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夏隆
1 小学生体质现状分析
目前小学生的耐力、柔韧性、力量、灵敏及速度等身体基本素质有上升的势头,但肺活量、视力及身高体重比无法提升,学生体能除了在学校参与身体活动之外,还受到家庭、学校开展体育家庭作业的影响。
1.1 家庭因素
1.1.1 学生因素
学生作为体育作业的执行者,学生的兴趣和自觉程度决定作业完成质量及体能水平,中低部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不仅受到文化课作业、课外兴趣班、家长支持程度和电子产品的影响,还受到社区场地设施、安全的影响。而高部的学生除了上述情况影响之外,还有自己喜好的影响,这些都影响了体育作业的效果,进一步地影响学生的体质。
1.1.2 家长因素
家长希望自家小孩身体健康、成绩突出,由于家长自身的体育知识和终生锻炼益处认识不深,担忧在完成锻炼作业时可能出现的运动伤害,担忧锻炼后小孩无法专心学习,也担心小孩在家完成体育作业时影响了邻里关系,不支持甚至反对学生完成体育作业。学校将学生体质情况表反馈给家长,家长对表中建议不理解,也没与体育老师、营养师交流,导致干预无法进行,任由小孩的不良习惯继续影响体质健康。
1.1.3 习惯因素
现在家庭对小孩在生活物质给予最大满足,经常选择好食材、高热量食物,小孩出现暴食、偏食等现象,造成他们营养过剩,导致小孩超重或肥胖;另外学生一回到家以查资料的名义,拿起家长的手机或电脑玩耍,造成小孩的视力下降及锻炼时间减少,这些容易使小孩得到非遗传性的慢性疾病,从而影响他们的终生健康。
1.2 学校因素
1.2.1 场地与安全因素
随着学生数的增加和班数的增多,学校运动场地已无法适应学生的需求,担忧课堂教学、课后及竞赛活动时出现意外伤害事故,提醒任课老师在内容和场地安排上确保安全,以保障学生的锻炼在安全范围内有条不紊地进行。
1.2.2 成绩因素
学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和考上重点初中人数作为社会和家长评价一所学校的直观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和家长都要保证文化课成绩,自然而然地忽略“图英体”等素质教育科目,特别是减少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并将这些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这必然是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的原因之一。
1.2.3 体育教师因素
体育教师每天除了完成课堂教学、大课间、课后阳光体育活动和集训队训练等工作外,还要应对各种各样的资料;另外体育老师的自身学习、惰性及经验主义等因素,在教学和活动内容选择及教学方法、技巧上,无法从学生興趣、培优转差、运动习惯养成等方面下功夫,这些也会影响学生体质。
1.3 社区因素
1.3.1 场地因素
目前许多社区的规划很少考虑青少年适宜的运动场地和设施设备,公立学校的运动场地在节假日和寒暑假对社区居民和学生开放,由于年龄关系,喜欢运动的小学生在这些场地无法使用,久而久之将兴趣和爱好转向其他。
1.3.2 安全因素
小学生在沟通、协调和自我保护能力等比较弱,在社区非专业运动场地和体育设备设施中运动,担心意外伤害的发生,而小孩到开放场地运动,担忧小孩无法协调场地需求和结交不良少年,不让他们独自外出锻炼,家长又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这些情况影响了学生的锻炼时间和体能。
2 学生体质提升的对策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家长和学校都明白,因此学校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体育锻炼的价值,让学生明白体育锻炼能促进身体、心理健康,强化锻炼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形成终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2.1 兴趣培养
2.1.1 课堂培养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小学生具有好胜、好奇、想象力丰富,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自我管理能力差等特点,老师在课堂教学内容和目标设置上,要根据不同体质的学生设置不同目标和评价标准,让学生在完成目标中建立信心。如:302班一女同学,除运动其他都优秀,每节体育课对她都是煎熬,老师给她的要求比其他人低,每次完成给予鼓励,信心慢慢起来,仰卧起坐从9月初的15个,到11月底体能测试的29个,看到自己的进步,非常开心,也喜好上体育课。
2.1.2 家长参与
从表1的体育家庭作业登记表中,学生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时,有家长的参与,练习兴趣更高、质量更好,希望自己能超过家长。
又如607班蔡一平同学与家长一起锻炼的记录,家长的参与能激发他的好胜心和恒心,也使自己真真正正得到锻炼。
