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提问有窍,对话有效”课堂的构建

2022-03-03 05:53邱秋红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对话提问教学方法

摘 要:提问和对话这一互动方式普遍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文章从把握发问时机、提高问题质量、控制问题数量等方面,阐述“提问有窍”课堂的构建策略,从营造“对话”氛围、传授“对话”方法等方面阐述“对话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对话;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1-0046-03

引  言

小学数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以提问和对话为主,并贯穿于课堂始终[1]。提问教学是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引发學生对该情境的认知冲突、信息收集、探索行为和结果表达[2]。对话教学是师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的前提下,通过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对话,在师生经验共享中促进共同发展的教学形态[3]。提问和对话是引导学生思维活动的航标,是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较弱、注意力易分散、思维想象目的性较差。因此,在课堂提问中何时何处问什么,在课堂对话中如何引导学生在“为什么”层面上探究,构建有效的“对话”情境,是培养低学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4]。目前,小学低学段数学教学中的提问和对话互动仍存在诸多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中注重优化提问技巧,构建有效对话情境,提高教学质量。

一、优化问题设置,引导思维认知

(一)把握发问时机,适时巧问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决定着学生领悟知识和思维发展的深度。优质提问的核心之一在于教师能够把握最佳提问时机,以免出现过早提问导致启而不发、过迟提问而问题已解决的现象[5]。

1.问在知识关键处,有的放矢

知识的关键处即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择重点而问,确保学生把握知识要点;迎难点而问,有效协助学生理清思路,做到问出重点、问透难点。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的相关知识时,点数与段数的理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难点。于是,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①几段和几棵有不一样吗?差别在哪儿?②树种在哪里?③点和段有什么关系?这三个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思考问题的关键点,层层分析,最终抽丝剥茧,突破重难点。

2.问在思维受阻处,豁然开朗

在课堂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在无疑处设疑,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于无疑处思疑。在教学二年级“解决问题”时有这样一道题:一根绳子长200米,李叔叔先用去40米,又用去50米,现在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大多学生这样计算:首先得出40+50=90(米),然后得出200-90=110(米),最后200-110=90(米)。笔者追问:“还有更好的算法吗?”学生有点茫然,思维受阻。然后,笔者拿出一根绳子,边演示边追问:“我剪去4厘米,它比原来短了多少?”学生回答:“4厘米。”笔者继续追问:“我再剪去3厘米,现在一共短了几厘米?”学生异口同声:“7厘米。”通过演示和层层追问,学生终于明白了:这根绳子比原来短的米数就是用去的米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笔者于无疑处质疑,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使学生豁然开朗。

3.问在知识梳理处,总结升华

要想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就要善于提问,使学生产生探究欲望,并且能够有依可凭,有桥梁和阶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因此,教师必须设计能使学生进行系统性思考的问题,如此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有全面性认知。以“找规律”这一课的教学为例,找规律并不难且很有趣,因此,学生兴趣高涨,难的地方在于从哪儿找出规律。于是,在小结时笔者问学生:“你今天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找规律。”笔者继续追问:“你们都从哪儿找到规律?”学生纷纷回答:“数字、图形、声音、动作、颜色、形状、大小。”笔者根据学生的回答绘成一棵智慧树,帮助学生总结这节课重难点。

(二)提高问题质量,正确引问

教师要设置高质量的问题,不要设置只能让学生回答“对”与“不对”和“是”与“不是”的问题,尽可能地设置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将教材理解透彻。以一年级上册的“认识图形”的相关知识为例,首先,笔者给学生展示情境图:魔方、粉笔盒、书本、足球、鼠标垫、篮球、乒乓球、笔筒。然后,笔者问道:“谁能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呢?”学生纷纷举手,回答了多种分类方法,如按颜色、物品功能分类。但有的学生分不清楚魔方是作为学习用具进行分类,还是作为玩具分类。笔者思索片刻后补充问道:“这些是根据它们的作用进行划分的,大家能否按它们的形状再分一分?”经过循循善诱的提问,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分类方法,而教师的教学也不会偏离重点。

(三)控制问题数量,适度设问

教师在每节课提问的问题要讲究科学性、合理性。问题过多就会导致互动流于形式,学生思维过于活跃,难以使其进行有效的思考和形成整体认知。问题过少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使学生达成认知上的共识。

比如,以教学“估算”相关的知识为例,笔者提问:“播放电影《长津湖》的某影院有241个座位,一到三年级来了1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139人,这些同学同时看电影能坐得下吗?” 这道题中,数字121可估为120和130,139可估为130和140,叠加起来就有四种组合的可能估法,如果教师对每种估法都问“估得合理吗?”,会使学生抓不住重点。因此,笔者只是重点提问学生两个数都估大或都估小这两种策略的合理性。

二、对话有效,创设对话情境,提高思维品质

(一)营造对话氛围——形成问题意识

师生、生生在对话课堂里既要平等、尊重,又要鼓励、信任。学生只有在友爱的学习活动氛围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把。因此,教师要营造和谐、真诚、宽松、活跃的对话氛围,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心灵对话——使学生敢问

