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延伸课外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尝试

2022-03-13 06:58吴倚乔
安徽教育科研 2022年35期
关键词:作业语文课堂

吴倚乔

(合肥实验学校 安徽合肥 230051)

“双减”政策的落地引发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双减”政策的实施对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意义,学生有了本该属于他们的课后放松时间,家长缓解了焦虑情绪,能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下面笔者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阐述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为提升班级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实施的一系列举措。

一、拓宽阅读视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语文学科的教学从来都不局限于教材,“双减”政策的实施减轻了学生的作业压力,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可以阅读各种类型的课外书籍。我所任教的班级为六年制学校的六年级。针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新课标中有着明确的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了不少阅读方法及策略,但其课外的时间被安排了大量的作业及辅导班,无暇顾及阅读,也就无从谈起阅读量的提升。根据我在自己班级做的有关于阅读量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双减”政策实施前,我们班78.2%的学生一年的阅读量不超过30万字,仅仅5%左右的学生能够完成新课标要求的阅读任务。“双减”政策实施后这一情况有了根本性改观,学生日均在校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可达一个小时,较之以往有了质的改变。班级增加了阅读拓展课,学生还可以利用午休时间到学校图书馆和班级图书角借阅书籍。我们班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师生共读一本书”,“亲子共读一本书”,撰写读书心得,组织阅读分享会等等。仅仅通过一个学期“师生共读一本书”这一项活动,学生就已经完成了新课标中有关于第三学段阅读量的要求。学生阅读到了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宽了知识面,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在阅读中陶冶了情操,缓解了学习的压力。更令人惊喜的是师生、亲子共读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家长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彼此的心靠得更近了。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学生变聪敏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双减”政策的实施让阅读不再只是语文教学的补充,而是真正成了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阅读为学生插上了语文翅膀,让他们能够在知识的海洋中翱翔。

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生在大量的语文阅读中能够夯实基础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对于难度稍大的记叙文、议论文、文言文等多种文体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在重视阅读量的同时,我校还根据学生实际,编写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古诗文阅读》,让班级的晨诵有了很好的抓手,同时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也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诗文诵读三分钟。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总有喜人的结果。古诗文学习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难点,但我班大多数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小学阶段的古诗文,能达到背诵以及知晓基本意思的水平,这就为平时的教学降低了难度。如在教学《伯牙鼓琴》这篇文言文时,因为学生有过古诗文积累,对于《吕氏春秋》有过了解,再学习《伯牙鼓琴》这篇课文时,我发现他们不仅能够在小组内借助工具书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和小组的合作探究中,领悟到中国人几千年来知音文化和中华文化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他们纷纷化身伯牙与钟子期,通过角色扮演、配乐等方式反复诵读对话、畅想画面,感受“巍巍乎若泰山”“汤汤乎若流水”的绝美意境,感受钟子期死后伯牙知音难觅、破琴绝弦的悲痛欲绝。课堂进行到这一步时,文言文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和枯燥的翻译。他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懂得要更加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是在日复一日的美读诵韵中积累而来的,这样的阅读不是功利性的,关注的是文章背后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和审美价值。磨刀不误砍柴工,每天锲而不舍地诵读古诗文对于学生来说,既追溯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极大地缓解了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及文言文的压力。古诗文的诵读激发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我也相信今日在他们心中播下的这颗中华传统文化的种子,假以时日一定能够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也必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二、改变教学方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

“双减”政策实施前,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大量抄写和机械化记忆与背诵。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时间较多,学生思考的时间少。课堂渐渐退化为考试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多的是在记录。课堂程式化严重,千篇一律,学生思想僵化。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机会越来越少,学生也不愿意动脑子。课堂生成性环节几乎没有,40分钟的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这样的课堂至多培养出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试机器,学生的语文素养却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教学中失去了被挖掘和被开发的机会。“双减”政策实施后,亟须改变原本采用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育方式,教师们的分数压力也随之减小,此时,将课堂还给学生势在必行。这与我校一直推行的“引导自学”课型是不谋而合的。“引导自学”课型致力于让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为由学生自学的“学堂”,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学生能自主学习,自行探究。

