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诗雅 余 楷 王新昌
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和肌肉慢性炎症为特征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其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四肢近端肌无力、肌痛和特征性皮损,多伴有血清肌酸激酶升高,可出现特异性自身抗体。肌电图表现为肌源性损害,MRI 可见肌肉炎症水肿,束周萎缩是皮肌炎肌肉病理的特征性表现[1]。目前皮肌炎没有根治的办法,西医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为主,长期使用出现较多的不良反应[2]。中医中药在皮肌炎的治疗中独具优势,与西药联合使用能更有效地改善病情,并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但是目前中医药治疗皮肌炎多以个人经验为主,组方用药参差不齐。因此,本文通过归纳多个数据库建库至今中药复方治疗皮肌炎的相关文献,通过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手段,对中药复方治疗该病的内在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更加全面的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1.1 检索方法 全面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维普4 个数据库。设置检索时间为建库—2021 年7 月。将检索词设置为:#1 分别以“皮肌炎”“肌痹”“皮痹”“DM”“炎症性肌病”为主题词进行检索;#2 以“中医”“中药”“中医药”“中草药”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策略为:#1 和#2。
1.2 文献纳入标准(1)明确诊断为皮肌炎;(2)运用中药复方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肌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经验、医案等文献;(3)中药复方详实,明确记载药物种类、剂量的文献;(4)中药复方服用方法为口服的文献。
1.3 文献排除标准(1)以西医治疗为主或合并使用针灸、推拿、穴位注射等治疗方法,无法判定中药复方疗效的文献;(2)理论探讨、动物实验、综述、研究进展等无详实中药复方记载的文献;(3)中药复方药物种类或记载缺失、不完整的文献;(4)重复发表或中药复方药物组成完全相同的文献只纳入资料最详实的一篇。
1.4 数据录入 双人双机将纳入文献中所载的中药复方信息独立录入Excel 2019,并交叉核对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建立中药复方治疗皮肌炎数据库。
1.5 数据规范化处理 对中药名称、类别、性味、归经进行规范统一,以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第九版)《中药学》[3]为规范,未在其收录范围的,以《中国药典2020 年版》[4]《中药大辞典》[5]《中华本草》[6]为准。例如:将“龟板”规范为“龟甲”,“怀山药”规范为“山药”“元参”规范为“玄参”。对于采用不同炮制方法但功效基本相同的同一味药物,仅计为一味药,如生白术与炒白术。功效有较大差异者,如生地、熟地,则分开录入。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1)运用Excel 2019 统计所载中药的频次、类别、药性、药味、归经等的频数情况;(2)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 对中药进行关联分析,设定最小前项值为2,最小支持度为15%,最小置信度为80%。支持度指两种药物在所有处方中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指一种药物出现时,另一种药物同时出现的概率;(3)运用SPSS Statistic 25.0对使用频次≥20 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组间联接的聚类方法,测量区间选择皮尔逊相关性。
按照上述检索方法,初步检索到文献869 篇,依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文献99 篇,共获得治疗皮肌炎的中药复方125 首,中药268 味。
2.1 药物频次统计 所涉及的268 味中药使用频次共1689 次,其中使用频次≥20 次的药物共20 味。除甘草外,使用频率最高的是黄芪,共使用67 次,后依次为茯苓、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白术等。见表1。
表1 中药复方治疗皮肌炎高频药物(频次≥20)
2.2 药物类别统计 对268 味中药进行类别统计,可分为19 类。将各类药物按药味数由高到低排列,排名前6 的药物类别(药味数≥12)分别是清热药、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祛瘀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见表2,图1。
表2 中药复方治疗皮肌炎药物类别统计
图1 中药复方治疗皮肌炎药物类别雷达图
2.3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对268 味中药进行性味、归经统计。其中药性可分为寒、温、平、凉、微温、微寒、大热、热8 大类(见表3)。药味可分为苦、甘、辛、酸、微苦、咸、涩、淡、微甘、微酸、微咸11 种(见表4)。归经涉及12 脏腑,归经频次以肝经为最,肺、胃、脾次之(见表5)。
表3 中药复方治疗皮肌炎药物药性统计
表4 中药复方治疗皮肌炎药物药味统计
表5 中药复方治疗皮肌炎药物归经统计
2.4 高频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 软件Apriori 算法对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定最小支持度为15%,最小置信度为80%,最大前项数2,共得出10 条关联规则药对组合(见表6)。使用Cytoscape 对中药组合进行关联规则网络可视化展示(见图3)。
图2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雷达图
图3 中药组合关联规则网络可视化展示
表6 中药复方治疗皮肌炎药物关联规则分析
2.5 高频药物系统聚类分析 运用SPSS Statistic 25.0 对所有处方中使用频次前20 位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聚类树状图,根据树状图对中药进行分类,共提取到4 个聚类方。见表7,图4。
