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梨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阶段的教育工作都有所调整,办学模式也有所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是基于新发展理念产生的,是专门针对职业院校教育所开展的有效变革,有助于提升职业院校教学水平,进一步明确了职业院校的定位。然而,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产教融合瓶颈问题仍然存在,必须寻求有效办法加以解决。文章结合实际情况,对新发展理念背景下产教融合的瓶颈问题与融合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相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产教融合;瓶颈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02-0059-04
产教融合是时代发展下的重要产物,对于职业教育发展、优化、变革而言十分重要。尤其是新发展理念下,国家教育部门更为重视创新,高职院校必须紧紧跟随新发展理念,加快产教融合进程,这样才能为优秀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为社会生产、发展提供大量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因此,联系实际分析新发展理念背景下产教融合的瓶颈问题与融合策略,对于加快职业院校产教融合进程十分必要。
一、新发展理念概述
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就是创新,进入新时期以后,各产业均得到快速发展,经济、科技水平显著提升,如何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在新时期下更好地推进教育改革,成为现下高校、职业院校所考虑的关键。随着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目标、教育要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对多样化人才需求明显提高,必须贯彻“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理念,顺应时代发展。第一,转变教育观念,以育人为中心,做到立德树人、面向全体,改变应试教育理念,切实从学生自身角度出发,制订教学方案、优化办学模式,保证人才培养有效性;第二,推动教育制度转变,吸取经验,并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互补与整合,合理开发,也要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构建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第三,丰富教育手段,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激励学生,为学生思考、实践创造良好环境条件,实现专项人才培养。这是新时期下新发展理念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教育期间,应考虑的重点,旨在提高教育综合质量与水平[1]。
二、产教融合的基本特征
产教融合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发展战略,主要是指将产业与教育相融合,实现合体,为高职教育优化创造有利条件。从产教融合的角度出发,可以剖析出其基本特点:(1)机制一体化,主要是指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政策,将商品生产、职业教育、培训有效融合在一起,实现宏观设计;(2)资源共享系統性,产教融合下企业既能够完成产品生产,也能参与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能够有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实现企业、员工、学生、学校的同步发展与进步;(3)多领域共同发展,通过企业与高职院校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地弥补行业内人才短板,实现人才指定性培养,更好地适应新时期下的人才动态发展需求;(4)专业群与产业群相融合,主要是指企业应当充分发挥个体自身办学作用,积极参与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并提供相对完整、完善的教育服务、实践机会,在技术、资产、设施、管理等方面增加投入,促使专业群、产业群的有效融合[2]。
三、高职产教融合的必要性
从广义上来看,产教融合就是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是产业与教育的深入合作,也是未来高职院校建设的一大重要发展趋势,具有极强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创造力、创新力
新时期下创新为核心,任何产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而创新、实践也成为现下高职院校重要的培养方向,产教融合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使其能够切身经历生产环节,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欲望被较好激发,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温床。产业融合还能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既能锻炼能力,也能获得相应的经济收益,实现工读结合,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高职院校教师,普遍是同时分配,专业水平较高、理论知识丰富,但实践性、应用能力不强,很难较好地进行实际操作,这是高职院校教学的一大短板,对教学质量提升产生致命影响。高职院校通过创设实习基地、兴办专业产业,能够为学校教师,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师参与实践创造有利条件,在工作中,教师可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结合,实现教学、科研结合,在此期间获得的经验、得出的结论,能够帮助教师有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与专业素质,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有效性的专业教学,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济,其发展与当地经济水平之间也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专业设置也会受到当地经济的影响。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理论知识较为丰富,思维活跃,能够为产业发展提供一定意见。学校建立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能够在当地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对于培养技术型、管理型人才起着一定促进作用,这些人才进入市场后,将会为当地市场、经济结构带来极大影响,更有助于当地产业发展,实现升级、转型,为当地经济繁荣发展做贡献。
