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芳婧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城关镇中心小学,甘肃 庆阳 744500)
自2016年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新教材就很注重课型的区分,从三年级开始,教材开始设置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旨在区分两种不同的课型。课型不一致,课文所具有的教学价值也随之不同,精读课文重在一个“精”字,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进行精细化教学。略读课文重在一个“略”字,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致力于通过自主学习去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1]。目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部分老师不分课文类型,头脑中没有课型意识,将略读课文按照精读课文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干脆略读课文直接不教,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提高,语文素质也得不到提升。认识略读课文、探索略读课文教学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将从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课外阅读的关系,揭示略读课文的性质与地位,并结合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的编选与设置,探究略读课文的编选意图,从而更好地探究略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弱,故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的设置始于三年级。从三年级开始,教师应逐步通过略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与自主阅读能力。
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略读课文的数量分别为:7、7、7、7、6、7、9、5。精读课文数量分别为:20、21、20、20、20、16、18、12,略读课文占每册课文的总数比为:25.9%、25%、25.9%、25.9%、23.1%、30.4%、33.3%、29.4%。
总体上,略读课文的数量始终少于精读课文,但略读课文占每册课文总数的比重都大于20%,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可见,略读课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且随着年级的增长,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部编本教材编者对课文的精心编排,旨在唤醒广大一线教师对略读课文的重视。
从略读课文分布位置来看,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的分布位置基本稳定,主要位于精读课文之后,并且有其他相关略读课文进行接连设置。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位置布局,充分体现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两者的联系,不能割裂两者关系,以便更好地开展略读课文教学工作。从设置“阅读提示”来看,“阅读提示”是对文章做出的一个提点,或从文章内容,或从学习方法,又或从学习重点进行提醒。部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阅读提示”为: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们交流。即从阅读方法、文章内容进行了学习提示。此外,“阅读提示”还对作品出处、文章的时代背景等信息进行提示与补充。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最大的区别便是“阅读提示”这一版块的设置。精读课文前舍弃“阅读提示”,略读课文前则进行“阅读提示”的设置,“阅读提示”主要从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重点、文章背景知识补充等方面进行提示,以便学生能够进行略读,更好开展自主学习。“阅读提示”能够帮助教师选取教学点,确立教学要点,以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给予指导;能够给予学生方向指引,或是学习方法的指导、或是文章内容的提示,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阅读提示”对文章出处、时代背景的提示,往往能营造良好的情境,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具体的情境中去,促使学习效果的深化。
最后,略读课文无课后练习题设置。精读课文的学习重点主要体现在课后练习题的设计上,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精读课文的课后大概会设置2-4个课后题,课后练习题主要围绕“理解感悟”“积累表达”“拓展运用”三个维度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课后练习题不仅是辅助学生理解、深入课文,巩固、运用知识的工具,还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工具。相比之下,略读课文既没有安排识字,也没有设置课后练习题,为教师的略读课文教学增加了难度。
教材选文都有自己确定的文章体裁和文学体裁,文体不同则对应的教学方法不同,语文教学要依体而教,不能混淆各类文体,胡乱一通随意教学。诗歌教学重诵读,重意象、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力与鉴赏力;科普文、新闻等实用性文章则重信息的归纳、整理、总结,不重诵读。一般来说,文学体裁包括:神话、散文、小说、诗歌、童话等,文章体裁则包括: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四类文章,掌握略读课文文体类型对于确定教学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由教材略读课文的文体数量统计表(表1)可知,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略读课文各类文体均有涉及,涵盖范围广泛。从三年级到六年级,散文与记叙文一直是略读课文的重要文体,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去探索散文与记叙文教学,依体而教。其次,诗歌、小说、童话也是占据略读课文的重要文体,同样也需要引起重视。议论文、神话、说明文等文体则涉及数量较少,由略读课文文体数量统计表可以看出编者的意图。
表1 部编本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文体数量统计表
阅读方法是开展好阅读活动的重要抓手,掌握阅读方法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9年版)对不同学段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做出了相关要求,如掌握默读、略读、浏览等。课程标准中提到的默读、略读、浏览都属于阅读方法[2]。“略读”在《辞海》中解释为:泛观;约略地粗看一遍。精读则与其对立,精读是一种细致的阅读方法,讲究阅读的深度,不浮于表面。精读对文章的阅读速度没有太大的要求,主要关注思考的深度,略读则对文章的阅读速度有一定的要求,不仅要求相对较快的速度,且要求掌握文章的宏观大意,能够在简短时间内简明扼要地把握文章内涵,同时,由教材中对略读课文的一课时安排可见略读课文之“略”。
以精读、略读阅读方法为基础形成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作为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两种课文类型,对应着两种不同的阅读方法与阅读课型,具有不同的教学价值,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功能。由此可见,精读课文需要教师带着学生慢慢、细致地走入文本,理解文章背景与内涵,深入挖掘文章承担的知识要素,传授学生方法与知识,注重阅读深度;略读课文则与精读课文相对,主要给学生提供自由阅读的空间与自主阅读的平台。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改变精读课文教学的精细化方式,敢于放手,敢于让学生自主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学生的干预,让学生自主、自由地阅读,注重过程中学生略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其阅读速度与阅读理解能力。精读课文提供知识与经验,略读课文实现能力的迁移与培养,两者定位不同,但又相互配合、互相补充。
