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 宁
数字化教育是现代信息化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对学习资源的需求迅速扩张,这使得数字化教育受到更多社会主体的关注。数字化教育能够为学习主体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高效率的学习环境,推动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打破传统非学历成人教育的时空边界。在数字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应当持续关注数字化教育的发展,结合成人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综合设计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路径,实现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效能。
数字化社会,信息技术正在与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融合,逐渐发展出新的数字化教育模式。从根源上看,数字化教育模式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这一概念逐渐从发达国家传递到发展中国家,为不同国家教育工作的发展提供着新思路与新路径。数字化教育主要指利用数字化信息网络开展教学的教育模式,教育主体需依靠信息化教育资源实施教学活动,并将计算机网络作为教育手段,这意味着在数字教育背景下,教育者应当具备信息化思维,学会制造、编辑数字化资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与方式。教育者可利用信息化工具拓展教育边界,促进学员创新思维的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数字化教育与计算机的应用紧密联系,和传统教育方式相比,数字化教育能够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促进学员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我国从1998年开始,首次尝试应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培育人才,由此,数字化教育的雏形形成,数字化教育也逐渐在我国不同地区推广。2006年开始,我国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启动数字化学习社会建设相关项目,并积极配合不同地区的重点院校开展教育实践工作。这为后期数字化教育工作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为终身学习理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社会信息技术水平迅速提升,数字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成人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理解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具体表现形式,在学习数字经济相关理论的前提下了解数字经济的运行模式,挖掘数字经济中的商机[1]。如今,人工智能等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信息化教育中,这给数字化教育带来了新契机,也打破了教育主体的认知边界。教育主体逐渐认识到,数字化教育依靠的不仅是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人工智能等综合效能更强的工具也已经成为数字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环境主要包含社会资源环境、学习资源环境与人力资源环境三个模块的内容,在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教育者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现有学习资源系统并不成熟,成人学员的学习具有较强针对性、目的性,学员希望在最短时间内找到需要的学习资源[2]。我国高校拥有丰富的成人继续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分布广泛。由于缺乏一体化的信息平台,学员搜索学习资源的过程较为繁琐,这在无形中提升了学员的学习成本。不同学校并没有根据自身教育目的与教育特色建设学习资源库,学员在寻找学习资源时只能从网络中搜索,搜索到的资料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学校夯实建立学习资源库,但由于缺乏充足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建设过程阻碍重重。
其次,建设社会资源环境对学校和技术人员是一大挑战。社会资源库需要不同主体参与建设,且需以高端技术为支撑,但大部分教育主体缺乏高端技术支持,传统继续教育转型依然缺乏技术支持。对社会资源环境而言,发展的挑战集中在教育技术上,同时,教育技术需要依赖技术人员普及与发展,但国内大多数承办继续教育的单位正在面临人才匮乏问题。
同时,社会对继续教育的包容性不足,许多社会主体将继续教育视为大学教育的补充,对继续教育的质量与成果缺乏信心。继续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地位不平等,所处的社会氛围不够开放,这对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不利[3]。
此外,继续教育数字化面临着人力资源环境建设问题。高校是继续教育的主要承办者,但高校教育者对数字化教育的认知程度有待提升,学校的培训方式也有待改进。许多学校尝试改进教师培训方式,但受到传统培训理念的束缚,培训方式有效性不足。
