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谢齐林,杨辉,孔天天,苏启旭
(安顺市人民医院骨科一病区,贵州安顺 561000)
踝关节是下肢重要的关节之一,而踝关节骨折是骨科常见的损伤之一,其多在间接暴力引起踝部扭伤后发生,同时外力长期及反复作用于踝关节,亦可导致踝关节骨折[1]。 踝关节骨折患者主要表现为踝部肿胀、畸形等症状,同时会有剧烈疼痛,也可能出现皮下淤血等情况,若未及时处理,患者可能无法正常行走,故应给予踝关节骨折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2]。 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常采用手术治疗,可使骨折部位结构恢复正常。 但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骨折部位血液淤积,可导致踝关节肿胀,进而引起步行功能、平衡功能障碍。康复锻炼在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中具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够显著。 关节松动手法是治疗师在患者关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术,与康复锻炼联合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或可进一步提高康复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6年 7月—2021年 7月该院收治的 50 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为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关节松动手法配合康复锻炼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50 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统一行内固定术治疗;(2)签订同意书;(3)经确诊为踝关节骨折。排除标准:(1)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2)存在踝关节韧带扭伤者;(3)存在精神系统疾病者;(4)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本研究经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25 例。 观察组:男 14 例,女 11 例;年龄 28~56岁,平均(36.23±1.15)岁;病程 3~14 h,平均(7.23±0.35)h。 对照组:男 13 例,女 12 例;年龄 25~62 岁,平均(36.45±1.86)岁;病程 3~18 h,平均(7.47±0.41)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实施康复锻炼。遵循动静结合及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功能训练。内容包括:(1)足趾训练:患者仰卧在床上,髋膝屈曲90°,治疗师握住患者的脚趾,使患者足趾重复屈和伸动作,为了保护踝关节,患者练习期间应避免踝关节活动,每次15 min,每天3 次;(2)抬腿训练:包括向上、向后、向内外侧各方向抬腿练习,抬腿练习时注意频率不宜太快,根据患者可接受限度调整,每组 30 次,每天 5 组;(3)滚木训练:治疗师将滚木放置在患者脚底,患者进行踩滚木锻炼,每次 20 min,每天 1 次;(4)负重训练:先指导患者借助双拐尝试负重站立或走动,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再给予单拐负重训练,每次5 min,每天3 次。以上训练治疗持续4 周。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关节松动手法治疗。患者俯卧在治疗床上,治疗师指导患者做下肢屈膝90°动作,治疗师左手握住患者足跟,右手握住足中位置,并做向远端牵引动作,踝关节得到放松后,左手握住胫腓骨远端,右手握住足跟位置做前后滑动动作。治疗师左手握住患者足跟保持固定,右手握住距骨,向内外侧推动足跟和距骨;随后左手握住患者跟骨后部,右手握住足跟前部,做跟骨内侧翻转动作,每次20 min,3次为1 组,每天1 组。 以上手法治疗持续4 周。
(1)踝关节功能:于治疗前、治疗 4 周后,采用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踝关节的行走能力、屈曲能力、活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总分为0~100 分,以60 分为及格线,评分越高,代表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
(2)踝-后足功能:于治疗前、治疗 4 周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包括对线、疼痛和功能3个方面,总分为0~90 分,评分越高,代表踝-后足功能越好。
(3)生活质量: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通过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估,包括患者的社会功能、精力、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等8个维度,分数范围0~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健康状况越好。
(4)踝关节活动度:于治疗前、治疗4 周后,测量踝关节背屈、 跖屈活动度, 相应正常值范围分别为20°~30°、40°~50°。
(5)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治疗 4 周后,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90 分,SF-36 评分>90 分,能够正常活动; 有效: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为60~90 分,SF-36 评分为 60~90 分,基本可正常活动;无效: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60 分,SF-36 评分<60 分,无法正常活动。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达,行 t 检验。 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 Baird-Jackson 踝关节、AOFAS 踝-后足及SF-36 评分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 周后,两组 Baird-Jackson 踝关节、AOFAS 踝-后足及SF-36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 Baird-Jackson 踝关节、AOFAS 踝-后足及 SF-36 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 Baird-Jackson 踝关节、AOFAS 踝-后足及 SF-36 评分对比[(),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
治疗前,两组患者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相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4 周后,两组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踝关节活动度对比[(),°]
表2 两组踝关节活动度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aP<0.05
组别 背屈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4 周后跖屈活动度治疗前 治疗4 周后对照组(n=25)观察组(n=25)t 值P 值10.56±0.99 10.36±0.97 0.145 0.886 19.48±0.94a 24.48±0.78a 4.086 0.000 21.40±1.99 24.80±1.77 1.277 0.208 32.60±1.96a 41.52±0.77a 4.238 0.000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踝关节是身体的负重关节,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发生骨折,需及时妥善处理,否则会导致关节炎及骨折愈合不良,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3-4]。 踝关节骨折多由直接、间接暴力创伤引起,临床多表现为踝关节损伤处肿胀、疼痛、畸形及行动不便等症状,可有肌肉萎缩等并发症[5]。因此,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积极治疗十分必要。 手术可复位踝关节骨折部位,但术后踝关节处力学完整性受损, 导致关节稳定性下降,进而造成患者活动受限、行走能力下降。
康复锻练是一种骨骼肌运动,能够明显促使患者的体力恢复,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利于损伤部位的修复[6-7]。 同时,对损伤部位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能够促进组织代谢,加强关节稳定性,加速损伤愈合,提升关节活动度,还能预防肌肉萎缩和痉挛[8-9]。 康复锻练遵循全面训练原则,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训练内容,由易到难,在治疗损伤过程中,会根据损伤好转趋势,逐步增加训练量和时间,有效促进踝关节骨折的恢复和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但康复锻练的效果不够理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4 周后, 两组Baird-Jackson 踝关节、AOFAS 踝-后足、SF-36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 Baird-Jackson 踝关节、AOFAS 踝-后足、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踝关节背屈、跖屈活动度均大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关节松动手法配合康复锻炼在提升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踝关节、 踝-后足功能及踝关节活动度方面有显著效果,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在于, 关节松动手法是一种被动治疗疗法,常用于治疗关节功能障碍,能调节血液循环,缓解患者损伤部位疼痛感,减轻肿胀等症状;其次,关节松动手法对关节软组织具有改善作用,进而促进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10]。 因此,关节松动手法配合康复锻炼能强化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促进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对于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关节松动手法配合康复锻炼治疗的效果确切,能够有效改善踝关节、踝-后足功能,提高患者的踝关节活动度,还能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于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