教师只有真诚敞开心扉,用心和学生交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与教师的“零距离”,鼓励学生在问或答中拓展思维,才能使其解放思想,真情“对话”,把内心最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以一个具体的情景题为例,笔者提出问题:“一艘小船最多载重20千克,现有重15.4千克的小猴子、重2.36千克的兔子、重2.15千克的鸭子各一只,它们能一起过河吗?”多数学生列出算式15.4+2.36+2.15=19.91(千克);19.91千克<20千克,得出结论“可以一起过河”。只有一位学生表示有不同的观点,笔者微笑着对他说:“对于这道题你有什么疑问?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吗?”他说:“老师,这道题目有意义吗?”笔者感到惊讶,并鼓励他继续分享观点。这位学生继续说:“这道题应该考虑我们的生活经验,我觉得三种动物的质量应该大于20千克,然后结果还是可以一起过河,因为鸭子会游泳,它可以自己游过去。”笔者这才认识到这道题存在常识性错误。由于师生关系和谐,学生保持放松的心态,从而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趣味对话——使学生想问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把自己当成“长大的儿童”,把数学看成学生的“玩具”,让学生爱上数学。比如,在教学“数字编码”时,在介绍身份证号码的编码特点后,学生发现枯燥冗长的数字后面隐藏着这么多秘密,立即对各类数字编码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掘和分析身边的数字秘密。学生提出了各种问题:“我的学号有什么规律?”“爸爸的车牌号有什么特点?”“我家的邮政编码有什么含义?”“学号里为什么保留了班级号,却把年级号用入学年份替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索这些知识点,通过由此及彼的延伸,让学生主动围绕生活中的数字编码提出各种问题,将较为枯燥的编码学基础知识教学转化为探秘推理的趣味课堂。

3.明确目的对话——使学生善问

低龄儿童的知识储备量不足以支撑提问和对话的严谨性、逻辑性,甚至呈现为随意性。这个阶段正是培养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和提出创新问题的大好时机。教师如果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实施教学,定会事半功倍[6]。题眼是知识的记忆和再现,具有很强的命题价值。一旦明白了题眼,学生的思路便清晰了。

以“秒的认识”的教学为例,教师帮助學生明确了题眼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众多问题,如一秒有多长?秒和分、时之间有什么关系?生活中,秒在哪些地方会用到?渐进的系列问题可以强化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使其积极地投入学习中,主动进行思考。

(二)传授对话方法——促进问题意识发展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启动思维去探索。学生只有将思维始终处在不断解决新问题情景和原有认知构成的矛盾的良性循环中,才能进行创新学习。

1.自我对话,提出不解之疑

自我对话即与自己交谈,不断完善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教师要构筑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过程和活动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在自我对话中反思、质疑,学会设问,形成问题意识。例题:“苗苗幼儿园买来334千克西瓜,平均每天吃48千克,这些西瓜可以吃多少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334÷48=6(天)……46(千克),得出结论“这些西瓜可以吃6天”。笔者让学生在课下继续思考。第二天,有学生告诉笔者:“老师,我昨晚思考了很久,我认为某某同学对这一道题的解法是错误的,因为334÷48=6(天)……46(千克)剩下的46千克难道不够再吃一天吗?如果不吃浪费多可惜,我认为得用进一法得出吃7天。”于是,笔者把他的不解之疑交给了全班学生。学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不够吃不等于不吃。”有的学生认为:“题目中是平均每天吃48千克,也就是有些天小朋友吃的西瓜可能超过48千克,有些天小朋友吃的西瓜低于48千克。”学生带着这个不解之疑进行自主探索,碰撞出新的观点。

2.生生对话,表达求异之疑

在“对话式”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充分重视生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他同学之间的讨论。当遇到难题时,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深入思考的机会,让他们各抒己见,为他们提供锻炼发散性思维的机会。遇到容易混淆的易错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沟通、互相辩论,为他们提供思维碰撞和交融的机会。

以教学“小数的性质”这一知识点为例,笔者开始提出一个小问题:“电影《长津湖》票价为42元和42.00元,大家觉得这两个票价数目相同吗?”笔者让学生和同桌讨论。学生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如“肯定是一样的,都花了42元钱。”也有学生对答案无法达成共识,如“写的数字都不一样,小数点不一样,好像也不一样。”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言说”“倾听”“质疑”和“争辩”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增强学生学习的专注力。

3.生本对话,发现创新之疑

小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同样需要增强数学阅读能力。在大量数学书籍的熏陶和滋养下,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能力,以及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生本对话强调学生凭借经验,在对文本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发挥个性。因此,教师要创造性理解生本对话,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比如,在教学“三角形三边关系”时,笔者让学生自己先预习,并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差必定小于第三边,而且如果已知两条边的和,那么第三边的取值是大于另两边的差而小于另两边的和。”笔者鼓励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并表扬学生勇于质疑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结  语

合理有效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在不断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对话和沟通使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良好沟通和对话的前提是善于提问、敢于提问,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重优化提问技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效开展师生之间的对话,以提升对话品质。

[参考文献]

邝孔秀,胡娟淼,姚璐,等.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教学质量的策略探析:基于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与普通教师的课堂“提问”教学比较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38(06):27-30.

常代代.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调查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0.

周健.数学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的特征分析[J].名师在线,2019(26):26-29.

闵钰婕.基于儿童阅读心理小学教辅书的视觉再设计[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8.

杨国钢.提问有追踪 思维见深度:深度追问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探究[J].天津教育,2021(27):60-61.

王国才.引导深度对话 培养数学思维[J].小学教学研究,2021(10):52-54.

作者简介:邱秋红(1977.7-),女,福建仙游人,任教于莆田市第二实验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对话提问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