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臧殿敏
(1.新泰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门诊,山东泰安 271200;2.新泰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山东泰安 271200)
压力性尿失禁是更年期女性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盆底肌力下降与尿道括约肌松弛, 当做咳嗽、喷嚏等动作时会使腹压增高,导致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漏出,虽对患者无生命威胁,但易产生异味,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社交[1]。 由于更年期女性对疾病的认知不足,且羞于到医院就诊,故多自行采用减少饮水、限制自身运动、提高排尿次数等方式来缓解尿失禁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临床治疗更年期女性尿失禁常采用盆底肌力训练的方式,以提高盆底肌肌力和功能,缓解临床症状,但治疗周期较长,影响临床效果,故应联合其他有效干预方法以提升疗效。生物反馈电刺激是指通过信号反馈及时传递盆底肌肉活动信息, 使患者有意识地进行盆底肌力锻炼,同时盆底肌肉受到电流刺激产生被动活动,使尿道管壁压力升高,抑制交感神经反射,可提升患者的自主控尿能力[3]。 阴道锥体训练是指将阴道圆锥器置入患者的阴道内,让患者收缩阴道夹持住椎体,并逐渐延长保留时间及增加质量, 以增强患者的阴道收缩力,促使盆底肌自由收缩,促进盆底肌神经系统与组织器官恢复,从而达到改善尿道括约肌、增强盆底收缩、控尿的目的[4]。 鉴于此,本研究选择2020年5月—2022年2月两院收治的90 例更年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对象,就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锥体训练对患者盆底肌力及排尿情况的影响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选择两院收治的90 例更年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5]中更年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判断标准;1 h 尿垫试验显示 2 g≤1 h 漏尿量<10 g。 排除标准:合并阴道感染、尿路感染者;伴有会阴部神经感觉障碍者;合并糖尿病者;合并精神疾病者等。本研究获两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 对照组:年龄 43~62 岁,平均年龄(52.34±4.53)岁;病程0.6~5.0年,平均病程(3.58±0.53)年;产次 1~4 次,平均产次(2.56±0.64)次;体质量指数 21~2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27±0.56)kg/m2;绝经前 21 例,绝经过渡期 13 例,绝经后 11 例。 观察组:年龄 42~63 岁,平均年龄(53.04±4.61)岁;病程 0.7~5.2年,平均病程(3.63±0.55)年;产次 1~4 次,平均产次(2.60±0.67)次; 体质量指数 22~26 kg/m2, 平均体质量指数(23.34±0.58)kg/m2;绝经前 20 例,绝经过渡期 15 例,绝经后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对照组采用常规盆底肌力训练。患者先将膀胱排空,放松腹部及腰背部肌肉,以站立位进行盆底肌肉自主性收缩训练,即双脚并拢,脚跟并靠,将前脚掌着地向上提踵,同时收缩臀大肌并吸气,感受到盆底肌后快速用力缩紧肛门、尿道、会阴部,动作持续5~10 s,间歇休息 5 s,15~25 min/次,3 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锥体训练。(1)生物反馈电刺激:选择生物刺激反馈仪(南京麦澜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苏械注准 20192090672,型号:MLD B8Plus),将电极片放入患者阴道内及骶尾两侧,反馈Ⅰ类、Ⅱ类肌纤维的肌力与疲劳度信号,护理人员再根据信号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包括训练时间与训练强度。 具体内容如下:①将生物刺激反馈仪频率设置为50 Hz,脉宽设置为250 μs,达到唤醒本体感觉的目的。 ②将生物刺激反馈仪频率调整为5~30 Hz, 脉宽调整为300~750 μs,通过脉冲给予Ⅰ类肌纤维电流刺激与生物反馈;将生物刺激反馈仪频率调整为20~80 Hz, 脉宽调整为20~350 μs,通过脉冲给予Ⅱ类肌纤维电流刺激与生物反馈。③选取咳嗽、腹压、会阴部协调收缩、尿急、Ⅰ类与Ⅱ类肌纤维生物反馈等不同场景下训练盆底肌,30 min/次,2 次/周。 (2)阴道椎体训练:于患者阴道内放置阴道锥体, 患者保持收缩阴道动作夹住锥体,持续时间 20 min/次,2 次/周,当患者能够保留锥体10 min 以上, 且伴随咳嗽、 步行等动作仍不脱出后,可逐步增加锥体重量。
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
(1)盆底肌力:干预前后,采用生物刺激反馈仪测量患者的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
(2)排尿情况:干预前后,记录患者每日排尿次数、每日漏尿次数、最大排尿量及1 h 尿垫试验漏尿量。 1 h 尿垫试验:试验前患者不控制饮水,试验前1 h及试验中患者不再进行排尿;试验开始前患者穿戴卫生巾,将其用作称重尿垫;试验开始15 min 内患者饮用500 mL 白开水,进行卧床休息;试验开始15~45 min内患者进行行走、上下楼梯等动作;试验最后15 min内患者进行坐立10 次、用力咳嗽10 次、跑步1 min、捡拾地面物品5 次等动作; 试验结束后精确称重尿垫,1 h 尿垫试验漏尿量=试验后尿垫重量-试验前尿垫重量。
(3)尿失禁情况:干预前后,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进行评估,包含漏尿量(0~6 分)、漏尿频率(0~5 分)、疾病对生活的影响(0~10 分)3个量表,共 21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尿失禁程度越严重。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干预前盆底肌力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比较[(),μV]
