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

2022-03-11 19:30曾欣虹
中国成人教育 2022年23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教师队伍心理学

○曾欣虹

积极心理学将人类积极的品质作为研究内容,将挖掘人类建设性的力量以及推进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为重要目标。当前,积极心理学在各个领域都引起了广泛反响,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积极心理学更是展现出了不容忽视的价值。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教师队伍建设中,既可以促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身发展,也可以强化教师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进程。由此可见,探索积极心理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价值

1998年,在美国心理学会主席的就职演说上,马丁·塞利格曼向与会者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随后,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价值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积极心理学更是成了热点研究课题。在以往的研究中,积极心理学在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是主要的方向,而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在教师队伍建设实践中,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却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通过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信心与动力。当前,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等院校,所开展的教学改革工作进程都处于持续深化中,教师是否具有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与勇气,则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创新成效。积极心理学重视引导人们获得勇气与信念,也重视培养人们积极探索与改变的能力以及在创新发展中面对失败的意志力,因此,对于提升教师开展教学改革的信心与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通过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教师队伍建设中,能够引导教师使用积极的眼光与心态对待自身的专业成长以及工作实践。教师具有的心态对教师在成长与工作中的状态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使用积极的眼光与心态对待教学工作,则能够产生更高的获得感与幸福感,也能够促使教师在坚定自身信念的基础上更为努力追求成功,即便是面对困难,也能够使用发展性的眼光将其作为积累经验的重要机会。这对于促进教师成长、提升工作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次,将积极心理学渗透到教师队伍建设中,能够引导教师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身存在的不足。无论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工作实践,追求完美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心态。但是人无完人,如果教师过度追求完美,则必然会为自身带来更大的压力,特别是自身在某一方面存在明显短板的情况下,这种压力将会更大,甚至会影响身心健康。而将积极心理学引入教师队伍建设,能够帮助教师正确对待自身不足,并避免这些不足给自身专业发展和工作实践带来负面影响。

二、积极心理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应用策略

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工作中展现出了重要价值,在充分挖掘其育人功能的基础上,还有必要拓展视野,将其引入教师队伍建设中,从而为教师队伍建设成效的提升构建保障。具体而言,积极心理学的应用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优化工作环境

利用积极心理学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学校需要重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通过持续优化工作环境,为教师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以及具备积极的人格夯实基础,有效避免教师队伍出现职业倦怠现象,促使教师呈现出积极的精神面貌。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学校应将教师工作负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由于部分教师抗压能力不足,当教师承担的工作量超出自身心理负荷时,则容易导致教师产生负面情绪甚至心理问题。当前,教师既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投入较多精力,又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创新。与此同时,社会、学校对教师队伍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提出的要求不断提升,而与之存在矛盾的则是教师编制数量难以满足教学工作要求,在职教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在此背景下,教师在心理与工作层面面临双重负荷。可以通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构建兼职教师队伍等措施,解决教师数量与工作总量之间的冲突,并通过降低教师教学工作之外的工作量、合理安排考试政策、调整办学理念等措施,确保教师专心开展教学工作,引导教师回归育人本源。

其次,学校应为教师发展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以往的教师队伍评价机制主要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学生学习成绩是教师队伍开展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评价模式不仅片面,而且也会制约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以及教师个性化优势的充分发挥。新时期的教师队伍建设,无论是对于提倡“双减”的中小学而言,还是处于教学改革关键阶段的高等院校而言,都有必要依托积极心理学优化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机制优化中,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的紧密结合,通过建立教师队伍成长档案的方式,体现出对教师成长过程的关注。与此同时,在引入专家评价、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的基础上,使用教师之间相互评价以及教师自评等方式,强调教师在评价工作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推进评价主体、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提升评价工作的全面性、客观性以及公正性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学校应紧紧围绕教师队伍多元化需求构建起完善的激励机制。教师群体往往具有较强的荣誉感和成长需求,同时也具有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而在教师队伍建设中重视满足教师多元化的需求,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与成长动机,促使教师把自身专业发展与育人工作发展、学校发展等进行绑定,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协同实现作为自身重要追求。由此可见,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发挥积极心理学指导价值的有效策略。从新时期激励机制构建实践来看,许多院校重视围绕教师具有的个性化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激励策略。例如,青年教师重视专业发展需求,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成为关键;而年长教师则更为重视精神需求,在发挥年长教师传帮带作用的基础上给予更多荣誉,则有利于激发年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使用目标激励方式确保教师能够在专业发展中有盼头、有奔头,也是新时期教师激励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最后,学校应以问题为导向构建起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机制。在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产生的心理问题难以完全避免,这则要求学校能够针对教师队伍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构建起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与心理干预机制。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机制构建实践来看,在新的时期,许多学校强调教师心理调适能力、抗压能力的提升,围绕教师心理健康发展需求,建立集宣传、教育、咨询、诊断、干预、反馈为一体的心理健康保障机制。其中,宣传工作不仅充分发挥出了传统校园媒体的功能,而且也与时俱进地搭建了互联网、新媒体宣传平台。而教育活动既具有讲座、培训等显性教育方式,也具有文娱活动等隐性教育方式,这有利于涵育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此基础上,依托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引导教师围绕积极心理的形成开展互帮互助,这在教师队伍心理健康工作中发挥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指导教师体验积极情绪

