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梅
(蒙城县城关第三小学 安徽亳州 233500)
“双减”政策下,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注重灵活性、科学性,要让学生享受做作业的过程,而不是将其视为负担。因此,教师需要科学规范作业质量,合理控制作业数量,严格按照《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中的要求优化作业设计,使语文作业的巩固强化、查缺补漏等功能得到开发,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与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双减”政策就是“两个减法”的简称,其一是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其二是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通过对这两个减法的分析可以发现,这项政策的核心就是“减负增效”,要求教师不能唯分数至上,将学生置身于书山题海中,要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将学生课外时间“空”出来,使他们能够利用这些时间发展兴趣爱好,锻炼身体素质,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双减”政策下,教师应秉持着“减负增效”的教育原则去设计作业,要让学生轻装上阵,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知识建构。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查缺补漏的重要载体,在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虽然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在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教学流程、教学方案相较于之前都有明显改善,但是其作业设计这一块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量多质低。一些教师错误地认为只要让学生大量做题就能加深他们的记忆,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在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其质量低,不仅没有发挥出作业应有的价值,反而让学生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就目前情况来看,以量取胜、题海战术等作业设计理念仍然普遍存在,学生课后几乎没有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后还需要完成课外资料上的习题以及各种类型的测试卷等。其中很多题目有着较高的重合度,虽然内容和形式不一样,但是考查的语言知识和应试技巧是一样的,让学生重复去做这些题目会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在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作业负担。
第二,作业形式单一。现如今,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上,很多教师仍然设计书面作业,包括但不限于默写课文、抄写生字词等。学生完成这样的课后作业时犹如机器,不需要思考,只是重复、机械地做着同一件事情,整个过程过于乏味、枯燥。在完成这种类型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抵触心理,做作业时会出现应付、敷衍了事等态度。这样的语文作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不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阻碍了他们学习能力,如解决问题的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第三,作业缺乏层次。小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他们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语文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习需求不尽相同。同样一份作业,对于学习能力强、认知水平高的学生来说轻轻松松就可以解决,而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限的学生却难如登天。然而,就现阶段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情况来看,缺乏层次性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教师设计的课后作业千篇一律,这让学优生感受不到挑战性,不利于挖掘他们的潜能,而让学困生频繁受挫,自信心受到打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些都违背了“双减”政策所强调的“减负提质”要求,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不利于语文教学改革与可持续发展。
“双减”政策的核心是减量不减质,明确指出要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这就需要教师控制好作业的量。部分教师认为,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就是在以前设计的作业基础上将作业数量减少一半或者更多,比如做两套试卷改成做一套试卷。实则不然,教师设计的作业既要满足“减负”要求,还要实现“提质”目标。因此,应遵循“减量提质”的原则去设计作业,使它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用通俗的话来说,教师要对语文作业进行精简化处理,要让每一道题的设计都有独特的价值,降低题目内容的重合度,要让学生花最少的时间巩固和掌握最多的知识,达到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
以《守株待兔》一课为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点:(1)正确认读“宋”等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守”等生字,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2)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插图、注释等了解句子意思,在阅读时能够正确停顿,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下来;(3)能够联系实际生活和插图、注释阐述课文内容,深刻理解“守株待兔”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农夫被嘲笑的原因以及自己通过这个寓言获得的感悟;(4)阅读《南辕北辙》这个链接中的故事,知道坐车人所犯的错误。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作业。
1.读拼音写生字。
sòng( )国有一个gēng( )田的人,看见一只兔子撞到了旁边的树桩上,折jǐng( )而亡,于是放下农具……
2.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 )。
A.因/释其耒/而守株
B.折颈/而死
C.冀复/得兔
D.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回答下面问题。
(1)宋国人“笑”的是什么?
(2)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假如你是故事中耕者的邻居,每天看到他守在树桩旁等待兔子,你会如何劝说他重新开始?
4.阅读《南辕北辙》这个故事,说一说坐车人犯了什么错误。如果你正好路过他身边,你会对他说什么?
