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清
[摘 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设计体现语文性,研究任务体现综合性,实践过程体现进阶性。基于课程性质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师应研读课标,准确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围绕教材合理设置活动目标,观照素养有效推进活动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将综合性学习活动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编排特点;活动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01-0078-03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性质决定了培养学生的能力目标是实践能力,达成目标的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的学科内容为基础和指引,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为特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依托,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为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下册开始专门在一个普通单元中安排综合性学习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诗歌单元,其间穿插以“轻叩诗歌大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这一单元时,如何坚守住综合性学习的本质属性,体现综合性学习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基本特征,让综合性学习真实发生?笔者以为只有研读课标准确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围绕教材合理设置活动的目标,观照素养有效促使活动的推进,才能将综合性学习活动落到实处。
一、依据课标解读教材编排
(一)活动设计体现语文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第二部分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共同纳入第二学段的教学内容,可见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建议”部分,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綜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实践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是综合性学习的主旨,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可偏离学科特质。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设计依托课文学习,由“活动提示”和“综合性学习”两部分内容组成。两次“活动提示”分别安排在单篇课文学习之后。有了课文的学习,学生带着对现代诗富有节奏感、蕴含丰富想象、包含真挚情感等特点的认识和体会开展每一阶段的实践活动,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运用语言。综合性学习板块以“合作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两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展示成果的机会,其中“编”和“朗诵”需要基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并运用课文所学方法对诗歌进行加工、整理、内化,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基于文本,拓展延伸的编排特点体现了活动设计的语文性。
(二)研究任务体现综合性
课标提出综合性学习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综合性学习实现了语文学科知识的整合,推动了各学科间的融合,促进了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最终达成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标。
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的研究任务正体现了综合性学习综合性的特质。此次综合性学习的启动阶段从“收集、摘抄”喜欢的现代诗开始,重在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乐趣。综合性学习是建立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之上的,第一阶段的任务就要求学生根据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勾连了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活动的推进阶段提出“写诗”的要求,完成任务更要建立在学生综合运用学习现代诗的方法的基础上。之后的合作编小诗集还要完成对收集资料的分类、整理,与他人共同合作。举办诗歌朗诵会对学生分工合作、协调组织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可见,“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研究任务的完成,不仅要综合听、说、读、写等学科方面的能力,还要具有对资料的收集、整理能力以及合作分工、策划安排、组织协调等能力。
(三)实践过程体现进阶性
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指出,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联系。“有序”体现在教材编排体系上分年段螺旋上升,还体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任务循序渐进、分阶段逐步达成活动目标。
“轻叩诗歌大门”的综合性学习编排在普通阅读单元内,依托课文学习的展开,分步、有序地推进,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实现能力的提升,体现实践过程的进阶性。“合作编小诗集”的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建立在编写自己诗集的基础上,而独自编写诗集又需要完成第一阶段的活动——收集、摘抄现代诗,以及第二阶段的活动——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这些实践过程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完成一个任务才能顺利进阶到下一个任务。教材将活动任务细致化、阶段化,降低了学生开展活动的难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立足教材设置学习目标
基于上述对教材编排的理解,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单元活动的推进和落实应紧扣语文性,体现综合性和实践性,依循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的规律,有序地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落到实处。本单元导语页上明确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和举办诗歌朗诵会。两次活动提示分别穿插于第一首现代诗和第三首现代诗的课后,第二次活动提示除了提示下一阶段的活动,还要求对前一阶段的活动进行交流、总结。“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中安排的两次实践活动为成果展示,也分别提示了活动的要求:既有语文知识层面的,又有实践方式层面的;既给每个学生提出了要求,又兼顾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教材的活动提示明晰了学习目标,为师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方向、指引和抓手。依据课程和教材特点,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目标可以制订为如下几条。
1.能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喜欢的现代诗,工整地摘抄下来。
2.能通过朗读、交换阅读等方式,与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现代诗。
3.尝试创作现代诗,写出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4.能根据合作编小诗集的要求,初步整理自己的诗集。