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开展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学校能够将教师体验积极情绪作为重要工作,这是提升教师主观幸福感、确保教师能够以积极心态开展工作、有效激发与发挥教师创造性、挖掘教师发展潜力的重要前提。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做法来促使教师获得积极情绪。

首先,重视激发教师获得积极情绪的自助意识。积极的情绪是一种主观的体验,因此,在学校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基础上,教师自身还应当具备获得积极情绪的意识,促使积极情绪成为自身重要的自主选择之一。一方面,学校应将积极心理学宣传工作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并将心理学知识纳入教师岗前培训内容体系中,从而促使教师能够对自身心理健康以及积极心理学的重要性有深刻认知,逐渐产生获得积极情绪的信念,掌握获得积极情绪的方法,养成使用积极心态看待事物的习惯。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促使教师体验工作具有的乐趣、在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获得感与幸福感,也是学校激发教师自助意识的有效方式。另外,当前很多学校管理工作者重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激发教师队伍具有的积极能量,通过树立优秀典型等方式为教师构建榜样。

其次,学校应重视引导教师掌握产生积极情绪的方法。积极心理学包含许多能够帮助人们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解的方法,而引导教师掌握这些方法,则能够促使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产生更为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许多学校都十分重视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确保教师能够使用多元化且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自身情绪进行培养。具体而言,一是对负面情绪进行排解。负面情绪往往会导致教师产生消极思维,这决定了排解消极情绪至关重要,因此,教师有必要积累自信,对自身工作持续优化机制进行探索,并通过记录自身专业化成长过程,使用积极思维审视自身职业生涯,从而避免一时的困难导致负面情绪的产生。二是在自我反思过程中避免出现思维反刍。反复回忆消极情绪会对教师自身心理健康造成深层次的伤害,为此,教师有必要选择一种能够让自身完全投入的活动,转移自身的负面情绪及其消极体验。当然,在对负面情绪进行有效管理的基础之上,教师还应当重视增加自身的积极情绪,如合理分配自身工作与生活中的精力投入,将“习得性乐观”融入自身的生活方式中,通过不断挑战自我获得成就感,深化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知等。

(三)培养积极人格

引导教师形成积极的人格,对于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学校有必要在依托积极心理学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过程中将积极人格的培养作为重要一环。从工作内容角度来看,学校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学校需要将教师积极人格的培养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体系中。许多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定位、工作目标层面与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内容存在一定偏差。例如,部分学校认为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着眼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以及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积极人格的建设不属于相关工作范畴。马丁·塞利格曼在《持续的幸福》一书中指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不是幸福(happiness),而是全面的蓬勃人生(well-being或flourishing),它有五个支柱——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成就,而这些支柱的基石,则是品格优势和美德。”由此可见,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学校不仅需要关注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而且需要认识到教师美德与品格优势在推进教师职业生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将教师积极人格的打造放在与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将教师积极人格的培养纳入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体系、逐步完善教师积极人格培养工作机制,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成效的提升构建保障。

其次,学校需要明确教师积极人格形成中涉及的多元内容。教师需要具备的积极品格主要包含六个部分和24项细化内容。具体而言,一是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创造力、好奇心、思维开放性、学习能力、洞察能力等,这些品质对于教师专业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是意志力,主要体现为抗挫折能力、勇敢、坚韧、正直与富有活力,这些品质则有利于帮助教师应对自身专业发展、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类困难;三是与人友善的能力,主要包括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帮助他人的能力以及社会智能等,这些能力能够促使教师具有得体的行为举止,并构建起与他人共同成长的良好氛围;四是公正,主要体现为团队协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公平地对待他人、领导力等,这些能力则是教师在集体中获得成长的重要基石;五是节制,主要体现为选择审慎、宽容谦逊、自我控制能力等,这些品质能够促使教师展现出从容不迫的姿态;六是超越,主要体现为敬畏、感恩、乐观、幽默等,这些品质能够为教师的人生与生命带来更多的意义。

最后,学校需要构建教师积极人格养成支持系统。为了能够促使教师形成积极的人格,学校应围绕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加大投入,完善软硬件设施,也需要构建起有效的优势品质评价机制。这既能够为教师积极人格培养工作目标的明确提供依据,也能够促使教师对自身的品格优势做出客观认知,从而激发教师对自身积极人格进行完善的动力。另外,在教师积极人格的养成中,许多品质需要在团队中形成,也需要在团队中实践,如与人友善的能力、公正品质等,都与集体氛围息息相关。为此,学校有必要构建积极人格养成共同体,通过引导教师明确共同成长愿景,在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中形成品格优势。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呈现出了不容忽视的价值,学校需要重视依托积极心理学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在此过程中,学校不仅需要重视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也需要促使教师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养成积极的品格优势,从而在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养的基础上,为教师的全面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教师队伍心理学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务实求真的长春高新第二实验教师队伍
尚德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