥良好抗抑郁效果,减少不良情绪滋生,改善睡眠质量[14-15]。但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病情复杂,单药作用机制有限,不利于病情尽早康复。艾司唑仑为短效苯二氮(benzodiazepines,BDZ)类镇静、催眠药物,其镇静催眠作用强,可作用于BDZ 受体,增强中枢神经内γ-氨基丁酸受体作用,以调节边缘系统功能,且该药能明显缩短睡眠第四期,阻滞对网状结构的激活,从而改善患者睡眠状况,延长深度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16]。两药联合可协同增效,快速控制抑郁症状,纠正睡眠障碍,以阻止脑部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脑部神经损伤,稳定病情进展。但本研究结果仍存在一定局限性,考虑与纳入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有关,后续仍需扩大样本量,并延长观察时间,以进一步明确本研究观点。

综上所述,西酞普兰联合艾司唑仑能有效改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症患者抑郁症状及睡眠质量,下调体内氧化应激水平。

猜你喜欢
内皮素单药丙二醛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单药、对药、角药分析
探讨丹参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
[CX2]NaCl胁迫对萌发期甜高粱和春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CX2]NaCl胁迫对萌发期甜高粱和春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高血压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及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
内皮素在内耳损伤中的作用
左乙拉西坦单药治疗不同类型小儿癫痫疗效与安全性观察
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