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逻辑下教育督导的行动路径研究

2022-02-19 01:33赵心怡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督导双减政策

赵心怡

一、教育督导对 “双减” 政策落实的重要意义

教育督导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督导工作的核心通常都是以深化改革为主的。可以说,教育督导工作对落实教育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加快教育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推动教育全局工作的正常运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加强对“双减”工作情况的督导,不仅有助于推动“双减”政策的尽快落实,更是《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的要求,而将这一督导工作摆在首要位置,细致部署,推动学校规范办学,营造清明的教育环境,也是“双减”政策落实的重要一环[1]。

“双减”政策的颁布也为教育督导工作提供了新的行动依据。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深化落实教育督导工作任务,做好对“双减”政策落实的全面监督、细致检查、综合评估与精确化指导,能够进一步加快“双减”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创新发展,并促使中小学教育和社会发展体系均衡发展。同时,适应“双减”政策的颁布带来的教育发展变革需求,强化提升教育督导工作质量与督导效率,有利于构建现代化教育行政管理体系制度,提升教育督导管理效率和工作质量,从而推动各部门与地方政府、学校的良好合作与相互促进发展。此外,“双减”政策的发布,不仅有助于使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置与工作细节得到进一步完善,加快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而且还能有效提升督导队伍的综合素质与督导任务的执行效果,使教育督导工作发挥实效性作用,从而优化中小学教育发展格局。

在“双减”督导工作中,应将踏实推进中小学阶段教育改革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同时完善对相关工作的保障措施,加强督导队伍建设,开展充分的调查研究,强化督导结果运用。而全国各地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更应统一思想,协同推动“双减”督导工作,确保“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进而实现推动中小学阶段教育高效发展的目标。

二、“双减” 政策逻辑下的教育督导

政策逻辑就是教育政策背后的驱动力,它不仅决定了教育目标的合理性,而且也影响着政策落实路径的合法性。“双减”政策背后蕴含的政策逻辑为切实提升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而这一政策逻辑也对新时代下的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2]。

(一)教育督导与规范校外培训

长期以来,家长、教师、学生认为以中小学阶段的学生为培养对象开展的非正规教育及培训活动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校外培训机构应以发展中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满足中小学生特殊的学习需求为教学目标,并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

然而,近些年来,校外培训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始逐渐增多。一部分校外培训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违背青少年教育及成长规律的现象,教学过程中以“应试原则”为准则,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分加剧。在这种具有竞争性的教育环境下,许多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家长误入“不怕走错路,就怕少走路”的误区,不仅极大地加剧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也加剧了中小学生所在家庭的经济负担,相关教育生态逐渐趋近扭曲。而在当前国家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完善的新时代背景下,这一情况逐渐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为了解决超前超标的校外教育培训问题,教育部门以问题为导向,对相关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制约,制定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黑名单制度,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考核及督查力度,组织了专项检查、常态化检查及年度检查等督查工作,并且以上工作皆遵循属地管理原则[3]。

“双减”政策的发布使针对校外培训所开展的督导工作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细化。该政策出台后,督导部门的工作职责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随着“双减”政策的发布,各省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督导工作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将督导重点放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专项督查治理上,并将督查校外培训机构的相关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之一。

(二)教育督导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及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问题一直是决策部门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从概念角度出发,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都是包含在学业负担之中的。我国中小学教育阶段一直存在课程多、书本多、作业多、考试多、竞赛多的现象。学习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中小学生学习任务上的繁重负担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关键。而存在于中小学的教学方式及考核方式,也严重增加了中小学生的心理负担。许多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过高期望值、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排名及奖励机制、单一的学习方式等都是造成中小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4]。

实际上,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将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工作作为工作重点之一。1949年到1966年,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督导工作核心目标主要是从学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1976年到1977年,工作重心逐渐向缓解升学压力的方向靠近;1991年到21 世纪初期,督导工作逐渐开始转向以开展好素质教育为目标;21 世纪初期至今,督导工作致力于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减轻课业负担,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5]。虽然不同时期都有以“减负”为核心的政策颁布,但政策的出发点是有所不同的。而根据不同政策的政策目标和其背后逻辑的不同,相关督导工作的重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而“双减”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措施的出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相关工作的进一步强化和延续。“双减”政策的核心要义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因此,这一政策也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同时,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也是“双减”政策落实的应有之义。而这样的政策逻辑则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较之以前更深层次的要求。

三、“双减” 政策下教育督导的行动路径

(一)夯实法治基础

法规制度是保证教育督导工作规范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夯实教育督导工作的法律基础,对于“双减”督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尤为重要。

