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碧云
广东省阳春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阳春 52960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部炎症性疾病,患者胃黏膜上皮反复损伤导致腺体减少,可能伴有肠化生[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约为25.8%,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此三方面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因此,在发现患者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时积极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还可以起到预防胃癌的作用[3],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中的“既病防变”理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西药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作用有限,长期服用副作用多,给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带来治疗方面的障碍[4]。本次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式,探究应用“治未病”理论指导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来源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8 例。按照患者或患者家属自行决定接受哪组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中医治疗。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基线指标(,n)
表1 基线指标(,n)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数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病例须符合下列所有标准将予以纳入:(1)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2017年发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2)患者近一个月未接受中医治疗;(3)年龄在18 周岁至80 周岁之间;(4)自愿参与研究,经过知情同意过程,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病例如符合下列任一标准,则予以排除:(1)患者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2)肝功能或肾功能不全者;(3)对试验中应用的药物有过敏史,或对2 种及以上药物存在过敏史的患者;(4)精神障碍的患者;(5)妊娠及哺乳期女性;(6)肿瘤或癌症患者。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西药治疗,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患者前两周应用雷贝拉唑肠溶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090),口服每次20mg,每日两次;复方铝酸铋颗粒(辽宁奥达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50319),口服每次2 袋,每日两次;阿莫西林胶囊(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4116),口服每次1.0g,每日两次;呋喃唑酮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160),口服每次0.1g,每日两次。第三周开始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口服每次20mg,每早一次;复方铝酸铋颗粒,口服每次2 袋,每日两次。所有药物均在餐前服用。共治疗4 周。
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患者,应用口服雷贝拉唑肠溶片,口服每次20mg,每早一次;复方铝酸铋颗粒,口服每次2 袋,每日两次。所有药物均在餐前服用。共治疗4 周。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中药辩证治疗与中医理论养生指导。由2 名中级职称或以上的中医师对受试者进行证型诊断,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5]中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的分类分别归为肝胃气滞证、肝胃郁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湿热证、胃阴不足证、胃络瘀血证。如2 名医师意见不统一,则由1 名副高级职称或以上的中医师裁定。根据患者证型的不同,由1 名中医师对受试者进行连续4 周的对应证型的中医理论养生指导。包括饮食结构、作息调理、运动量的控制。
胃萎缩程度:应用OLGA 评分评估患者胃部萎缩情况,其分期代表胃黏膜萎缩范围和程度。从0 期至Ⅳ期,等级越高表示胃萎缩程度越大。肠化生程度:应用OLGIM 评分评估患者肠化生情况,其分期代表肠化生范围和程度。从0 期至Ⅳ期,等级越高表示肠化生程度越大。
中医证候积分: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中的积分标准计算中医证候积分,满分39 分,分数越高表明临床症状越严重。半年胃癌发生率:对于所有的患者进行为期半年的随访,记录胃癌的发生率。
采用SPSS 26.0 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指标(如年龄、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应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进行分析,计数指标(如性别、幽门螺旋杆菌阳性、OLGA 分期、OLGIM 分期、胃癌发生情况)采用数值表示,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以P <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OLGA 评分 (例)
表3 OLGIM 评分 (例)
表4 中医证候积分(分,)
表4 中医证候积分(分,)
注:★表示治疗前后对照P <0.05,#表示组间对照P <0.05。
表5 胃癌发生情况(n,%)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癌症,胃癌发生的组织病理学级联反应,也称为胃癌发生的 Correa 级联反应,是一个阶梯式过程:正常胃上皮到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发育异常和胃癌[6]。由此可以看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癌症发病中是关键的一环。如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期间进行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胃癌的发病率[7]。因此,胃萎缩程度和肠化生程度均为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的方面。
在中医理论体系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其临床症状被归类为“胃胀”、“痞满”、“胃脘痛”之中。疾病早期由于情志不畅导致气滞肝胃,不通则痛,出现痞满、胀痛等症状,故而使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气滞肝胃久而化热,形成肝胃郁热之证,出现烦躁易怒、咽干口苦之证,因此应用化肝煎化肝煎合左金丸治疗[8];或因外感湿热,导致湿热之邪留恋脾胃,形成脾胃湿热之证,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应用连朴饮清热利湿治疗;或患者平素体虚,阴寒内生出现脾胃虚弱证,出现食少纳呆、倦怠乏力的症状,应用黄芪建中汤治疗;阴寒久而成瘀,形成胃络瘀血证,出现血虚血瘀的情况,使用失笑散活血加丹参饮补血行血;若病情加重出现胃阴不足之证,患者瘦弱饥不欲食,使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养阴。在治疗的同时,加以中医理论体系指导养生,顺应治疗方向去调整饮食与作息,可避免病情加重,达到既病防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