表1 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比较[(),μV]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Ⅰ类肌纤维肌电值干预前 干预后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16.35±2.58 16.54±2.51 0.354 0.724 23.24±4.15a 32.56±6.27a 8.315 0.000 25.56±3.35 26.21±3.17 0.945 0.347 29.44±4.84a 36.72±6.29a 6.153 0.000
两组干预前排尿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每日排尿次数、每日漏尿次数、1 h 尿垫试验漏尿量均少于对照组,最大排尿量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排尿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前后排尿情况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每日排尿次数(次)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10.31±1.25 10.35±0.27 0.210 0.834 8.28±0.93a 6.65±0.79a 8.961 0.000每日漏尿次数(次)干预前 干预后最大排尿量(mL)干预前 干预后6.21±1.09 6.26±1.12 0.215 0.831 3.53±0.68a 2.14±0.42a 11.666 0.000 152.93±21.24 151.05±19.28 0.440 0.661 210.18±25.64a 256.34±26.85a 8.341 0.000 1 h 尿垫试验漏尿量(g)干预前 干预后6.18±2.14 6.15±2.13 0.067 0.947 4.63±1.51a 2.82±1.25a 6.194 0.000
两组干预前ICIQ-SF 各量表评分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ICIQSF 中漏尿量、漏尿频率、疾病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 ICIQ-SF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干预前后 ICIQ-SF 评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 漏尿量干预前 干预后漏尿频率干预前 干预后疾病对生活的影响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5)观察组(n=45)t 值P 值3.56±1.14 3.60±1.12 0.168 0.867 3.04±0.87a 2.32±0.59a 4.595 0.000 3.13±0.68 3.15±0.70 0.138 0.891 2.43±0.50a 1.96±0.41a 5.914 0.000 7.31±1.29 7.23±1.27 0.297 0.768 5.12±0.86a 3.66±0.62a 9.238 0.000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14.00±3.11 13.98±3.09 0.031 0.976 10.59±2.23a 7.94±1.62a 6.449 0.000
压力性尿失禁是备受更年期女性关注的问题,其发生与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和舒张功能有密切联系[6]。临床针对压力性尿失禁有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方法,但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更年期女性耐受性较差,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具有较多的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肾功能。 常规盆底肌力训练属于保守型的康复疗法,主要是指导患者完成肛门、尿道、会阴部收缩及舒张等一系列动作,能够有效刺激盆底肌肉,提升盆底肌力,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但大部分更年期女性无法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缺乏长期坚持的动力,导致康复效果欠佳,故需联合其他方法以帮助患者锻炼盆底肌力,改善临床症状,提高远期预后[7]。
本研究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锥体训练,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高于对照组,每日排尿次数、每日漏尿次数、1 h 尿垫试验漏尿量均少于对照组, 最大排尿量多于对照组,ICIQ-SF 中漏尿量、漏尿频率、疾病对生活的影响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锥体训练能够提高更年期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肌力和功能, 改善排尿情况,减轻临床症状。 分析其原因为,生物反馈电刺激能够促进盆底肌肉收缩,增强盆底肌肉弹性,激活神经兴奋性,促进盆底肌肉神经系统恢复,增强盆底肌力[8]。 电流对会阴部肌肉产生刺激,使尿道周围肌肉被动活动,增强尿道括约肌的自主收缩能力, 缓解尿失禁症状。同时, 不同频率的电流对神经的刺激可增强患者的神经冲动,提高膀胱收缩能力及储尿能力,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患者利用电刺激及时反馈盆底肌肉活动信号的特性,根据信号提示自主进行功能锻炼,并持之以恒地完成锻炼,有效克服了传统训练中患者规范性差、依从性低等缺陷,有利于提高康复训练效果[9-10]。阴道锥体训练是利用锥体重量使患者进行阴道肌肉收缩训练,可增加患者阴道肌肉的收缩力与张力,从而更好地为膀胱提供结构性力量支撑,减少尿失禁情况。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锥体训练能够增强盆底肌肉神经兴奋性,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改善尿失禁症状。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阴道锥体训练能提高更年期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肌力,改善排尿情况及尿失禁症状,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