略读课文教学不应该与精读课文混为一谈,也不应该舍弃,或者直接让学生随意阅读而不施加引导,应该注重课型的区分,有自己的教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自觉性与主体性。略读课文教学要立足于其自身独特性的基础上,加强与精读课文以及课外阅读的联系,努力建设好“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同时又要在把握略读课文的编选意图以及编排方式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略读课文的教学资源。
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教学要致力于建立“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正确处理好“精读”、“略读”、“课外阅读”的关系,在教学中注意把握好三者的关系。努力做到在“精读课文”中精细化教学,传授学生方法、经验、知识;在略读课文中侧重培养学生略读能力,减少对学生阅读的过度干预,让学生能够在适当的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运用精读课文所学到的经验和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实现无教师的应用、知识的大迁移、知识的大融合,将三者串联成一条线,建立“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首先要与精读课文建立密切联系。课文的编排结构往往具有它所独特的意图,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按“双线结构”进行单元编排,其一为主题,将主题相似或者相同的文章编排到一个单元。其二为单元重点目标,每个单元提出了特定的单元重点目标,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语为“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其单元主题为“校园”,共有3篇课文,两篇精读,分别为《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一篇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则是讲述孙中山先生在上学时期发生的事情,也是对校园故事的具体化,主题上保持一致性。又如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提出单元重点目标:“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可见本单元重点培养“预测”这一阅读能力,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步步设疑,引导学生猜测、思考,并在课后练习题中对预测依据、思考内容做出表格梳理,重在培养学生如何根据文章内容开展预测,为后面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提供了方法指导。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两种课文类型,在单元主题、单元学习目标上也具有共通性,两者在编排上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略读课文教学离不开对精读课文的把握。
其次要延伸课外阅读材料。课外阅读是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语文素质、学习语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情感世界,建构精神家园的重要途径。法国国民教育部曾经提出一项全国性的课外阅读计划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美国也在1994年颁布了《2000目标:美国教育法》,其中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并拉开教育改革序幕。1996年英国开展“阅读是基础运动”,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各国教育史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课外阅读独立于课堂之外,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可以扩大其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思考能力[3]。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可将略读课文与课外阅读进行衔接,如学生在学习游记类略读课文时,可提供其他相同主题的作品补充学习,进而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此外,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部分略读课文后设计了“阅读链接”,指向课后文章阅读,此设计旨在将课内的略读课文与课外文章进行链接,并通过此设计指引学生去课外阅读,最终达到“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建设,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
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提升略读课文教学水平的关键,目标决定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的开展。略读课文教学目标、教学点的选取可从“单元目标”“阅读提示”入手,以此为凭借,进行取舍。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单元编排,每单元的导语中都蕴含单元目标提示,这些目标往往暗示学生应掌握何种能力,或是掌握某种具体阅读方法,如预测、想象等,或是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如掌握以点带面、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学写倡议书等,或是提升鉴赏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等。单元目标往往落实着能力要求,略读课文教学目标选取不能脱离单元目标,要在参考单元目标的基础上进行取舍。此外,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独有的“阅读提示”设置,也给略读课文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参考,有其特有价值。略读课文的“阅读提示”往往对文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重点等进行提示,有的甚至还直接设置学习情境模块,提出学习任务。如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为学生提供两个真实性的情境与任务,一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二是选择一两个景点,游故宫的时候为家人作讲解。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提示中的两个任务出发,让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究文本,在真实的语文活动中运用知识、提升能力、强化学习效果,发挥好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