表7 皮肌炎聚类方药物组成、功效及主治
图4 中药复方治疗皮肌炎高频药物(频次≥20)系统聚类树状图
皮肌炎属中医“肌痹”“皮痹”和“痿证”范畴。《素问·痹论篇》[7]认为该病主要是在夏秋季节感受外邪所致,并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的病因病机。《华氏中藏经·卷中·论痹》[8]云:“痹者,风寒暑湿之气中于人,则使之然也。”认为痹症亦可感受暑热之邪而得之。《内经》[7]记载该病内传可造成肺脾两脏功能失调。到末期,肺热叶焦,则发为痿躄;脾失运化,“大经空虚,发为肌痹,传为脉痿”。“痿证”是皮肌炎的最终归宿。范永升教授认为肺脾气虚,气血生化乏源,不能温润濡养肌肤及肺络,久而出现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是皮肌炎的基该病机[9]。王萍教授认为该病外因当责之于风寒湿邪侵袭,内因当责之于七情内伤,外感内伤日久化热或生寒侵袭脏腑,瘀阻肌肉经脉,阴阳失调,合而为痹,其病位在脾在肌,波及脏腑在肺和脾,日久及肾[10]。刘健教授认为正气不足是该病发生的内在基础,热、毒、湿、瘀为致病之标。病位主要在肺、脾,并与肝、肾相关[11]。
总之,根据经典中的记载以及目前大多数医家的观点,皮肌炎总属本虚标实之证,前期病位主要在肌表和肺脾两脏。本文所选文献记载的都是临床上治疗皮肌炎的验案,通过数据挖掘,大体可以总结出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原则和用药规律,为医家临证提供反馈和参考,现分析如下。
3.1 中药频数及类别分析 从药物频数统计看,黄芪在治疗皮肌炎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黄芪有补气升阳,生津养血之功,亦能利水消肿,行滞通痹。《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认为“黄芪之用,专能补表,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故均入之”。茯苓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雷公炮制药性解》认为“茯苓色白,是西方肺金之象也。味淡是太阳渗利之品也。味甘,是中央脾土之味也,故均入之”。白术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神农本草经》记载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本草经解》认为“死肌者,湿邪侵肌肉也,术性甘燥,所以主之”。以上三药均能健脾胃而利邪湿。生地黄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神农本草经》记载生地“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作汤,除寒热积聚,除痹”。牡丹皮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赤芍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以上三药皆入血分而清热凉血。
从中药分类看,多运用清热药和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祛瘀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亦较为常用。可见,中药治疗皮肌炎既注重扶正固本,又注重祛邪安正。
3.2 中药性味、归经分析 药性分析显示,治疗皮肌炎寒性药物运用最多,温性、平性药物次之,总体用药较为平和,鲜见大寒大热之品。药味分析显示皮肌炎用药主要以苦、甘、辛味药为主。苦能泄、能燥、能坚,故能清热燥湿、泻火存阴,用以治疗火热证和湿证。甘能补、能和、能缓,故能补虚和中,缓急止痛,用以治疗虚证、痛证。辛能散、能行,故能发散邪气、通行气血,用以治疗表证和气血阻滞之证。
归经分析显示,药物归肝经者最多,归肺、胃、脾经者次之。肝主疏泄和藏血,能调畅气血。可见,皮肌炎多气血不畅。肺主气,能调节全身气机;肺主宣降,能开腠理,散表邪;肺主行水,能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可见,皮肌炎多有水液代谢失常。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素问·痿论篇》[7]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也”,而“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可见,气血不足是皮肌炎出现肌无力的重要原因。归经显示,皮肌炎的治疗注重气血的疏理调养和病邪物质的外排。
3.3 中药关联规则和系统聚类分析 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治疗皮肌炎常用党参、白术、茯苓配以黄芪补气健脾。可见对扶正补虚的重视。常用赤芍、丹皮、生地黄药对和玄参、生地黄药对以清热凉血,可见皮肌炎辨证多在血分。
系统聚类得到4 个常用聚类方。C1 方由“生地黄、牡丹皮、赤芍、白花蛇舌草、甘草、金银花、连翘”组成,有祛风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其组方原理类似于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在《温病条辨》中记载此方可用于“邪在血分而表实之证”。C2 方由“薏苡仁、牛膝、知母、黄柏、黄芩”组成,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有四妙之意。《成方便读》中记载四妙丸能“清热利湿,强筋壮骨,治肝肾不足,湿热下注而致的痿证”。C3 方由“茯苓、白术、黄芪、党参”组成,为四君子加减,是补气健脾之基本方。C4 方由丹参、鸡血藤、当归、白芍组成,其中“丹参一味,功同四物”,此为补血活血之基本方。4 个聚类方反映的皮肌炎常见证型有风热犯表,热邪伤营证,湿热壅滞,热毒炽盛证,脾胃气虚,水湿内停证,营伤血亏,瘀血阻络证。
总之,从本次数据挖掘的结果来看,目前临床上治疗皮肌炎以“攻补兼施”为原则。重以黄芪补气药物的运用,印证了皮肌炎“本虚”的病机。重视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活血化瘀,反映了皮肌炎在发生发展中“热、风、湿、瘀”的病理特点,印证皮肌炎“邪实”的病机。从卫气营血辨证来看,皮肌炎辨证用药直达营分和血分;从脏腑辨证来看,皮肌炎辨证用药多在于肝、肺、胃、脾脏腑,注重气血的疏理和调养,有“治痿者独取阳明”的特色。组方用药多以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方、四妙丸、四君子、四物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而成。但本研究纳入文献数量有限,皮肌炎各种症状、舌脉、证型、治法、药量之间的规律未得以研究体现,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