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品质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2022-02-22 22:12卫新程振理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卫新 程振理

摘要:江苏省苏州中学对标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要求,立足校史,确立教师发展目标;构建专业图谱,规划教师培养路径;实施阶梯計划,推动教师协同共进;开展调研访谈,助力教师个性成长;精塑模型框架,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多维路径深入探究,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品质,建设高品质教师团队。

关键词:高品质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1A-0051-04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江苏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意见》,在全省开展了高品质示范高中的建设,意见要求高中学校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更加注重专业境界的提升。

江苏省苏州中学素以“名相办学,名流掌校,名师执教,名人辈出”著称,古有范仲淹、胡瑗、顾炎武、翁同龢、俞樾等名家,近有罗振玉、王国维、钱穆、吴梅等大师,还有著名学者汪懋祖、胡焕庸、吕思勉、吕叔湘、叶圣陶、顾廷龙、陈去病、胡绳、匡亚明,文艺大家颜文樑、吴作人、陆文夫,科学家李政道、钱伟长、冯端等校友。在苏州中学毕业的校友中,迄今已有63位中外院士。苏州中学何以名家云集、名人辈出?立足新时代又将如何提升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境界?为此,学校开展了高品质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与探索。

一、追溯先生之风,确立发展目标

江苏省苏州中学(以下简称苏中)前身为创建于公元1035年的苏州府学,府学创始人范仲淹有言:“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苏中著名校友匡亚明亦云:“一所大学水平的标志不是看别的,而是看学校拥有教授的数量和学术水平。”近千年来,无论是府学书院时代,还是新学百余年来,均涌现出了一大批颇有建树的“苏中先生”,共同谱写和传承着“先忧后乐”“匹夫有责”的苏中精神。

时至今日,先生之风,绵延不绝。近20年来,苏州中学先后涌现出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45人,接踵传承,成果颇丰。例如黄厚江老师和蔡明老师,均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政府综合奖和专项科研津贴,不仅有学科教学研究成果,还有散文、小说等其他著作获奖,成果影响、辐射国内多个省份和地区,成为本学科的领军教师,被誉为“苏中双子星”。杨镜如、王思俭、朱浩等一批名师,出版研究成果著作多达百部,一大批教师的多项科研成果荣获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和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湿地文化”课程开发的研究成果,被江苏教育省厅批准成立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研究所。

在江苏省首批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的背景下,针对高品质教师团队的建设,苏州中学确立了“培养学者型、专家型、教育家型教师”的教师发展目标,旨在引领在职教师弘扬“先生之风”,不断追求卓越,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苏中大先生”。为此,学校借鉴“凯米斯行动研究模型”,即在“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订计划—再行动—再观察+再反思—再修订计划”的优化循环过程中(如图1),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优秀教师不断提升学术境界,从学科教者成为专业学者,从教学专家成为教育行家,进而辐射、引领更多教师专业进阶。

二、借鉴山水智慧,优化培养路径

先生之风,得之山水寓乎道。苏中先生之风,得之于“一山二池”。山即苏中道山,原为府学诸生纪念周敦颐而建,乃是历代学人心中的精神意象。池为春雨池和碧霞池。春雨池相传是五代吴越王钱氏筑南园掘土垒山而成,喻义“春雨润万物”。碧霞池为明代学者钱德洪为纪念恩师王阳明而命名。池为一方一圆。寓意“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智圆行方,立德铸魂”。山水相济,自然之道,亦有“差序水波,圈层润泽;耕道得道,学山至山”等寓意。

先生之风,如仰高山,欲流之远必浚其源。为切实开展好高品质教师团队建设,苏州中学通过“道山”喻义“德能夯基”,筑实每位教师品德修养与教学技能之基石;借鉴“水之长流”实施“阶梯计划”,扎实做好新聘教师、入职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领衔教师和学科名师等各成长阶梯培养工作;融合“山水相济”设置“动力系统”,切实以学校的各类师培项目系统,带动教师的个人学术进阶,全面实施教师梯队滚动培养工程;以“聚焦问题—行动改进—问题反思—经验萃取”的“结构化”运行方式,全方位构建教师专业培养图谱,全过程规划教师学术进阶路径。

一方面,学校通过政策学习、会议培训、专家报告和实地参访等方式,引领教师领会“道山精神”——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终身学习、为人师表,深度熔铸“高品质师德”。另一方面,学校围绕课堂教学、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引领教师“阅读一本好书、打磨一堂好课、命制一份好卷、参加一项比赛、研究一项课题、撰写一篇论文”,以此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交流能力、研究能力、引领能力,努力追求“师能高品质”。甚至在师资源头上,也尝试招聘更多综合性大学、非师范专业优秀高端人才,通过“优选塑能、校情适应、跟岗见习、导师引路”等方式,先期培养,预培“师能”,切实做好高品质教师团队建设的源头工程。

三、分层分级培养,推动协同共进

为了分层分级做好高品质教师团队建设工作,苏州中学充分利用历代先生资源,包括63位中外院士校友资源,密切联系在高校任教的苏中校友以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与在职数十位名师,共同打造“分层分级,协同共进”的“成长圈”,努力构建以“紫阳学术”为核心的“教师书院”,引领教师 “登山”“进阶”。