不同文体蕴含着不同的特色。诗歌,节奏韵律鲜明;童话,故事性强;说明文,知识性、客观性强;寓言故事简短且寓意深厚……文体不同,其对应文章所蕴含的教学点与教学方法应有不同,不能所有文体采用同一种教法,用同样的程序和讲法。上童话课套用小说的教法,带着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再或者要求学生读说明文读出情感,这些都会因忽略文体产生问题。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有文体意识,要根据课文文体来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点,文体不同则教学方式不同。诗歌类的略读课文可带领学生开展诵读活动,在诵读中领悟诗歌独特的美,不必让学生过度学习艺术手法、主题思想、作者深刻的情感与思想。一是小学生思维能力与理解能力不够好、社会阅历浅,无法深入理解诗歌内涵与背景;二是小学阶段诗歌重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能上得太深、太沉,挫伤其兴趣,要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音韵、节奏美,对诗歌产生兴趣,主动去探索、去阅读。故事类的略读课文则可以开展学生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领悟角色的特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文与散文文体的略读课文比重大,要重点关注。记叙文教学要把握记叙文的特色,即在写人叙事状物过程中表现出的认识、观点或者情感。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框架指导,如“作者写了/描绘了________,从_________可以看出,人/物具有_____特点……”,此外,可以按主题线索或知识要素线索开展整合教学。散文则侧重于书写个性化情感,教学时要注重设计活动或情境,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能够站在作者的立场关注作者的人生经历,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领悟其作品所表现的内涵。
阅读与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两个重点,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割裂读与写的联系,进行分别教学,忽略了两者相辅相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关系。从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中,可见读与写的密切关系。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在单元中设置“习作”这一版块,而“习作”的活动要求多和单元重点目标结合,是单元目标在写作上的呈现。它主要以读和表达为两条教学主线,促使学生掌握阅读和写作双重能力,不论是阅读还是习作,要抓住生活切入点,让学生建立主动观察、发现、交流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兴趣;二是知识构建,阅读可以让学生“习得”写作的能力,写作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去“用得”这种能力,两者相互配合就形成了知识构建的一条有效路径。如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个单元目标为“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略读课文则安排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两篇写人记事文章,单元习作活动要求则为“有你,真好”,要求在写作中融入真挚情感。由此可见,单元目标、略读课文内容、习作要求的一致性,读与写密不可分。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工作要与写作结合起来,在教学中形成“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思维,在进行略读课教学时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迁移写作手法、扩充阅读知识等,以此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标提出略读要求,教育者开始重视略读课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略读教学应该是以运用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它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承认个体差异从而因材施教,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在教材中设置略读课文,能够锻炼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把握文本主旨,掌握阅读方法。[4]略读课的课堂实施需要教师将学生学习活动的安排和组织置于优先地位,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空间,而且老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参与语文阅读实践,贯彻好“以生为本”和“能力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必须给够学生充分自读和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方法。
略读课文在课堂上可以以一个主问题引领,让学生自主运用学过的方法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既能提高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还要能通过问题体会文章表达的主旨。这个问题可以从略读课文的引语中去提炼,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对引语进行分析,总结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再从引语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课的主问题,进行下一步的教学。从这点来看引语是略读课文的排头兵和指路人,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引语,总结文章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找到文章的主线,确定好主问题以及教学的顺序,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略读课文内容的编排都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在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略读课文的过程中格外关注课文的重点字词,从字词的选用上来体会文章的风格特点以及题材,这也是一种熟悉文章的有效方法和重要手段。学生在略读的过程中对字词的把握非常关键,字词虽然短小,但是蕴藏的内涵很丰富,因为字词都贯穿于每段句子中间,因此,把握好字词的含义就能粗略地了解到这段句子大体的内容和思想,从而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深刻内涵。所以,略读课文时还要注意到字词的选择,从字词里去了解课文,去体会课文的特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加强自己对语文阅读的认识,认识到略读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区别于课内阅读的一种阅读方式和活动,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实现学生自主阅读、广泛阅读的必经之路。在教学略读课文时,要注重内外结合,适当进行阅读的拓展延伸。课外阅读不同于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温儒敏在对部编本新教材的使用建议中提及,新教材很注重课型的区分,特别是强调了课外阅读,并与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5]。课外阅读是外延,是阅读的不断深化与扩大化,是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补充。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知识与方法,在教师指导下在略读课文中进行自主运用与阅读,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在此过程中提升阅读能力与学识素养。
总而言之,略读课文是一种语文学习的良好途径,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捕获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从有效的时间内掌握到一定的知识讯息,一方面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或者生活有一定的利处,另一方面也可以落实新课标中“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