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清(福建省武平县第二实验小学 364300)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所以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扩充阅读量势在必行。另外,为了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仅靠语文课内阅读知识量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主要指的是语文课堂以外的阅读活动。从根本上来说,课外阅读不仅是课内语文教学的课外拓展、延伸,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
从课外阅读的整体价值来看,发挥课外阅读的辅助作用,能够让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助力提升学生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第一,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课内教材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单靠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阅读,满足不了学生的知识需求。同时,单向的课内阅读具有局限性,也会影响低年级学生知识量储备和阅读能力发展。因此,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低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从而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中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第二,增强学生识字能力。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基础的能力,而课外阅读能有效将学生在课堂内学习过的汉字进行迁移和温习,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同时,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学生从未谋面的“生面孔”汉字,这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提升识字能力的好机会,促使学生去自主查询这些生字,在多看、多认中增强学生的识字能力。
第三,提升学生写作能力。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奋飞的翅膀。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对他们还没有较高的写作要求,但是低年级习作也是写作能力培养的一个关键。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加更多的知识,影响学生的写作方式、风格,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写作能力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是从目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实践现状来看,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与制约,课外阅读教学有效性仍显不足,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他们并未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自觉阅读的意识,再加之手机短视频、游戏等因素的影响,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较为匮乏,且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知不清。在缺乏阅读兴趣的影响下,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提升也受到限制。其次,从课外阅读材料上来看,并不是所有的阅读材料都适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而教师也并未关注到阅读材料与学生兴趣的契合程度,从而导致低年级学生在缺乏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环境下逐渐对课外阅读失去兴趣。
受应试教育环境影响,虽然现阶段也在积极倡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是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对课本知识掌握的程度上。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自然学生也得不到有效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一方面,较多家长对课外阅读存在较大误区,他们并未认知和理解课外阅读的内在意义,普遍认为课外阅读就是看课外书,大多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家校之间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育存有偏差,在合力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效能堪忧。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增加学生识字量,强化阅读理解,而且还能落实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为后续语文学习夯实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黄金时期,灵活探索课外阅读的实践策略,从学生的认知、习惯、能力等层面入手,引导学生走上阅读之路,让学生灵活阅读、乐于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最终为其未来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阅读基础。
书籍是人类的重要“营养品”,但是只有把书“吃”完“消化”了,才能变成真正的知识营养。对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发展正处于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深入理解教师所传授的关于读书好处的“大道理”。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实践过程中,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特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爱上阅读,才能为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学习打下牢固基础。例如,教师可以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书籍的来源可以通过订书、捐书、借书等方式,书籍的类型一定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可以是绘本、科学、童话故事等类型。同时,在时间设计上,教师可以将午餐后半小时设为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各自喜爱的书籍。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氛围得以改善,进而使班级充满书香味。
此外,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奖励也是一个鼓励课外阅读的好办法。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个“阅读皇冠”印章,每人发一张印章卡,并以每周一次“故事大会”形式进行实践。当学生分享了自己阅读的故事后,教师应及时予以表扬,并盖上认真读书的“阅读皇冠”印章,这样就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对于阅读印章得到最多的学生,教师可将其评为“阅读之星”,并颁发奖状以此鼓励。在这样的激励方式下,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得以提升。
在课外阅读这艘“航船”中,作为学生阅读的“领航员”以及指导、监督者,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因此,在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中,教师应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出发,有目的、计划地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应基于“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制订不同的阅读计划。同时,要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进行灌输,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注意事项阅读,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课外阅读的时间最好是在学生已经完成作业的前提下,每天早上坚持阅读15分钟,晚上完成作业后,临睡前坚持阅读20分钟,确保每天的阅读时间不低于半小时。假设是节假日,也应引导学生每天阅读1.5小时以上。对于课外阅读的地点,则应以安静的环境为宜,以提升学生的大脑注意力。
其次,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是另一个重要的内容,阅读材料不同,自然方法也不同。例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等类型的书籍,要引导学生运用“快速阅读”方法,重点让学生学会把握故事发展情节,并能讲出故事梗概;但是针对古诗、诗歌等历史题材的书籍,教师要引导学生尝试“精读”,也就是要让学生去“读懂”其背后的内涵,并在内心牢记佳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低年级学生初步把握不同书籍的阅读方法,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考的好习惯,这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能力有限,这也是引导他们开展课外阅读的绊脚石。但是,从侧面来看,加强对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引导,也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去认知新汉字,在探究过程中能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识字水平。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内课外”衔接迁移的方式,引导低年级学生开展以“识字”为目标的合作性课外研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相互帮助、彼此提升识字能力,从而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基础。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一些多音字,因此,教师可以布置“多音字大竞赛”课外阅读任务,让学生以同桌两人为一小组,课后一起阅读自己家中的书籍,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搜一搜更多的多音字。在这样的实践活动方式下,学生就不会“走马观花”地“为读而读”,而是在具体问题和任务的推动下深入探究、研读,从而发展自身良好的阅读和识字能力。
从根本上来说,课外阅读是一场家庭深度参与的活动。由于学生的课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家长在课外阅读中起到了一个更为主导的作用。因此,教师应从家校合作的视角出发,引导家长认知和重视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并引导家长运用更为科学的方法鼓励孩子进入课外阅读中,从而让课外阅读形成学校、家庭的真正合作,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例如,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教育专家开展一些关于课外阅读重要性的交流会,让家长真正认识到课外阅读的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打卡竞赛活动,规定每天的阅读量,完成目标后打卡,利用微信等渠道进行互动展示。在注意事项上,教师也应引导家长注重学生的阅读姿势和正确发音。同时,从家庭层面来看,家长可以设计一个客厅读书区,购买其感兴趣的书籍,让孩子有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周末可以带上孩子去图书馆,放宽对课外阅读的限制,只要是有益书籍都可在课外时间阅读,并且保证每天有30分钟阅读时间。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阅读,做好阅读的引导工作,但是要尽可能避免对学生思维的干预。
书籍是人类的重要“营养品”,阅读是将书籍这样的“营养品”注入人类体内的重要方式。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课外阅读”更像是增强营养剂,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汲取更多的知识营养,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在这样的营养剂加持中,不断浸润、不断成长,最终获得有效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