对于入职前3年的新教师,苏州中学每年均通过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青蓝结对”沙龙活动,持续讲好“师傅和徒弟的故事”。既有仪式,也有座谈;既有专题培训,也有各类比赛。对于骨干教师的培养,始终将实践与研究摆在重要的位置,努力为他们构建学习与合作平台,致力于打破名师专业模式中的“单一向度”问题,将教师的自我提高与名教师协同共进结合起来,有效发挥名师团队的“共振”价值。此外,还通过《紫阳学术》《南园小窗》《道山论道》等刊物平台,激励年轻教师潜心科研、学术成长。教师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开展教育研究,撰写相关论文,彰显了积极主动发展的意识,为建设高品质教师队伍提供了充分的动力保障。

学校还设计了“在职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青年拔尖人才、市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等阶梯人才發展计划,成立了由苏教名家、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领衔的多学科名师工作坊,以及青年拔尖人才、大市名师和大市学科带头人等主持的教师发展共同体。通过新进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青年教师互助成长、骨干教师目标考核、领衔教师开展科研引领、学术指导等途径,对教师队伍进行分层管理和培养。

四、开展调研访谈,助力个性成长

学校先后在教师中开展了针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教育理念、自我发展意愿与发展条件期待的调研访谈,发现不同层级的教师呈现出了基于共性成长的需求差异性。

如适应期与成长期的教师更期待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教学实践指导,对提升班级管理水平亦较为关注。教龄5年以内的教师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熟悉教材与学生,故将自身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积累经验以形成自身教学风格摆在首要位置。而精进期教师大多教龄接近10年,长期的教学经验积累与反思为其实现高质、高效教学以及维持有序、和谐的教育教学秩序奠定了坚实基础,因而这一阶段的教师明显表现出进一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论的意愿,更加侧重以教育理论来优化、完善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各发展阶段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强弱与具体表现也具有差异性。适应期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学习与开展教育研究的需求强烈,实践成果的撰写意愿相对不明显。成长期与稳定期教师进一步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意愿强烈,同时这两个阶段的教师表现出较高的撰写相关论文的高自我期待。精进期教师加强反思、以教学实践自省驱动下一步教学的需求明显,在形成个人教学风格与个人魅力之后,深度透析自身教学实践的意愿更加突出。

针对不同阶段教师发展的期待与需求,学校分别召开专题研讨会,制订出台适应每个阶段教师期待与需求的提升方案,通过聘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开展专题教学课例研讨会、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分享会、著名期刊主编见面会、专业成长案例分析会、名师名家学术思想报告会等多样形式,为各阶段教师问诊切脉、解决疑难,并为他们搭建平台、拓宽渠道、优化路径,满足各阶段教师专业进阶的内在需求。

五、精塑模型框架,提升专业素养

“外铄理论”认为,教师在发展成长过程中是依据一定的次序更迭的,教师的发展需要依靠外在力量,包括环境与他人、学校教育与训练等作用。与此同时,“个人成长主动性理论”又提醒我们,成长个体具备有意识地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倾向,既有认知倾向,也有行动倾向。为此,在高品质教师团队建设的实践中,苏州中学依据“外铄理论”和“个人成长主动性理论”,从环境到个人,从目标到行动,从机制到实践,从考核到评价,形成“外铄内省,双圈循环”的动力模型和培养框架(如图2),引领教师借助学校的培养平台,着眼对改变的准备、计划性、利用资源和主动的行为四个维度,有意识地提升和完善自我。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主动的发展意向与行动是实现教师专业提升、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内生动力。教师主体的自觉成长意识与诉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促进个性化、创新性教学实践与研究的不竭动力。其中增强教师职业认同、养成自我发展意识并提升自我效能感,对激发教师专业发展活力不可或缺;积极主动更新理论知识结构,展开自觉的教育教学反思,参与教师间交流的学习,为推动专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教师的专业发展也离不开学校机制平台的孵化。为激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苏州中学每年均针对教师科研项目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对科研获奖和著作出版的全力支持和奖励激励。在大批资深名师的影响和引领下,在“目标、行动、调节、提升、考核、评价”的培养机制下,通过科研课题学术引领,苏州中学新生代名师程振理、徐飞、张兰芳、陈野、徐惠、徐菲、王羽等茁壮成长,潜心研究蔚然成风,专业论文发表、专著编著出版、各类成果奖项等,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学校还设有专项奖励资金,为出版新著的教师召开新书发布会,通过学术沙龙、新书课堂、现场互动、媒体连线等多渠道,积极宣传和推广教师的科研著作成果。切实立足“视野、意识、能力、行动”,通过“德能夯基”、“阶梯计划”和“动力进阶”,助力更多教师收获科研成果,提升专业素养,扩大专业品牌影响力。

苏州中学高品质示范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切实立足新时代要求,通过多维路径深入探究、着力提升教师专业品质,提升了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境界。

责任编辑:颜莹

猜你喜欢
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各国教师素质提升浅析
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意义
应用型大学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构建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
技术支持的农村教师专业发展
专家评价对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影响的叙事探究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论反思性教学与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