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理”中的情境创设

2022-03-07 22:35邓喜环
学校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说理情境创设

邓喜环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并根据创设情境对数学知识进行说理。”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创设合适、合理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激起求知欲和创新意识,提高理解能力,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关键词: 小学教学说理、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不仅要考虑教材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的认知基础、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富有情趣和有意义的数学味的活动,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的“大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来说理

教学中开展联系生活的数学实践活动,在“生活化”的教学场景中导入新知,通过生活素材理解课堂新知识,把静态的数学教材转化为生动活泼的生活教材。

例如:三年级《乘火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教材提供乘火车的情境。由于农村很多孩子对于火车不了解,没有坐火车的生活经验。对于教材里面提到的“车厢、节”这些词语难以理解,要利用这个情境理解几个几用乘法列式有一些难度。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重新设计一个生活化、贴合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将生活经验迁移到数学知识中,更加好地理解几个几用乘法计算的数学本质。借助生活经验把无形的数学数量关系转化成有形的看得见的生活实例,从而理清解题思路。能够根据熟悉的情境更加好的理解数量关系,并画出线段图或者实物图对解题方法说为什么这样列式的道理。

再如,教学五年级《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这一课时,引入讨论话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精打细算”,站在数学的角度上如何理解“精打细算”?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讨论,认识到“精打细算”是数学探究的本质,能够准确的描述数量关系。借助元、角、分,将“元”“角”细算到“分”,在竖式中表达与“细算”的关系,整节课紧扣“精打细算”这个情境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创设情景,为数据赋予真实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数据换算的意义,以及建立数据换算与竖式各部分之间关系的链接,为添“0”做出符合数据在真实情境中的意义解读。抽象的算理讲解对部分学生认知有一定的困难,他们更愿意接受图、表等形象化的画面理解抽象数据,理解计算的算理。借助“细算”里面的“元、角、分”将思维可视化,为抽象思维助力,形成内在的知识体系。

二、创设“故事化”情境来说理

用猜谜语、小故事引导学生思维,转化成教材中的新知识点,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兴趣。

例如:教学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利用“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入。课一开始,老师让学生看一个视频《孔融让梨》,孔融分到了小梨,哥哥分到了大梨。接着老师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梨,让学生跟老师分一分,学生看了视频自然而然会将大的梨给老师,小的留给自己,这时老师适时说:老师要爱护小朋友,我把大的给你,小的留給我。有的学生会说,我们要尊敬老师,要把大的给老师,小的给学生......在分梨的过程引发“矛盾冲突”,提出问题—“如何分才公平?”这一本质性问题,学生带着这一本质性问题兴致盎然的探究新知。结合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分数的本质概念(平均分)迁移类比,感知分数概念的表象。在具体情境与学生的直观比较操作中理解分数概念的本质属性。

这时学生提出老师分一个大梨的一半,一个小梨的一半,学生也是一样。在这个情境问题中更加感悟到老师和学生分别分到大小梨的各一半,进一步体会感悟“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这一教学难点。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际情境里主动建构知识,对于分数的概念更加明晰。学生在情境中充分感知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对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建立了联系,正确把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因果关系,学生也能说出分数概念的“形成之理”。

三、创设“现场化”情境来说理

数学教学将概念性较强的抽象知识具体化,根据学习特点,引导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数学问题引入到游戏、现场感极强的情境中,提高学习主动性,活跃气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学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六年级《比赛场次》一课中,我们可以把教学问题“现场化”展示。将课室“变身”为“表演场地”。课伊始,请一部分同学站到讲台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站在讲台上的人(教师和学生)必须两两握手,其余同学数数一共要握手多少次?一开始学生跟这个握手,又跟那个握手,整个场面比较混乱。下面观察的同学提出问题:这样握手数都数不清楚,太乱了。这时老师适时提出一个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在握手的时候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呢?同时让观察的同学也能够很好的数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第二次握手。握完手后,再次让学生想想:刚才的握手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观察探究思考......整节课紧扣学生的表演探究新知。创设学生身边的情景,方便观察,更加提供可探索的空间,在寻找答案的同时,也培养了观察、思考能力,更为寻找规律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借助列表、画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为学生说知识的“证实之理”做准备。在观察中体验学习数学乐趣,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四、创设“图像化”情境来说理

现代化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通过微课、音视频、三维动画等方式,其生动有趣、直观易懂、快捷方便等优点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图像化”的情境创设显得重要且必要。

结语:

数学教学中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要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富有“数学味”的情境。合理、合适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能依据情境找到数学知识的生长点、延伸点、说理点。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是现在数学教学所需要的。

猜你喜欢
说理情境创设
检察法律文书说理现状分析
论法院判决书的说理
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我国民商事裁判文书中的证据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南海外交战:“说理”“论法”并重
答案并非思考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