最后,学校对教育主体的定义相对狭窄,大部分学校没有引进外部教育主体。对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而言,多主体教育有助于学员了解社会各经济领域的运行状况,体现继续教育面向社会实际,促进学员实践能力提升的特征。学校应当在非成人继续教育中引入更多主体,丰富继续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并给学员带来看待经济问题、工作岗位的不同视角。学员还可通过和企业导师等主体的沟通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导师、其他学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在现有条件下,这是难以实现的。
数字化教育方案更新不及时,这导致新时代成人的继续教育需求得不到满足。学校提出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跟上时代步伐,也没有体现专业发展的新方向[4]。教育方案更新不及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课程内容更新速度缓慢,课程体系没有及时调整,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进程的课程依然保留在课程体系中。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课程内容的滞后性,但无法突破现有课程体系的限制,这对学员思想水平的提升与能力的发展不利。部分学校正在尝试应用数字化课程开展教育活动,设计面向成人的数字教育课程,但对课程质量的把控不到位。数字化课程的数量显著增加,但规模扩张带来的是质量下降,学员需要从大量学习资料中搜索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这会耗费学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人继续教育的学员通常为在职人员,缺乏便捷性的课程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与学习效率,导致他们难以平衡工作和生活。与此同时,部分学校修订现有课程的相关工作受到资金限制,经费不足的问题导致学校无法完全更新课程内容,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割裂感,学习体验感差[5]。
另一方面,数字化教育模式不够完善,教师设计的数字化教育计划无法完全落实。如教师计划应用数字化工具进行线上互动,但由于设计的教育模式不够完善,对数字化工具的应用细节考虑不够全面,在教育中出现视频卡顿、互动性不强等问题。再如,教师应用微课、慕课等平台进行线上教育,但对不同平台的具体功能了解不够全面,讲解不同知识点时要求学员进入不同平台学习。学员在不同平台学习,形成的学习数据是零散而非连续的,教育者在教育分析中引用数据需要综合不同平台的信息。与此同时,不同平台的数据统计口径不同,整合不同平台数据对教师的数据处理能力造成了新挑战。
成人学员面临着数字化教育时代的新挑战,应用数字化工具的能力不强,对现有数字化学习工具也不熟悉[6]。成人学员来源广泛,部分学员习惯于应用手机、ipad等工具学习,部分学员则对数字化工具接受程度不高,不愿意主动使用新工具学习。在数字经济时代,学员应当掌握应用数字化工具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灵活应用数字化工具适应不同学习场景。对学员而言,将电子产品转化为学习工具是一大挑战。情景切换是数字化继续教育的重要特征,学员在不同教育场景中需要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对成人学员而言,保持学习连贯性难度较大。如在家庭环境中,成人学员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注意力分散。而在工作环境中,学员需要兼顾工作和学习;在工作繁忙的前提下,学员通常难以从工作状态转换到学习状态。从教育的现实状况看,学员在工作后学习,身心处于疲惫状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强。许多学员无法平衡学习和工作,出现频繁旷课、请假等问题。教育者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研究成人学员学习效率高的时间段及成人学员喜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关注成人学员状态的转变,引导学员实现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的转化。
在应用数字化平台学习的过程中,成人学员还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部分成人学员并不认可数字化学习工具、平台的作用,甚至认为应用数字化平台、工具学习会影响学习效率,因而不愿意使用此类工具学习知识、技能。但受到现实条件限制,许多学员无法保证上课到座率,部分学员由于工作变动大,甚至长时间无法出现在教育课堂中[7]。学员学习的连续性不强,也不愿意主动使用数字化平台进行补充学习。学员倾向于依赖教育者而非利用数字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给教育者带来了较大教育压力。教师尝试将线下教育资源转移到线上,给学员带来更多学习上的便利,学员却希望通过教育者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对教育者有更强的学习依赖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影响着成人继续教育数字化工作的推进。
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的发展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密切相关,数字化继续教育应当具有持续化、规范化等特征,这是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数字化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8]。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各院校需着力构建适应数字化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模式,搭建数字化继续教育资源自主开发与共享机制,通过合理使用具有开放性的课程资源为学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