(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类人才具有鲜明的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等岗位特征,这些人才通常会集中在社会生产第一线,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在操作、管理方面,均有着较强的能力。产教融合的实施,使高职院校可根据市场人才需求、岗位需求情况,合理设施专业,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育、培训,是今后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思路。与此同时,学校也会针对企业需求对产品、技术进行开发,与企业发展之间构建联系,促成双方合作。在高职院校还可以依靠和吸收企业技术骨干、学者专家参与培养目标的研讨、教学计划的制订,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新发展理念下产教融合瓶颈问题
产教融合不光是教育领域内的问题,还是整个产业、行业、企业共同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是基于现下社会人才紧缺现状所产生的必然结果,只有实现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加快产业升级、促进企业发展。目前,新发展理念下,产教融合遇到的瓶颈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主体单一,动力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学生的文化知识体系教育,导致学生与本科人才培养区别不大,但这种培养方式下,职业院校学生本身往往不具备较强的优势,再加上缺少技能,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产生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除了社会大背景以外,更为主要的是,职业院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不明确,基础理论知识过于复杂,学生技术学习也较为复杂,精确度不高,未跟随行业更新而做出调整,导致现下人才培养滞后。此外,教育模式缺少变革,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未充分考虑学生进入企业入职后的工作状况与职业需要,虽然在学生最后一年的学习时间内,会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企业,但最终仍流于形式,实训有效性不佳。
(二)教育形式单一不具备灵活性
目前,产教融合已实施了一段时间,高职院校也纷纷开始实践,并且获取了一些经验,比如邀请专家进入学校,共同商定人才培养方案,与专业、企业共同建设实训基地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职院校人才培训中实践薄弱的这一现状。然而,由于产教融合实践时间较短,部分高职院校内部教师,在有关理论学习方面仍然处于空白期,没有根据时代发展变化,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内容,教师教学期间,也会按照教学任务来采取教学手段,不具备灵活性,教师也缺少继续教育、丰富知识、拓展经验的机会,最终影响到实际教学,无法为学生讲解更多实践方面的内容,影响了产教融合的持续推进[3]。
(三)缺乏机制作为保障
在早期,产教融合政策刚实施的一段时间内,高职院校往往作为单一主体,缺少有效扶持,在信息技术、办学资金等方面不足,信息更新不畅,顶层设计不完善,不能及时与企业合作,缺少有效的激励、鼓励手段,致使产教融合只能成为一纸空谈,很难真正落到实处。除了校内因素,外部政策、大环境也没有为产教融合创造良好条件,若是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势必会投入较多资金,对于企业来说,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收益,在缺少经济收益刺激的情况下,很难较好地促进产教融合。这是由于政策对企业、高职院校合作,缺乏充足保障,保障机制不完善,还须在今后采取有效办法加以处理。
(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在教育期间,应试教育思想观念仍占据主要位置,理论课程教学比重较大,与高职院校自身教育职能不相适应。由于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实践型、创新型人才,理论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机动灵活性,反而会限制学生思维。这种教学方式、课程体系设计,不仅与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核心要素不相符,也不利于产教融合的展开。产教融合,要求企业、产业、高职院校之间能够达成较好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人才培养,因此课程体系设计不应当只注重学校,还应当参考企业意见,以企业为指导,灵活、科学地设计课程,使人才能够更加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有效性[4]。
五、新发展理念下产教融合策略分析
基于此,不难发现当下产教融合仍然需要面对诸多问题,很难得到较为顺畅的发展,尤其是在新发展理念下,如何实现创新发展,成为现下企业、高职院校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主导进行岗位解析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切实以行业准则、企业需求为主,这是由于时代在变化,不同时期对人才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企业不应故步自封,而是要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做好岗位分析,制订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专业负责人、专业教师应负责企业调研工作,并提出意见,结合企业意见,对岗位要求、掌握知识、能力要求等进行深层次剖析,然后编入课程体系中。以往高职院校通常是利用实训软件来完成各项操作,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但这种方式,很难适应现下跨境电商企业内部的辩护,因此,需要根据跨境电商行业需求,不断细化工作岗位,将原本的商务英语专业划分为各项关联工作岗位,通过这种方式,细化课程,培养学生的专业性,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发挥自身专业职能[5]。
