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分析

2022-02-19 00:41廖思宇
今天 2022年12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师范生双减

廖思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开启了我国减负双向治理的新时代。 作为“双减”政策的主阵地,学校教育承担着政策落实的主要任务,导致不少教师面临着教学质量提升压力较大的问题。为了适应“双减”政策的新变化,就要求在入职前和入职后必须拓宽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才能使教师有效提升教育质量,缓解家长焦虑,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1.“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概念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可以从内容和程度两个方面来衡量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其中内容包括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等方面;程度是指应该达到的层次。“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是指: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小学教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以及科研水平,最终实现合理运用“双减”政策理念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

教师的专业成长可划分为职前阶段和担任教育工作的在职阶段。 对小学教师而言,其在入职前后存在明显的角色、言行以及学习方式的区别。基于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从入职前后两个层面进行考虑。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困境

2.1 小学教师职前专业成长的困境

2.1.1 缺乏对“双减”政策理念的系统培训

师范生在校的学习内容相对固定,均是按照教师在教学前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以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素养的相关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对于国家新政策理念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校召开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次数较少,也不够深入。此外,师范生还可通过自己上网查阅的方式来获取有关“双减”政策的信息,但所得信息较为杂乱,不具有系统性。这可能会使师范生面临着理解政策理念与进行教学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即其不清楚应如何贯彻“双减”理念到教学实践中。

2.1.2 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为了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要求教师必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这就要求在校师范生需要加强学科专业知识的学习,精选课堂教学内容。此外,在2021年底,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在“双减”落实过程中,我们还要实现“双增”:增加学生体育、艺术、劳动与户外活动的机会,增加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课外培训的时间。 对于小学教师而言,由于目前师资的缺乏,其可能同时承担着多科教学任务。特别是在延长课后服务时间的情况下,为保障学生的音体美等艺术课程的学习时间,往往需要主科教师共同承担起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需要师范生在校形成“一专多能”的教学能力。

2.1.3 缺少教育实践的机会

师范生通过在校学习“双减”政策理念,已意识到要改变以往的“题海”战术,在提高作业质量的同时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如何在减少学生作业数量的情况下,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标,需要师范生深入校园观察其他教师的教学安排和自我反思实践才能真正落实。而目前师范生的教育实践机会总体上来说时间较少,也较为分散,不利于系统观察和总结。此外,目前师范生的教育实践,大多数仍停留在听课和观察其他教师经验的层面上,自己的教学操作机会较少,也不利于政策的落实。

2.2 小学教师在职专业成长的困境

2.2.1 教育观念的转变较慢

早在1955年,我国便颁布了第一个减负政策《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指示》。但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往往以“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短期内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容易导致学生思维的固化。在校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平均成绩,也会采用压缩音体美课程的教学时间的方式来保障主科教学的时间,却忽视了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在许多教师心里,分数仍然是判断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由此导致了其在思想上不重视学生减负政策的落实,在行动上也缺乏相关理论的学习以及运用。

2.2.2 工作时间延长且工作任务加重

“双减”政策的主要影响之一就是延长了课后服务时间,学生的放学时间由原来的三点半延长到了五点半,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在校时间,压缩了其课后备课、学习的时间。为了配合“双减”政策的落实,学校还要求教师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来指导学生学习,这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学校还增加了一些与教学无关的行政事务给教师完成,如课间锻炼和课后延时服务情况的检查等。为了完成这些额外的工作任务,教师备课、上课反而成为了副业,会给教师的身心造成一定压力,且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2.3 教师轮岗制度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稳定

目前,已有省份明确了教师轮岗制度的轮换时间是在6年左右,这将导致教师每隔几年都需要去适应新的学校环境、同事关系以及师生关系,同时这将打破目前小学教师现有的“师徒结对”的稳定学习模式。在教师更换新的环境后,更多需要靠教师的自我反思来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这将不利于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借鉴。此外,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还可能会导致教师的通勤时间加长,甚至改变原有的居住地和学习环境,影响教师子女的上下学问题,不利于教师在当地长期稳定发展。

3.“双减”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3.1 小学教师职前专业成长的途径

3.1.1 开展“双减”政策理念的系统学习

从外部来看,高校可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来宣传“双减”政策理念,可邀请高校教师、教研员、一线教师等从不同角度对政策文本进行解读。此外,专业课教师也应当结合所教授学科的学习特点进行相关的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教学中落实政策理念。从内部来看,师范生自身首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学习相关政策理念。其次,还需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和教材,提高备课的质量。再次,还要积极地参与到课后服务活动的课程编制和评价中,提高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布置和管理水平。最后,还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采取多元评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3.1.2 “五育”并举,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双减”政策的提出为推进“五育”并举提供了更多时间,同时也对师范生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这要求师范生的在校课程应增加艺体课程的学习时间,加强相关艺术技能的学习。同时,还需要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结合地方特色,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教学活动。这将有利于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更快速地承担起课后服务活动的教学任务,更好地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

3.1.3 积极开展教育实践

“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因此,师范生在实践中应充分把握住教学机会,提高教学能力。在教学前,多与指导教师沟通教学过程的相关事宜,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应坚持“以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让学生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好”,不给学生增加额外的学习负担。在教学后,应加强对作业的管理和反馈,同时积极反思教学存在的不足,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为日后教学总结经验。

3.2 小学教师在职专业成长的途径

3.2.1 更新教育观念

首先,在思想上教师必须认识到要通过自身的教学智慧来提高教学质量。“双减”政策的实施,减少了学生的校外培训时间,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在实践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的主阵地,提高作业质量,积极尝试采用分层作业、弹性作业的形式来因材施教。最后,教师还应积极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教学培训活动中。可依托“教师工作坊”开展校内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科研素质。

3.2.2 落实“弹性上下班”制度,减少与教学无关的事务

为了缓解在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可根据教师的教学任务,实行“弹性上下班”制度,合理安排其上班时间,增强教师工作的灵活性,使其能够在空余时间进行休息和学习。同时还可以借助社会力量的帮助,邀请一些退休教师、艺术类专业教师以及家长一起参与到课外服务活动中,从而缓解校内师资不足的情况。此外,为了减少教师的工作负担,还必须把教师从做材料、搞汇报、迎接检查的事务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专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3.2.3 为教师轮岗制度提供保障

教师轮岗制度的实施会导致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如福利待遇问题以及职称评聘问题。因此,为了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订。此外,也要做好教师子女的托管工作。学校可为教师子女在校内设置一定的学习场所,并安排专人看管,为教师安心教学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师范生双减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刘辉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提升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