首先,构建数字化的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中心,结合学校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特色与教育主要发展趋势,构建特色数字化资源库。如在农业经济发达的地区,学校应深入研究地区性特色农业的经济潜能,收集与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相关的数据信息,为开设特色教育课程提供依据[9]。在构建数字化资源库时,各学校组织者需与地方龙头企业的管理者充分交流,体现数字化资源库与现实紧密联系的特征。通过地方龙头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信息资源,对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升数字化资源库的管理水平。同时,在整理过程中形成教育思路,与教育者共同探究成人学员最迫切需要学习的知识。学员通过学习特色课程形成独特竞争力,将数字经济和地方特色经济结合起来考察,这有助于学员开辟新发展道路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许多地区将电商与农业结合起来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但由于缺乏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在电商平台运营方面出现许多管理问题。学校可建立专项课题组研究农业电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挥数字化平台的作用,高效整合信息资源[10]。在信息平台中与其他地区教育者、学员交流,学习先进经营经验。接着,将研究成果融入成人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库中,为其他学员学习新知识与技能提供典型案例。
其次,学校应当结合政府政策开设精品课程,通过多种课程项目更新现有课程资源,提升课程资源质量。发挥高校评比、课程竞赛等活动的作用,通过和企业深度合作,面向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开发种类多样、层次丰富的精品课程体系,保证精品课程符合成人学员的学习需求。传统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中,学校对精品课程的创设工作不够重视,这导致数字化教育课程质量得不到保证,学员的学习体验感不佳。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的学习主体大多是在职人员,这意味着学习主体需要平衡学习、工作与家庭,良莠不齐的数字化课程会造成教育效率不高的问题,直接影响学员的正常学习与工作。创设精品数字化课程能够满足成人学员对继续教育的要求,提升零碎时间的应用效率,为学习主体打破学习的时间限制开创新路径[11]。数字化精品课程具有内容精练、实时更新的特征,学校可随时更新课程资源且更新成本并不高,并通过实时更新的方式保证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成人学员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实时更新的课程可满足他们应对社会变化的需求,为他们做决策提供更多信息资源。
最后,学校需构建起面向成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自主开发模式,根据专业发展目标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建设的相关规范、标准与社会各主体达成合作。引进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的可开发模式,对已经成熟的素材库和资源库,学校可通过直接采购的方式购买数字化资源,推动新资源库使用权与现有数字化资源系统的对接,获取最新的学习资源。学校内不同学院应当持续推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实现学习资源种类、质量的优势互补。继续教育主办学院通常拥有丰富的实践教育资源,学校中的其他学院则拥有丰富的理论教育资源,学院间相互配合共同开发数字化学习资源,不同学院的学员可应用各类学习资源发展自我,这对数字化资源库的持续扩充与学员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拥有丰富的智力资源,但资金资源有限,在与社会主体合作的前提下,学校还可构建联合开发模式,了解科研院所、行业龙头企业、培训机构等主体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需求,依据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与不同主体联合开发数字资源库,推动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完善。
数字化的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需要依托良好的技术环境才能顺利开展,数字化技术贯穿于信息化教育的全过程,并在推广数字化教育的过程中发挥支撑作用。学校应当保证学习工具与设备能够顺利切换,防止在线上教育过程中出现交流卡顿、教育信息存储不当等问题。为改善现有教育技术,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教育主体应当充分研究信息化工具使用者的需求,面向信息教育平台的不同使用对象开发多种教育界面,以适应不同教育场景的要求。如:面向学员群体创设具有测评、展示性质的界面,为学员进行自测、展现学习成果提供平台;面向教师群体创设分析界面,并发挥系统后台大数据作用收集学员的学习信息,为进行有效的学习数据分析,调整教育计划提供充足依据。教育系统与平台的开发主体还应当与学校紧密合作,定期调查师生应用系统与平台的现实感受,对系统与平台的功能、布局进行适当调整。数字化教育平台和互联网紧密联系,因而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为学员提供充足的学习课程,还能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工具。学员选择任意课程进行学习,系统会自动向学员推送相关课程,这对学员拓展学科事业起到重要作用。在教育资源充足的前提下,学校可结合本校教育特色推出定制课程,在充分考察成人学员学习需求的前提下推出实践性课程体系,对线上教育课程进行调整,保证不同科目、专业的课程无缝对接,形成完善的数字化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还应当持续优化数字化教育环境,保证数字化教育模式的转型升级。