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化叙事心理干预在整形美容患者中的应用

2022-03-12 08:47祝勤雅
齐鲁护理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外化美容护理人员

袁 丹,祝勤雅,朱 琳

(浙江省荣军医院 浙江嘉兴314000)

整形美容指运用手术、药物、医疗器械等对人容貌及形体进行修复与重塑的过程,通过整形改善自身外在形象已成为当下医疗美容热点。然而手术恢复周期较长,加之术后疼痛、生理不适等因素,易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负性心理,对术后恢复及手术满意度产生影响。护患沟通是治疗的重要环节,若沟通不充分、患者了解不全面,易使其发生期望偏差,造成术后自我否定、丧失信心,增加不必要的医患纠纷。外化叙事心理干预是通过故事叙说,将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充分外化,再通过心理干预引导其以积极健康的心态看待生活和疾病,树立康复信心的护理模式[1]。本研究对我院整形科整形美容患者实施外化叙事心理干预护理,探讨其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1日~2020年7月31日我院行整形美容手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年龄>18岁;②患者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患者精神正常,无沟通障碍;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合并严重免疫、造血系统疾病;②患者存在严重器质性疾病;③患者为妊娠、哺乳期。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男6例、女44例,年龄28~42(34.37±5.47)岁;单纯整形美容36例,先天性畸形整形7例,后天性畸形整形7例。对照组男7例、女41例,年龄26~45(35.21±6.13)岁;单纯整形美容33例,先天性畸形整形9例,后天性畸形整形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巡回护士对患者进行访视,根据门诊部提供的患者病例资料向患者确认手术基本信息,包括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目的、麻醉方式等,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术中,专科护士给予患者全程专业化护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创面恢复情况,加强换药护理,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降低环境因素干扰,根据手术项目告知患者手术进展及康复注意事项。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外化叙事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收集叙事资料: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需亲切主动接待患者,认真聆听患者故事,充分了解其对外部形象的想法,引导其倾诉内心真实感受,并迅速消化理解。采用共同思维的态度设身处地安慰鼓励患者,平复患者心情,使其以冷静理智的心态对待治疗。充分讲解调整区域预期效果,降低患者因过度理想化产生的期望偏差。术前,关注患者行为、情绪变化,主动了解患者的问题和需求,并予以认真解答,向患者交代下一步准备和注意事项。②评价叙事内容:收集整理资料,挖掘其中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对比积极事件与冲突事件,找出问题矛盾点,并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身存在问题,使其充分了解自身心理状态并给予针对性心理干预。根据患者术后反应,给予其适当的镇痛护理,以减轻痛苦。③实施外化叙事干预: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术前术后情绪变化,帮助其梳理存在的问题,如患者过度关注负面影响,护理人员可根据自身经历塑造情况相似但内容积极的故事。如患者由于重视自身外部形象选择整形,而术后担心效果不理想,护理人员可明确告知其手术进行情况,以成功案例举例阐明整形效果,提高患者自信心;再如患者担心整形后出现排斥现象或对皮肤及组织产生损伤,可通过讲解手术过程预处理及以往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缓解其内心焦虑,避免因态度消极产生抗拒治疗情况。通过故事感染患者,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地对待疾病,配合治疗。④心理强化干预:在术后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针对康复过程产生的精神过度紧张、失眠、焦虑情绪,结合换药、切口护理时创面愈合状况向患者传递积极信息,以实际效果说明问题,提高其自信心。多数患者对外貌问题较敏感,沟通中需充分与患者家属交流,双方共同努力改善患者负性心理,以增强其社会关爱和认可度。提高患者自身责任意识,鼓励其积极参与术后康复护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因个人疏忽导致的不良事件。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自评满意度:采用自信心自我评估量表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自我信心,量表满分100分,>90分为自信心非常高,70~90分为自信心一般,<70分为自信心较低,自评满意度(%)=(非常高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负性情绪:采用体象障碍自评量表(BIRS)[2]及凯斯勒心理困扰量表(K10)[3]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自我认知状况。BIRS包含体貌认知、情绪受损度、自感缺陷等8个项目,共24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偏离状况越严重、负性情绪越重;K10根据患者近期是否存在紧张、焦虑、烦躁不安等状况,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10~5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情绪越不稳定。③比较两组自我效能与应对方式[4]: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两组自我效能及应对方式。GSES评分共10个条目,按4级评分法评分,总分10~4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效能越高;SCSQ评分包括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每个条目根据不采用、偶尔采用、有时采用、经常采用分别赋值0~3分,分值越高表明受试者越倾向于采用该种应对措施。④比较两组期望偏差:调查两组对整形效果的满意度,记录患者不满意原因,比较两组满意率及期望偏差发生率。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自评满意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自评满意度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BIRS、K10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BIRS、K10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GSES、SCSQ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GSES、SCSQ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整形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整形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2.5 两组整形期望偏差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4例不满意者中1例(2.00%)为手术期望过高,3例(6.00%)为手术设计存在偏差;对照组11例不满意中6例(12.50%)为手术期望过高,5例(10.42%)为手术设计存在偏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升,整形美容业迅速发展,其接诊量及手术量均逐年递增,手术满意度、护患关系等逐渐成为护理工作关注和探讨的重点话题[5]。众所周知,整形美容者往往具有较高的审美需求,又因长期对自身容貌不满意,易产生焦虑、自卑等负性情绪,无法对自我形象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此外,整形美容患者普遍对整容技术、整形方案设计等了解不充分,存在理解偏差和不合理期望等,易导致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体貌认知障碍及心理困扰[6]。因此,加强对整形美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纠正其不良心态对提高患者自信心、缩小期望偏差、改善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

