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媛 徐建光 何雪云 万秀萍 林小花 王莉娟 郑临海
肝硬化是消化内科常见病,由慢性肝炎、血吸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等各种原因引起弥漫性肝脏纤维化、假小叶、肝内外血管增殖为特征的病理改变[1-2]。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代偿期无明显症状,失代偿期多因出现多种并发症就医,比如低钠血症,目前已证实与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相关[3]。Child-Pugh 分级是评价终末期肝病严重程度指标中比较经典的一项,后来有学者提出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该方法操作简单,评价客观多项,在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7]。临床工作中发现,大部分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会出现低钙血症,但其与肝硬化严重程度相关性的研究比较少。本研究收集近年来的临床病例,比较分析肝硬化患者MELD 评分、血钙浓度与Child-Pugh 分级的关系,以评估其临床意义。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6 月—2019 年12 月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患者138 例,男92 例、女46 例,年龄34~87 岁,其中血吸虫性肝硬化89 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29 例,酒精性肝硬化13 例,混合性肝硬化7 例(包含丙肝+血吸虫性肝硬化1 例,乙肝+血吸虫性肝硬化2 例,乙肝+酒精性肝硬化4 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2010 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8]中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同时存在急性肝功能衰竭、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恶性肿瘤、慢性肾脏病;其他可能引起低钙血症的相关疾病,如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急性重症胰腺炎及坏死性筋膜炎;随访期间非肝硬化死亡的患者。
1.3 方 法 患者入院后检测治疗前的血钙水平、总胆红素、肌酐、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等指标,并对患者进行神志判定,及时检测血氨水平,进而进行肝性脑病分期,常规行腹部体检及彩超检查,进行腹水情况分级。根据上述指标,对每例患者进行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分级5~6 分者为A 级,7~9 分者为B 级,10 分以上者为C 级[9]。根据CR、TBIL、INR 算出MELD 分值[10],R=9.6×log(CR μmol/L÷88.4)+3.8×log(TBIL μmol/L÷17.1)+11.2×log(INR)+6.4×(病因:酒精性为0,其他为1),结果取整数,R 值越高,风险越大,预后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的t 检验及单因素方差(One-way ANOVA)分析,变量的相关性用Pearson 相关性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风险因子,评价血钙浓度和MELD 评分及两者联合对于肝硬化患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P<0.05 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GraphPad Prism7.0 软件作图。
2.1 各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以Child-Pugh分级将138 例患者分为Child-Pugh 分级A 级患者(A 组)26 例,Child-Pugh 分级B 级患者(B 组)61例,Child-Pugh 分级C 级患者(C 组)51 例,以血钙浓度1.50~2.52mmol/L(正常范围2.10~2.70mmol/L)为标准,其中108 例(78.26%)患者血钙浓度低于正常范围,A、B、C 三组患者低钙血症例数(占本组比例)分别为6 例(23.08%)、51 例(83.61%)、51 例(100%),C 组患者血钙浓度均低于正常水平。三组患者血钙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肝功能分级肝硬化患者总胆固醇、肌酐、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临床资料()
表1 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临床资料()
注:A 组为Child-Pugh 分级A 级;B 组为Child-Pugh 分级B 级;C 组为Child-Pugh 分级C 级;与B、C 组比较,aP<0.01
2.2 各组肝硬化患者MELD 评分比较 A 组患者MELD 评分显著低于B 组和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患者MELD 评分低于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肝硬化患者MELD 评分比较(分,)
表2 各组肝硬化患者MELD 评分比较(分,)
注:A 组为Child-Pugh 分级A 级;B 组为Child-Pugh 分级B 级;C 组为Child-Pugh 分级C 级;MELD 为终末期肝病模型;与B 组比较,aP<0.05;与C 组比较,bP<0.05
2.3 肝硬化患者血钙浓度与MELD 评分相关性比较 MELD 越高,血钙浓度越低,两者呈显著相关性(r=-0.643,P<0.01),见图1。
图1 肝硬化患者血钙浓度与MELD 评分的相关性(n=138)
2.4 MELD 评分联合血钙浓度对肝硬化程度的预测效能 MELD 评分联合血钙浓度对肝硬化严重程度预测的ROC 曲线的AUC 为0.898(95%CI:0.861~0.938),明显高于MELD 评分(P<0.05),见表3。
表3 MELD+血钙浓度与MELD 评分对肝硬化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血钙浓度可作为判断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且简便易测,经济实用,因此对肝硬化患者应进行血清钙监测,对肝硬化治疗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和预测价值[11]。
MELD 评价系统[12],称为终末期肝病模型,包括血清胆红素、肌酐、INR 及肝脏病因指标,对各种类型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短期、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已用于非移植条件下的慢性肝病患者的管理,具有简单、客观、易于计算、可重复性等优点,其分值越高,肝病越严重,死亡风险越大,比CTP 评分更具有指导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4,13-14]。
本研究中,共有78.26%肝硬化患者存在低钙血症,其中肝功能A、B、C 级肝硬化患者低钙血症的比例分别为23.08%、83.61%、100%,可见低钙血症在肝硬化患者中普遍发生。随着肝功能分级的升高,MELD 评分越高,血钙浓度越低,肝功能差的B、C 级肝硬化患者MELD 评分明显高于A 级患者,血钙浓度显著低于肝功能A 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我们分析了所有患者血钙浓度与MELD 评分的相关性,发现血钙浓度与MELD 评分呈负相关(P<0.01)。
为了进一步解析血钙水平结合MELD 评分对患者肝硬化的预测效能,我们进一步应用了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了MELD 联合血钙浓度与MELD 评分的预测价值,结果显示,MELD 联合血钙患者肝硬化程度的预测价值进一步提高,MELD 联合血钙评分预测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98,显著高于MELD评分的0.859(P<0.05)。通常来说,当AUC 在0.8~0.9之间时,我们可以认为该评分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及准确性。因此,通过上述研究结果可以证明血钙浓度与MELD 评分结合后,更进一步提高了预测肝硬化患者严重程度的能力。
综上所述,肝功能分级越差的患者,血钙浓度越低,而MELD 评分越高预可能越差。由于本研究未对患者预后情况进一步随访,后续研究将对纳入研究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密切随访,进一步追踪分析血钙浓度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