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娇
甲亢全称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般是由于甲状腺合成及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的,造成患者的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机体代谢亢进,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主要有硫脲嘧啶类药物、β 受体阻断药,不同的药物对于患者有不同的疗效[1,2]。本次探究实验主要研究甲亢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甲巯咪唑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将单一使用甲巯咪唑治疗与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甲巯咪唑联合治疗进行对比分析,为更好地进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具体情况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2020 年收治的50 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国际卫生组织对甲亢的诊断标准予以诊断,且均符合诊断要求。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25 例。研究组男11 例,女14 例;年龄22~79 岁,平均年龄(55.36±11.13)岁;合并症类型:高血压12 例、糖尿病13 例。对照组男13 例,女12 例;年龄20~74 岁,平均年龄(54.73±11.58)岁;合并症类型:高血压13 例、糖尿病12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实验中的所有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生化指标等综合检查,符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制定的《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②患者的精神正常,可以流畅的与人交流、沟通;③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患者患有心脏类的疾病;②患者在患有甲亢的基础上患有肿瘤以及其他的免疫系统疾病;③患者有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的用药史;④患者对于本次实验中使用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甲巯咪唑过敏。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口服甲巯咪唑治疗,初始剂量为3 次/d,10 mg/次,疾病得到控制之后,酌情调整剂量,可调整至5 mg/d。治疗1 个月。
1.2.2 研究组 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甲巯咪唑联合治疗,甲巯咪唑的服用方式与对照组一致,给予患者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 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 次/d。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甲状腺指标水平以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1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包括IL-2、IL-6,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将抽取血液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之后,分离出血清,低温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2 及IL-6 水平。
1.3.2 甲状腺指标 包括血清TT3、TT4、FT3、FT4水平,在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均空腹抽取静脉血,将抽取血液使用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之后,分离出血清,低温保存,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相关甲状腺指标水平。
1.3.3 治疗效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清TT3、TT4、FT3、FT4含量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血清TT3、TT4、FT3、FT4含量较前下降≥3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改善或无改善,血清TT3、TT4、FT3、FT4含量下降<30%或反增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4 不良反应 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IL-2、IL-6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2、IL-6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IL-2、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
表1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甲状腺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T3、TT4、FT3、FT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T3、TT4、FT3、FT4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TT3、TT4、FT3、FT4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甲状腺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甲状腺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n(%)]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仅出现1 例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各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0%。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多,人类致力于各种药物的研究,药物的种类在不断地增加,但是不一定每一种都适用。甲亢的治疗原则为控制高代谢综合征,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主要是使用抗甲状腺的药物[3-5]。甲巯咪唑为抗甲状腺药物之一,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从而阻碍吸聚到甲状腺内碘化物的氧化及酪氨酸的偶联,阻碍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合成,该药用于各种类型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包括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病)、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甲状腺癌。部分患者在使用甲巯咪唑之后可能会引起皮疹、皮肤瘙痒、呕吐,严重副作用可能会导致血液系统异常以及肝炎。还原型谷胱甘肽是由甘氨酸残基、谷氨酸、半胱氨酸组成的药物,可以由人体细胞质内自然合成三肽成分,使得人体内细胞生物功能的作用得到维持,该物质参与体内三羧酸循环过程,广泛存在全身器官,且对机体糖代谢的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影响了机体细胞代谢过程,此外还原型谷胱甘肽可加强胆酸的代谢功能,保护肝脏的合成、解毒等作用,促进消化道吸收脂肪,预防肝损害[6,7]。将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甲巯咪唑联合应用于甲亢的治疗过程中,甲巯咪唑可以抑制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进机体部分抗体的产生,提高其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将还原型谷胱甘肽与甲巯咪唑联合应用于甲亢的治疗中,患者的恢复情况更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