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研究

2022-03-03 00:31周芬芬
文学天地 2022年1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教育策略小学语文

周芬芬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不仅需要传授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增强学生学科精神品质。为此,本文尝试在小学语文阅读构建情感教学模式,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教育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而作为小学阶段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语言应用与建构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质。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情感教育工作难以开展,无法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明确指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指的是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的基础,人文性指的是在语文可以对学生的品质、意志、情怀、道德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1]。小学语文阅读材料比较丰富,仅仅只是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难以深入文本。因此必须通过情感教育,发挥语文的人文性作用,体会文本的内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学者夏丐尊曾说:“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由此可见,教育与情感之间具有非常重要的联系。所谓情感教育,实际上指的是个体的生命在教育影响下不断突破,走向新的高度,换而言之,就是通过调动个体情绪机制,使生理机制与思维机制共同发挥作用,让个体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情感教育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二是培养通过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学生阅读体验,体会文本的内涵[2]。

所以,情感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熏陶、感染,让学生的情感出现变化,或者是激发出新的情感,利用情感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并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的充足感、成功以及愉悦感[3]。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教学原则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部分老师、家长难免会注重学生的分数,也导致了语文教学忽略了情感教育。但语文学科的特殊性,相比其他学科在情感教育上更加具有优势[4]。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则是明确指出了学生终生发展以及适应社会的关键能力和品质,包含了智育和德育两个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在保证学生成绩基础上,也需要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让情感教育对学生品质和人格产生影响,因此提出了以下的教学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呼唤“人”的回归

新课改一直强调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每个学生都有多个方面发展的潜能,情感教育可以为学生未来进入社会或从事职业时提供一个健全的人格,因此在语文情感教育中需以学生终生发展为目标[5]。

一是鼓励个性的发展,让学生在阅读中读到“自己”,在生活和学生的个人体验之间找寻一个契合点,进行有差别、个性化的情感教育。

二是注重情感评价,作为课堂组织和引导者,教师需要以积极的情感,理解、赏识的态度来评价学生,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是强化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深入文本,积极思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二)以教师为主导,提升理性情感教育能力

开展理性情感教育就得转变教育理念,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师课堂上应当如导演一般,引导学生进入课堂的剧情,调动学生的感情,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心灵。另外,教师还需具备过硬的基础,总结文本作业表达的情感,采用理性的教学方法,发挥教师在情感教育的作用。另外教师应当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将自我情感成长为一种教育理念,教会学生语言文化知识,并成为学生精神世界里的情感导师。

(三)根据文本设定情感教学目标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需要设定情感教育目标,教学目标设计需要体现学生的情感、美的体验、思维的提升等多个方面。虽然情感教育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但是必须要强调的是情感教育需要精准把握和细腻分析文本字里行间抒发的情感。因此在设定情感教育目标时要体现层次性和分寸感。

三、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策略

(一)创造生动的阅读教学情境

阅读教学活动的实质是师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若语文课堂缺乏生动性,学习的气氛就会变得沉闷,课堂教学内容将会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将难以从语文阅读学习中感受到积极的情感能量。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创造丰富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情境创设过程如下:一是利用PPT导出与西湖相关的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诗词中的具体意象。二是利用是视频动画让学生感受水波潋滟的西湖初晴的美景,从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对于西湖美景的热爱。最后则是让学生在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后对诗句进行解读,将诗歌中美景储存在脑海中,从而积累审美素养。

(二)挖掘积极的情感教学因素

挖掘语文教材的情感教学因素也是开展情感教学的重要方法,但文本中蕴含的情感通常都是比较抽象,小学生的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有限,难以发现其中的情感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就需要做足准备,从教材文本词汇、内容、涉及课外知识点等进行挖掘,探索学生的情感诉求。以一年级《小壁虎借尾巴》为例

教学片段:揭示课堂主题,回忆之前学习写“谁干什么”课文。

学生1:乌鸦喝水。

教师:这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课文,真聪明。

学生2:小猴子下山。

教师:这是我们本学期学的课文,记忆正好!这些课文的题目都告诉了我们“谁干什么”。

学生自主阅读,找出这三个自然段的写法,并回忆之前的文章。

学生3:《棉花姑娘》,先写“谁来了”,然后再写“棉花姑娘说的话”,最后写“谁的回答”。

学生4:还有《小猴子下山》也是一样的。先写小猴子有什么,再写看到了什么,最后写丢掉了什么,去拿了什么?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记得很清楚,你们比一比,这样会学得更多。

(三)开展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活动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也能进一步增强情感教学的丰富性。比如在学习祖国大好河山的内容时,引导学生用笔勾勒文本的内容,让学生想象其中的风景。在比如学习叙事类型的内容时,则可以安排学生表演,通过情感转移形成自己独特思辨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开展《传統节日》阅读教学时,结合“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传统节日活动的趣事,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再比如阅读《揠苗助长》时,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于寓言的感悟,笔者在学生阅读前就提出了问题:谈一谈生活中类似的情况?说一说寓言包含的哲理。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散思维思考,从中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对塑造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有深刻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育开展情感教育,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任务,促进教师形成“立德树人”课程发展观。本文提出构建阅读情境、挖掘情感素材以及开展多元活动等多种教学手段,有助于调动学生情感积极因素,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

参考文献

[1]曾晓丽.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1(9):92-92.

[2]徐春霞.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6(23):2-3.

[3]朱亚辉.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5(27):2-3.9704EEE8-193B-4017-965D-ADA8664D8A2D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教育策略小学语文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