5.依据兴趣,选择合作伙伴,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合编小诗集。
6.和同学合作举办诗歌朗诵会,能用合适的语气朗读,表情、体态自然大方。
7.能根据“综合性学习评价表”来评价自己和他人。
8.在实践中感受诗歌的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三、观照素养推进实践活动
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在具体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兼顾学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同时,应力求将这四个方面的素养有效融合,通过过程指导、交流反思、多元评价、转变角色等方式推进和落实,让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和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实现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一)注重过程指导
语文综合性学习姓“语”,不管进入哪个阶段,都不能偏离它的学科本性,都应该以语文性的活动为抓手,以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的。“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生命力所在,离开亲身体验的实践活动,便难以实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教师的过程性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在落实时既要基于教材,又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如在第一阶段的收集、摘抄诗歌的过程中,学生最困惑的是如何获取现代诗。因此,教师要通过演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知道收集资料的多种途径,从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第二阶段活动伊始,教师应带领学生交流上一阶段的成果、收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要去发现活动偏离语文综合性学习本性和特征的行为,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诗歌创作时,更需要教师结合课文所學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鼓励其仿写,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放手让他独立创作。第三阶段成果展示,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落实两个活动,还应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合作与协调等能力。总之,教师要依据教材编排和活动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指”在学生经验空白处,“引”在学生方向偏差处,“导”在学生能力欠缺处。
(二)引发交流反思
语文综合性学习侧重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在合作互助中解决问题、发展能力。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除了要适时适度地进行过程性指导,还要在指导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交流与反思,促进学生在交流反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养。
例如,在“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第一阶段结束后,教师可以利用半节课时间组织学生交流收获。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让学生知道,除了利用课堂时间交流,课外也可以利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交流摘抄的诗歌,交流的形式有配乐朗读、实物展示、谈喜欢理由等。二是要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自我审视和反思。例如,有的学生在摘抄格式上不规范,学习了其他同学的摘抄本后要及时更正;再如合作编写小诗集时,学生最困难的地方在如何给收集到的诗歌进行分类,此时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寻得分类的若干方法。写诗阶段结束后,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通过朗读、点评等方式交流自己的创作,在学习借鉴中完善自己的作品。活动结束后还需要对整个活动进行交流反思,此时可以借助评价表查找不足,为下一次更好地参加活动做准备。
(三)创新评价体系
和阅读、习作等学习内容不同,语文综合性学习侧重在实践中发展能力,因此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与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的表现,如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收集整理资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基于综合性学习的独特性和课标的评价建议,教师要创新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除了教师评价,还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评价要贯穿活动始终,既要评价过程,又要评价结果,对过程的评价侧重学生“做了什么”,而不是“知道了什么”。例如,在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中,不能仅仅将每个小组展示的小诗集或者诗歌朗诵会上的表现作为评价内容,还应结合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态度等方面进行考量。
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凡参与活动的学生、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最后,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不是仅仅为了给学生一个评价的等第。有的学生创作的诗歌很稚嫩,但他对创作很感兴趣,也乐于同其他同学分享,对这样积极投入的学生应该给予尊重和鼓励。
(四)转变师生角色
语文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他人合作、分享展示等方式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养。教师在活动中是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教师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总揽大权,而要适度放手,在学生困惑处、偏离要求时予以指引、点拨、支持。教师不可越位,也不能缺位。教师只有高瞻远瞩,心中有规划,才能组织好学生有序地参与活动,才能引导学生紧扣语文的学科特性,在亲身体验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科综合素养。
例如,在“轻叩诗歌大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信任,让学生自主实践,大胆创作。同时教师组织学生制订活动计划,按照兴趣组建活动小组,根据建议拟定评价量表等。当个别小组分工出现意见分歧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引导学生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化解矛盾;当学生不知道如何整理资料,尤其在给诗歌分类的过程中出现迷茫时,教师除了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范例引导学生归纳几种分类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提高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时代的产物,符合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理念。只有正确理解课标,把握教材,明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性和特征,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和提升,才能将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落到实处,让学习真实发生。
(责编 韦淑红)
348850033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