这样的课后作业契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数量不多,但每道题都有独特的价值。换言之,学生每完成一道题就实现了一个小目标,题目之间无重合,数量较少,可以实现让学生在轻松状态下构建本节课知识体系的目的。
小学生活泼、喜动,是一个好奇心强、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而且不喜欢一成不变事物的群体。若是长期做同一种形式的语文作业,学生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部分学生甚至因此产生应付、敷衍了事等学习态度。“双减”政策下,教师应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除了设计书面形式的作业,还要设计一些实践形式的作业,如调研类作业、表演类作业等,以此唤醒学生做作业的兴致与热情,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
1.表演类作业
以《陶罐与铁罐》一课为例,在上完这节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与同桌一起对课文内容进行适当改编,将其改写成情景剧并扮演对应的角色。这样的作业需要学生认真梳理故事情节,深入揣摩角色心理,既可以拓宽他们的阅读深度又能锻炼其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这节课知识的构建,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标。同样,在上《将相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后扮演蔺相如、廉颇等角色,在不改变主旨的基础上适当地发挥想象,设计更多的台词,要求凸显出蔺相如宽容大度、不计个人得失、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胸怀,也要凸显出廉颇知错就改、勇武、真诚的精神品质。这样的作业具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心理特点。在完成这个作业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受到故事中人物精神的感染,实现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深度。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
2.收集资料类作业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收集资料的作业,鼓励学生课后从生活中收集汉字,如公交车站牌上各个站点的名字、商家招牌上的店名、食品包装袋上的生字等,都可以作为素材来源。这样的语文作业既可以唤醒学生的识字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知识储备量以及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又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关于收集资料类的作业,如学习《朱德的扁担》一课后,让学生课后查阅关于朱德的资料;学习《雷锋叔叔 你在哪里》一课后,让学生查阅与雷锋有关的资料;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后,让学生查阅与周恩来有关的资料;等等。查阅的资料可以与教材上的课文形成互补,有助于拓宽学生的阅读深度,开阔其语文视野,对于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
3.动手操作类作业
小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而且他们性格喜动,教师可以抓住这一契机设计动手操作类作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到做作业的乐趣,以此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减负提质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完《桂花雨》一课后,鼓励学生课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体验一下“摇桂花树”的快乐,跨越时空与作者互动,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感,从而深入理解文章。也可以画一幅以桂花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欣赏桂花的美,将自己代入到作者的世界中,感受作者的所思所想。又如,在学习《慈母情深》一课后,让学生课后力所能及地帮助妈妈做家务,比如帮妈妈择菜、洗碗,或者给妈妈洗一次脚,亲手做一个小礼物送给妈妈,等等,通过这种动手操作类作业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以及孝顺父母的精神品质。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设计分层作业,这样学生既不会因为作业难度过大而产生畏惧心理,也不会因为作业过于简单而无法挖掘潜能。除此之外,分层作业的本质就是给学生“量身定制”作业,所以大多数学生在专注、认真的基础上都能实现学习目标,这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学习体验。对语文作业的分层设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一方面,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展对作业量进行分层。一般来说,全班学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即学困生、中等生与学优生,对于学困生,设计的作业主要用于知识巩固强化,而对中等生与学优生,设计的作业尽量有助于他们的进一步提升。以古诗词教学为例,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能够正确地背诵古诗词,理解古诗词所讲的内容;对于中等生,要求他们准确描述古诗词的写作背景与思想,结合这些知识深入理解并掌握其内涵;而对于学优生,则要求他们扩写、改写古诗词,比如将古诗词改写成散文、记叙文等,以此拓宽他们的学习深度,促进其思维发展。
另一方面,采取“自助餐”模式,满足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需求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可以采取“自助”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在上完一节课后围绕教学主题与目标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问题,包括基础性问题、应用性问题以及拓展性问题,将基础性、应用性问题设置为“必做题”,而有难度的拓展性问题则设计成“选做题”,要求感兴趣的学生去选做。这样的语文作业给予了学生足够的尊重与自由,既不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又让部分想要实现自我提升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教师应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以及双减内涵优化作业设计,这样不仅能够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还能减轻他们的精神负担,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作业,从而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这对他们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作为教学指导者,教师应深入研究“双减”政策内涵,遵循“减量提质”的原则,不断丰富作业的类型,此外应设计分层作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