一方面,组建高质量教师团队,积极引进从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的教师,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关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能够应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发教育课程,并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教育活动,提升课堂教育的有效性。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教师应当主动摒弃“唯学历论”的思维,主动提升实践和理论能力,将正确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字化教育过程中[12]。发挥信息工具的优势,革新教育思维,将数字化教育思维应用在教育全过程。积极探究自身在教育能力上的不足之处,学会接受新教育理念,主动掌握移动教育技术。教师学会灵活应用数字化教育工具,逐渐成长为兼具理论和技术实力的高水平教师。在校企紧密合作的前提下,教师可进入企业调查、学习,在实践中了解设计实用性课程的要点,不断完善现有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为学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加大在研发工作上的投入,开发具有实用性、针对性的课程,满足成人学员对教育资源实用性、系统性的要求。成人学员对学习资源的便捷性要求较高,许多成人学员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并利用线上工具推动零碎知识点系统化。操作简单、形式多样的学习功能将为成人学员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奠定良好基础。为保证课程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可逐步建立起评价系统,检测学员自控力与教师的工作进度。对学员的学习内容和教师的研发进度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动态,为教师开发新课程提供依据。
完善数字化继续教育评价机制有助于及时反馈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增强数字化教育体系的灵活性[13]。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的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成人对教育体系的完整性、灵活性要求更高,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员对教育体系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传递到教育者、管理者端,为教育者、管理者调整教育策略提供充足依据。传统教育评价机制中缺少与数字化教育元素相关的内容,因而与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不相符合,教育者应当在评价机制中融入更多与数字化教育相关的评价标准,在评价中更全面地展现数字化教育现状。
首先,教育者应当从质与量两个维度切入设计评价标准,通过学员到座率、参与度进行量化评价。如今,许多学校通过线上形式推进各项工作,教育者可根据学员在线上教育平台的活跃度了解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并结合学员在讨论区、答题区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参与度,对学校的学习体验进行全面评价。此外,教育主体不能仅依靠大数据进行判断,还要通过实践参与了解学员的学习状况。如定期开展线下交流沙龙,引导学员反馈学习问题,并和学员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成人继续教育的现实状况看来,许多教师在利用数字化工具开展教育时沿用传统教育方式,重视理论部分的讲解,但对实践相关内容不够重视。但继续教育的学习主体大多为在职人员,这部分人员对学习内容的实用性要求高,教育内容与学员需求不相符合,这会导致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在和学员直接沟通的前提下,教育者能够全面了解学员的学习要求、难点,并利用新评价体系对数字化教育状况进行评价。在全面评价的前提下,教育者设计的教育计划针对性强、精确度高,学员的学习体验在无形中得到提升。
其次,继续教育的主要参与者都应当在评价中发挥作用。在校企合作计划中,企业也是评价学员的重要主体,企业导师能够以更加贴合工作实际的标准对学员进行评价。这有助于学员寻找自身能力的不足之处,从而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学校应当改变传统评价方式,鼓励更多主体参与评价过程,为学员开辟更多自我评价的维度[14]。此外,学校需鼓励学员自评,引导学员提升自我评价能力,学会在学习与工作中自我反思,还要将数字化学习能力纳入评价体系。教育者需为学员提供更多自我评价的参考数据,引导学员以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客观评价,了解个人在学习和职业提升上的短板。最后,学校对不同主体的评价权重进行合理分配,得出客观、科学的评价结果,引导不同评价主体有针对性地提出学习、工作建议。在数字化平台上,不同评价主体平等交流,学员可参与到评价他人的过程中,这对形成良好的评价氛围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在数字经济时代,非学历成人继续教育展现出新特征,数字化教育方式对教育者和学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者应当能够利用信息化元素进行教育,学习主体则要主动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学习。随着成人继续教育数字化变革的深入,学校逐渐构建起现代化继续教育体系,教育形式和目标的融合更紧密。数字化的教育资源和形式将推动继续教育朝着可持续、优质化的方向发展,学员也将因此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