2.1.3 竞赛活动
体育竞赛培养参与者在规则范围内,“更高、更快、更强”,展示自己、超越对手,收获成功的喜悦和承受失败的挫折,激发自己参与锻炼的兴趣,也通过竞赛规则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规则精神。
2.2 学校体育提升
学生在校内按规定的课堂学习外,还要参加大课间、课后阳光体育活动,也要完成一小时的体育家庭作业,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影响了家庭作业项目设置和练习次数,从而决定了学生体质水平。
2.2.1 课堂提升
学生在课堂教学上能否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和兴趣培养,体育家庭作业项目设置是否合理,功夫在课堂40分钟,教师应多学习同行教学方法、技巧,使教学内容搭配更加合理,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运动知识和技术,结合家庭作业的巩固,转为运动技能,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2.2.2 评价参与
学校以星级少年评价体系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班主任老师将体育家庭作业的完成次数计入奖励,能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
2.2.3 竞赛扩容
以前学校举办的竞赛项目设置和活动的开展以挑选运动队为主,而更多的学生希望能在活动会上展示自己,从2018年开始,改为以该运动会为主题的一系列比赛,超过95%同学能参与,如班际足球赛,除了12名队员参加5人赛,其他同学参与運球绕杆比赛,同时以足球赛为主内容的作文、绘画、摄影、啦啦口号等比赛,这样的赛事更能激发同学们完成作业的干劲。
2.3 家校沟通平台
学校通过公众号、班微信平台将学生的体质状况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并调整饮食习惯,督促小孩完成体育作业,并将锻炼视频发到班微信群,体育老师及时指导、纠正。
3 开展体育家庭作业的效果
我校从2017年开始布置体育作业,由家校一起管理、监督学生社区运动锻炼的尝试,在一年级分别确定实验班和非实验班,都带“体育作业”的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录得如下的数据:2017年实验班148人和非实验班375人,2018年148和386人2019年148和392人,经过两个年度实施后数据的对比(提升:+、下降:-):
实验班学生的BMI正常率+2.7%,非实验班-12.68%。实验班肺活量优、良分别+8.78%和+8.11%,没有不及格;非实验班分别+7.22%和+5.14%,不及格-10.45%(剩下1.28%);实验班视力的正常率比非实验班多15.38%,但重度视力比非实验班高11.61%。
体能对比:A.50米跑实验班的优、良分别-3.38%、+4.73%,没有不及格,非实验班分别-8.17%、+2.15%,不及格-1.52%(还有16人)。
B.坐位体前屈实验班的优、良分别-2.03%、+25.67%,没有不及格;非实验班分别-9.54%、+16.08%,不及格-0.99%.
C.1’跳绳实验班的优、良分别+27.03%、8.11%,没有不及格。非实验班的分别:+1.64%、10.57%,不及格+0.85%。
D.实验班的1’仰卧起坐与非实验班的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对比分别:-2.16%、+3.43%、+0.77%、+2.04%。
从综合评定对比看出,都有进步,但实验班的进步更大,没有不及格,优良率为:52.70%,非实验班的优良率43.88%,实验班对跳绳的管理更加严格,学生提升更好,并且超过100分后,能在总分加分;因此作业练习越多体质越好。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学校以体育家庭作业实施家校合作共管,能提升学生体质水平。
(2)学生的锻炼兴趣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阳光体育和竞赛活动提高。
(3)家长参与到体育作业中,小孩锻炼兴趣更浓厚。
(4)家长了解小孩的体质状况和运动建议,改变小孩的饮食习惯和履行监督职责,对体质提升效果更明显。
4.2 建议
(1)学校举办更多活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增强锻炼意识,培养终生体育锻炼习惯。
(2)学校加强学生的健康知识学习和体育锻炼宣传,让学生清楚体育锻炼能使身心更健康。
(3)体育教师的自我提升,使体育家庭作业更加多样化和趣味性。
(4)学校在“星级少年评价”增加体育家庭作业的奖励方法。
(5)班主任邀请有专长的家长在群里管理和指导。
(作者单位: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金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