语言交流是较常见的心理干预方式,在多种疾病护理中应用广泛。有研究表明,放松、激励式的语言干预可有效缓解整形美容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术中紧张及术后疼痛感[7]。本研究采用外化叙事心理干预对我院整形美容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表明:干预后,观察组自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BIRS评分、K1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且期望偏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实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外化叙事心理干预是护理人员通过叙说自身经验、故事,帮助患者重新梳理整合自身心理问题,找到自身目标和存在的价值,从而提高自信心、改善不良心境的心理干预方式。该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充分关注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4个方面,旨在改善患者心理体验,提高护理满意度,维持护患关系和谐稳定[8]。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外化叙事心理干预:首先,在收集叙事资料阶段,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之初就与患者进行一对一谈话,了解患者所思所想,鼓励患者勇敢说出期望达到的效果,并积极主动介绍治疗流程,使患者全面了解手术内容、护理注意事项等,综合患者想法给出积极建议,以达到双方满意的整形设计方案;其次,在评价叙事内容阶段,护理人员充分分析与患者交谈内容,找出其中矛盾点,采用对比方式使患者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帮助患者分析不良情绪发生的原因及存在的弊端,以增强患者自我认识;第三,在化外叙事干预阶段,护理人员根据自身经历,向患者列举积极事例予以心理疏导,如患者担心整形效果不佳,可通过分析同类案例帮助其认识整形美容对自身的积极影响,鼓励患者放平心态,将精力集中在术后恢复中,以提高恢复效果;最后,在心理强化干预阶段,护理人员针对精神过度紧张、焦虑的患者实施强化干预护理,一方面给予患者充分陪伴,结合康复进程向患者传递积极信息,缓解其紧张情绪,另一方面,与患者家属充分配合,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心,逐步克服偏激心理,以客观的态度对待整形效果。故干预后患者信心有所提升,负性心理显著改善,自我效能感增强,应对方式更积极,整体护理满意度更高,期望偏差发生率更低,与江平等[9]研究结论相似。

综上所述,外化叙事干预可增强整形美容患者的信心,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自我效能感及积极应对方式。

猜你喜欢
外化美容护理人员
透视环保美容热
Clothing is what you are 衣如其人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美容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美容须防被“种草”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运用叙事疗法使问题学生在问题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