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融合

2022-03-03 16:38李莫日格吉乐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李莫日格吉乐

摘要:在我国小学教育阶段,语文的学习是重中之重,语文能否学好,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语言能力的运用与人文素养的完善,而在语文学习中,传统文化的学习由于小学生群体的年龄较低、其自身复杂等因素存在许多天然的困难。如今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已成为广大小学语文语文教师值得思索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此尝试做出一些解答以为传统文化的小学教学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教学;语文教学

引言: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珍贵的历史结晶,其蕴含了包括爱国、孝道、仁义等等许多优秀的中国传统道德思想。通过在小学教育阶段弘扬这些优秀思想对于塑造小学生的良好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进行传统文化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往往都弘扬了一个时代较为珍贵的历史文化【1】,以作为传统文化瑰宝的唐诗宋词为例,许许多多的诗词都寄托了创作人的某方面宝贵精神,对于教育后人有着极大的文化价值。如文天祥所作的名篇《过零丁洋》为例,其“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绝唱就表达了一个爱国志士面对死亡绝境的一往无前。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成熟,通过让学习这些爱国诗词,领会其中的爱国精神,对于学生理解国家概念,从而培养学生们的爱国、奉献精神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有利于小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在物质获得巨大发展的当代社会,在资本的驱动下,为了迎合大众的消费倾向,许多娱乐公司向历史文化动刀,进行加工,批量生产快餐式的文化产品的现象盛行。诸如李白、杜甫等历史人物形象被扭曲、篡改,并通过电影、动画等形式宣扬。这些经过二次加工的历史文化产物虽然更符合当代人的口味,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历史。而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往往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面对这些经过二次加工的历史人物很容易使学生对历史形成错误认识,造成先入为主的影响。长此以往,学生无法铭记正确的历史,那些在历史事件中,为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优秀文化也会随着凋零。因此,小学阶段作为小学生学习、了解历史的起步阶段,语文教师有必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宣扬,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孩子普遍对于枯燥、无聊的文本学习缺乏兴趣,而在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往往具有晦涩难懂的特点,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融入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有效地教学必须要改进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通过兴趣教学激发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学习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传统文化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导者、引领者【2】。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一是创新教学方式,在语文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强调语文教师的权威式教学,语文教师占据着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学生仅是学习的参与者,这显然违反了孩子的天性,叠加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形式如文言文、古诗词又较为隐晦难懂。这就导致了这种学习模式下,小学生的兴趣不高。因此,要变革语文教学模式,就必须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其兴趣开始。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古诗词教学中尝试用小组学习模式和探究性教学的方法,通过语文教师逐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小组模式下的学生互相探讨,逐步掌握诗词的意境、感情。二是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更多的使用道具教学,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认知感。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学生仅仅通过文字与语文教师的语言理解文章的内容,这提高了学生对于理解真实情景的难度。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种道具来视觉化的为学生演示情景。比如,在学习李白的《赠汪伦》时,作为一首送别诗,这首诗表现了创作者李白对于友人汪伦送别自己的感激之情,表现了友谊的珍贵。为加强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进行相关的的动画展示,便于学生切实的理解创作者的心境。相比于传统的文字教学,利用道具、视频进行一个视觉上的展示,对于学生而言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触发他们的同理心。

(二)培养学习传统文化的教学氛围

要更好的教学学生领悟傳统文化不能仅停留在课堂的教学上,还要建立起学生群体中学习、热爱传统文化的氛围。原因在于人类作为一种情绪动物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心情影响,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同样如此,只有身处于热爱、追求传统文化学习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持久。因此要保证学习的效益,要保持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就必须在班级中建立起起持久的学习氛围。首先,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装扮教学环境,增加传统文化在学生周围的存在,比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建立传统文化黑板报、张贴诗词名言作为班级装点等等。其次,学校还可以定期举行班级传统文化才艺比赛,用过戏剧演出、诗词竞赛等形式激励学生们学习专研传统文化。最后,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建立诗词爱好小组、戏剧爱好者小组等小团体在平时生活中共同进行交流、钻研传统文化。总而言之,通过种种形式,学生们可以建立起持久、积极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这对于帮助学生们持久的进行传统文化学习具有极大的益处。

(三)开展教学社会实践,增强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要让学生切实的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就不能让传统文化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校园内。在进行相应的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后,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体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而真正对学生的行为认识产生切实的影响,而不是仅停留在口头上。比如在学习了《孟母三迁》的故事中,这是一个讲述了孟母为孟子教育前途而多次搬家的故事,同时也强调了一个人周边环境对与其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力。这些道理要确实的让学生明白仅依靠课堂上的讲述并不容易,为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真实案例资料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其中道理,并让学生在观看影片后,写下自己的观影心得。又或者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游览烈士陵园、革命事件博物馆等爱国教育基地,让学生们通过革命事迹了解宝贵生活的来自不易,从而加强爱国精神建设。

(四)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的传统文化学习

要发挥学生在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导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教学责任的退让【3】。作为学生教学过程中的引路人,语文教师要承担学生学习中的纠正人,引导者的责任。一方面指点学生正确的认识与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缠身错误的理解时,做出及时地纠正。比如在学习论语时“子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原意是斥责那些得到君主宠信的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迷惑君主做出错误的决定。但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小学生而言,很容易理解为贬低所有的女性的言论。针对这点,语文教师需要做出及时的解释,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人的言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两方面的工作有效的避免学生的错误理解,其一是加强与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交流,实时了解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与进度。其二是有目的性的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符合时代的、积极的作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大众文化迅速发展的当下,学生们面对各种信息流的冲刷,因此面对思想未成熟的小学生的小学阶段教育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因素与语文课堂的正确融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人、教育人的功能,培养小学生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建立良好、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要实现这点,依赖于小学语文教师群体的不懈努力与群众智慧。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情况选择并制定合适自己的学生的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红. 如何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19, 000(016):621-622.

[2] 李君.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2021(2017-5):284-284.

[3] 吴学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 华夏教师, 2021(25):2.

[4] 王万科. 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 新课程(教研版), 2019.22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课堂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