如教学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月光曲》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意境优美的文章,本课的第九自然段是文章的重点段落,通过朗读让学生总结出“月亮初升、穿过微云、月光照耀海面”三个画面,体会到文章的意味隽永,文质兼美,比如男女生赛读,小组读,配乐读等。这样丰富的阅读形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他们在语言文字错落有致的吟诵中自然感受到《月光曲》这一课的艺术魅力。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他们抓住“月亮初升、穿过微云、月光照耀海面”三个画面讲述了自己心中所想象到的月亮高悬于天空之上,斑驳的月影透过一层层云层,慢慢地铺满整个海面的过程。学生口述的过程是又一次深入体验文本的过程,学生在这样的表述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有的学生则根据这些词语我手画我心,根据课文内容创作出了表现乐曲特点的美丽图画,还有学生利用自己的艺术特长录制了自己演奏的钢琴曲《月光曲》,将音乐的节拍与文字的描述合二为一,学生再理解课文时不再感到晦涩难懂,深刻地领悟了乐曲由悠扬舒缓到气势增强再到高昂激越的情绪变化。“双减”政策的实施实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音乐等不同学科的深度融合。学生在实践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知美、发现美、创造美,真正实现了文本的审美教育功能。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愿意学,愿意去探究,愿意去表达,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在无形中突破了课程的重难点,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语文课堂也变得生动、活跃,可谓一举多得。当前的语文课堂更多的要求教师花心思去研究教材,备好学生,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和不同课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多维度探究文本价值,实现多学科融合。语文课堂中,教师转变教学方式,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致力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掘,能真正做到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有所提升。

三、转变评价方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的实施促使减轻各科作业负担势在必行。但减轻作业负担并不意味着不做作业,不对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而是减负增效,让学生用更短的时间更为高效地掌握所学内容。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首先根据学生基础的不同将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提升性作业,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完成其中的一项即可。基础性作业、拓展性作业、提升性作业的设置难度螺旋式上升,如同游戏的通关升级一样,只有通过第一关考验后才有资格进入第二关乃至第三关的学习,一旦作业完成情况不理想则自动降级。这样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的进取心和好奇心,同时也使得他们在听课过程中更为认真。长此以往形成了良性的班级竞争氛围,孩子们互帮互助,共同进步。这也便于教师动态监测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做出调整。改变了以往作业布置“一刀切”,成绩好的学生“吃不饱”,学困生“够不着”的情况,让每个学生能够都在反馈中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也能够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查缺补漏。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作业设计围绕作业目标,编制了前后相互关联的题目,体现了要求上的逐步提高、指导上的循序渐进的特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是单元训练重点,也是单元重点作业目标。围绕这一重点作业目标,笔者设计了相应梯度的作业,让学生在反复训练中,习得方法和技能。如在教学本单元《七律·长征》这篇课文时,笔者设置了课文背诵、生字词抄写、课内阅读以及课外类文阅读四个任务,类文阅读的内容是选自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我班共47位学生,均在小组内完成诗歌的背诵,有3位学生完成生字词抄写,25位学生完成课内阅读作业,19位学生完成类文阅读作业。作业完成后,笔者对所有作业进行了详细批改,生字抄写作业的3位学生完成得不错,并且主动向我表示想要试一试课内阅读的作业,对于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我欣然应允。在课内阅读中,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4位学生只写了夸张与比喻,而遗忘了对偶这一修辞手法。我针对对偶这一修辞手法带着学生进行了复习与巩固。类文阅读中,让我十分欣喜的是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能根据书本内容,活学活用,进一步理解诗中描写的宏大磅礴场面,蕴含的革命精神,感受伟人乐观豪迈的胸襟及革命情怀。这篇课文学习后所用的作业时间,人均不到二十分钟。作业量减少了,教学效果却提升了,真正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在设计语文作业时,除了分层布置书面作业,还应该贴近生活,加强实践性、趣味性作业所占比例。这样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业中。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恰逢元宵节到来之际,因为学生对元宵节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所以笔者在班级开展了“月儿圆,庆元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有学生带来了精心准备的灯谜,还有学生准备了自己亲手包的元宵。学生在吃喝玩乐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清楚了元宵节有哪些风俗,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这样的作业学生乐于去完成,作业质量高,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同时,这次活动也为这个单元的习作“家乡的风俗”埋下伏笔。在进行这个单元的写作时,学生关于家乡风俗的体验是深入的、新鲜的,习作的完成也就水到渠成。

小结

“双减”政策将本该属于学生的成长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在祖国的蓝天下茁壮成长。学生愿意在课堂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后的操场上也出现了他们健步如飞的身影。“双减”政策督促教师们应该更为精心地备好课、上好课,将每一个学生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因材施教,真正做到在课上减负担、增效率。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我们应该始终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情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双减双增”的道路上砥砺前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猜你喜欢
作业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