(二)创新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产教融合,不仅要求高职院校需积极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还要从双方角度出发,在办学模式、教师层面等进行调整,也为企业内部成员提供理论学习与进修的机会,这样才能实现双赢,更好地面对时代洪流带来的巨大挑战。因此,高职院校在今后必須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上予以创新。首先,生产性与教育性相互融合,高职院校是专项培养学生专业技术的教育场所,必须结合生产要求,需要学校在今后将理论与实训、实践放在并重位置,避免实训课程流于形式。
其次,应为高职现任教师提供继续教育、继续深造的机会,借助校企合作的机会,让教师进入企业工作岗位,完成课程实践,锻炼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这是由于大多数教师对产教融合理论理解不深刻,实践经验匮乏,在指导学生时很难保证正确性与科学性,需要借助上岗就业的机会,丰富经验,提高实践能力,以更好地开展校内课程。企业内部,也可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学校为学生讲解课程,使课程更加贴近于实践,高职院校应为技师提供一些理论援助,帮助企业完成人员培训工作,实现双赢。
(三)加强保障机制建设
任何政策、制度的实施,都需要有确切的保障机制来维持,对于产教融合持续推进起着助推作用。从高职院校层面来说,应尽可能为企业提供一定帮助,如科研、理论教育、企业成员培养等,尤其是在实训基地建设完成以后,应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一些自身优势,吸引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避免企业产生消极的参与情绪,提高合作效率。
从社会层面而言,产教融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规模性,并非一段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因此,政府应予以帮扶,或制定激励政策,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加快产教融合进程,既能够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也能较好地保证企业的自身权益,为校企合作顺利展开创造有力条件,快速突破产教融合瓶颈。
(四)以企业为导向优化课程设计
从教育职能上来看,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企业、社会输送人才,人才培養应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调整,这样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课程设计作为影响人才培养的直接因素,必须从实际角度出发,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根据企业切实需要,对课程进行动态调整与灵活设计,确保课程实用性。首先,新发展理念中明确了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对高职院校教育变革的迫切要求,产教融合模式与“创新”这一发展观念的核心相适应,需要高职院校在今后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发展,构建有效的知识体系,使知识体系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提供服务与帮助。
其次,面向全面发展,将生活知识、职业知识、工作知识、技术知识、实践知识等综合在一起,使知识体系能够更为灵活。高职院校可根据企业工作岗位设置的实际情况,对应修改课程内容,围绕企业提出的核心能力,发展学生岗位技能,提高职业院校学生与企业岗位之间的适配性。
最后,专业教师、企业技术员工需进行有效对接,从多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与培养。企业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管理者可根据自身需求,提出课程的主要内容、方向,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则可根据这一方向制订课程内容,融入理论知识,形成企业、学校相互结合,共同开发教材,发展岗位技能训练的良好局面。
六、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时代的快速发展,教育形式、产业发展均需要发生变化。尤其是现如今产业升级转型迫切,人才需求量大,若想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就必须重视产教融合,实现指定性人才培养,为产业、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撑。然而,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现下产教融合还面临着主体单一动力不足、单一不具备灵活性、缺乏机制作为保障、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不完善等瓶颈问题,需在今后通过企业主导进行岗位解析、创新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加强保障机制建设、以企业为导向优化课程设计等方式,加快产业融合进程,充分发挥产教融合的自身优势,促进行业整体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丙洋. 共享发展视域下高职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优化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20(19):12-19.
[2] 金本能,李柱梁. 新发展理念引领下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8(06):1-5.
[3] 田文春. 落实职教新理念 产教融合新发展[J]. 汽车维护与修理,2019(14):2-4.
[4] 贺书霞,冀涛. 基于共享发展理念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建构[J]. 职业技术教育,2021,42(04):35- 41.
[5] 刘宝磊. 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发展路径创新研究[J]. 科技资讯,2020(15):255-256.
(责任编辑: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