第一,应采用座谈会、集体培训等方式对督导人员进行相关政策及法律培训,夯实督导人员的意识储备,确保督导工作的有序进行。第二,督导人员要对照有关法律法规、“双减”政策及督导细则,研判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情况,发现工作亮点,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第三,应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法律体系,从而加强“双减”督导工作的规范性,为“双减”政策的落实提供制度保证和法律保障。第四,应建立完善的“双减”督导评价制度和问责制度。大力审计或监察相关督导部门和督导小组,着重监督中小学校及校外培训治理的政策落实情况,确保评估过程及结果公开透明,从而提升督导效率。在问责制度方面,在确立督导主体的相关责任及职责后,应针对政策落实督导工作,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从而引导责任部门加强问责并发动社会共同参与。第五,要坚持依照法律践行工作原则,加强部门协同和监管合力,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

(二)优化督导效能

“双减”政策对教育督导工作提出了全新且细致的要求,督导部门只有在教育督导工作中进行一定的改革与创新,明确新的督导任务,才能使教育督导工作得到更多的指导、服务和支持,从而促进督导效能的提升。因此,针对“双减”督导效能提升问题,在未来的督导工作中,督导部门则需采取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创新举措。

首先,应努力实现“双减”督导工作中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的结合,认真遵循教育督导规律。各督导部门应加强领导,密切协同,并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加强督导工作的全面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在进行综合督导的基础上,各省、地方督导机关需要认真详细地解读“双减”政策及其相关文件精神,把握好“双减”政策的核心任务,细化专项督导工作。此外,在将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督导部门还应将过程性督导与结果性督导结合起来,同时将日常督导与随机督导相结合,提升“双减”督导效能。

其次,在具体的信息采集过程中,督导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督导方式,观察“双减”政策下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以及作业布置、课后服务等工作常态。因此,督导人员需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信息采集,比如:听取校长汇报;走访校园询问师生,走进村居走访群众;旁听课堂教学,了解教师教学模式的新变化;查看学生作业,了解学生日常作业量及考试情况;抽查学生课表,随机进课堂听课,了解学生课后学习情况及课余活动情况。

最后,督导部门应提出清晰具体的教学建议。通俗来讲,即给中小学校的“双减”工作“支招”。因此,督导人员在通过多种形式收集到信息后,提出的督导建议应确保具体和细致,做到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相反,如果提出的建议只是“口号式”的大而空,出现“多事一方法”的情况,则很难体现督导工作的价值,并且还会对“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产生消极的影响。基于此,在发现问题后,督导人员应在对校情、教情、学情进行研判的基础上,对标政策原文及学校办学行为,立足于具体情况,考虑整改办法,从而提升“双减”督导建议的建设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结合多媒体技术

在互联网时代,现代电子科技也为“双减”督导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了“双减”曝光台,该曝光台设置在国家教育部官方网站上,主要对“双减”工作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曝光。2021年11月5日,“双减”曝光台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进行了曝光处理,同时对这些违规的培训机构提出了相关的整改办法,这些问题的曝光,在某种程度上也对其他机构形成了督促与制约的作用。督导部门可设立“督导”举报平台,在特定的公众号和官方客户端提供进行举报的专栏,接受社会群众的匿名举报,合理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双减”督导工作的实施效率。

开展“双减”工作督导,采集真实可靠的信息是关键的基础性工作。首先,督导人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采集“双减”政策落实情况的相关信息。“双减”督导工作涉及课前、课中、课后多个时段,校内、校外多个地方以及师生、家长、校长多个群体,信息采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基于此,督导人员可以尝试结合互联网技术,提前设计信息采集方案、工具、工作表,确定信息来源、采集方式、观测点等,并利用相关技术,通过网络问卷、网络举报等方式进行政策落实情况的反馈,从而保证信息采集的真实性、全面性。其次,督导部门也应借助网络平台,进一步加大“双减”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经常性宣传,解读政策,持续宣传“双减”政策的优势和典型案例,从而使“双减”政策及其重大意义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心“双减”政策的氛围,从而使全社会共同加入“双减”督导工作中,推动“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

目前,国家中小学教育事业得到了不断的改革与完善,而“双减”政策是目前中小学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契机。而一项政策的切实落实离不开必要的保障条件。督导人员是协助“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在“双减”督导工作中,督导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持续完善“双减”督导工作相关制度,明确督导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不断调整督导范围,综合实施相关政策及策略,及时解决督导工作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督导工作质量和效率。

猜你喜欢
督导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荷兰高效教育督导如何炼成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用“长牙齿”的教育督导推动政府履职
借助“元督导”思维,提升学校督导效能
立足督、导、评 创新督导工作
助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