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铭菊
(白银市白银区第十四小学 甘肃 白银 730900)
当前,从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来看,学习时间越来越长,其动机由最初的新鲜感不断减弱。通过调查发现,一些原因是出在学生身上,但有些也需要教师注意的问题。比如,在授课之中,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表情严肃给予批评,致使学生的幼小心灵受到伤害,学习兴趣和信心都会受到影响。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方法、方式单一而机械,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需求以及想法,只注重教却不注重学生如何学。还有教师只注重最终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对其学习过程的关注度不高,以分数论英雄来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教师应以发展的态度对待学生,及时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也有教师注重智力方面的因素较多,而非智力方面的因素较少。有的学生学习上存在困难,教师只注重他们在知识与技能上的与其他学生的差距,却对其心理因素、学习动机、家庭环境等这些非智力因素有所忽视,这一情况下,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容易有些偏差。种种原因也能看出让学生喜爱学习,产生学习动机,教师扮演着重要角色,有责任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培养其学习动机,有兴趣地持续学习下去。
学习目标的确立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需要围绕学生的具体学习目标来开展。引导学生明确具体的目标,且要难度适当,使学生知道如何做,并且在日积月累中得以强化。恰当而适宜的目标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一目标包括长期与短期目标。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分层开展教学。结合不同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习题,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为的明确,学习自信心也更为强烈。通过目标设定,不断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当然,目标的设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为这一目标去奋斗,并且给予其肯定、鼓励,相信学生一定会有恒心完成其目标。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力所能及发挥自我的学习能力,最终达成目标,从而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价值与意义以及作用加以了解和认识。语文学习终极目的就是利用语言更好地进行人际交流。因此,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全体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充分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之下,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充分认识语文学习价值。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拟定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以及建议,使学生学会掌握好时间,科学的分配时间与精力,平衡好学习与生活,加强学习动机。
学生获得以及选择学习动机受到其自信心的影响,而且其学习上的努力程度也会成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一些学生上语文课信心不足,教师则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动机。教师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感的教学平台和机会,通过一定的语言任务,不断激发学生内在的自信心。以适宜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取得阶段性成功,逐步获得成功感、喜悦感,并且让学生产生内在的渴望与进步的自我动机,由此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教师运用肯定的积极向上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使学生也信自己能完成和达到某种高度与目标,体会在完成目标中所获得的成功感,树立更强的自信心。
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具体学习情况以及作业、练习等进行检测,及时反馈与评价,与指导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将信息反馈的诊断导向以及激励作用发挥出来,不断深化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机。教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产生发奋学习的内生动力,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找准改进的方向。当一个教学目标达成之后,教师需要继续设疑,或者设定某种思维冲突障碍,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以及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投入学习的活跃积极状态之中,深化了学习认知。
对于学生学习动机的外部激发必不可少,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诱发自我的激励,自我调节,培养自我有效感。当学生产生强烈的个人能力有效感,则会合理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产生逐渐增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兴趣逐渐得以巩固,行为稳定,从而构成了良好的动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学习的效果进行判断,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有效感,使学生始终保有学习动机,对自我形成正确评价,合理调节自我的动机水平。
针对有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教师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这一语言环境中进行实践练习,多说爱说,敢于说出自己的个性化的想法与建议,谈论自己的感受,分享心得。愉悦氛围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而学生也降低了自我的紧张感,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教师鼓励学生多参加演讲比赛,或者看新闻,去图书馆借书,让学生努力致力于更多的语文环境之中,不断增强交际能力,也提高自信心。
教学中更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的动机,通过矛盾冲突,由此而产生特殊的好奇心,使学生由此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问题。
在课堂中,教师通常会创设问题情境,从而来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使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激发下,先会出现心理上的不和谐状态,然后也会产生迫切想解决问题的学习欲望。而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更要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其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同时,学生带着富有生动趣味以及一定价值的问题投入到学习中,调动思维,激发积极性。当学生怀有强烈问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进行学习与探索,并且也能从不断富有挑战与刺激的创造中获得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这一情感体验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望得到强化,也使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内在动机得到增强。问题意识的培养,可直接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机与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突破思维定势,不断向着求异以及创新思维发展。只有学生敢于发现、敢于探索、敢于创造,就能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语文知识。
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色彩艳丽的插图,还有生动有趣的故事,儿童文化非常浓厚,看似简洁的故事里蕴含着语言以及思维发展的广阔空间,这也为学生不断丰富自我情感提供了机会。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本,实际上都是作者的情感寄托,教师引领学生善于对文本所蕴含的语言进行挖掘,并且制造实践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想象中真正去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通过开放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互动对话,从而让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现出来,而学生的个性化的语言也会在与情感的相融之下,自然流淌。比如,教学《丑小鸭》一课,教师提出问题“丑小鸭是如何受到讥笑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描述丑小鸭时自然而然怀有了一种同情心,发出最纯真的声音。由此,学生的语言与情感得到了及时丰富,也使得同构共同生发。
认知冲突会引来学生的一种好奇之心、惊讶之感,自然而然集中自己的注意力,针对这一冲突与差异进行探索直至解决。教师借助文本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中语言的规律以及素材的真切体验。学生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身的内在知识,不断进行升华与提炼。学生真切体验之后,进行个性化的表达,切实将文本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以及良好的思想观念内化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由此,学生沉淀知识、积累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授课中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感的机会,激发学习动机。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信念,让学生从不断成功体验中获得动机。教师应充分创设一定的机会,面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让他们都能同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学生通过完成练习、学习任务或者解决问题中,不断体验以及认识自我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设计层次性的问题,也为每一层次水平的学生提供回答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不断增强自信,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学生一旦一次又一次体验到成功,心情是愉悦的,而且这些情绪经过反复发生,也逐渐变得更为的稳定,由此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持久地发展下去。
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友好、亲切之感,自然能“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铺垫积极情感,以情唤情。切实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的一些想法与意见,与学生积极互动起来,创设愉悦的心理氛围,为学生的积极情感态度埋下了伏笔。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之中,受到教师丰富情感的感染、熏陶,自此也能让学生产生积极情感。教师及时向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伸出援手,让学生在获得教师的学法指导下产生学习的内生动力。当学生安全感以及归属感得以满足后,其学习热情会格外高涨,也会积极而愉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共同探讨之中,教师温和态度、鼓励眼神、肯定语言,都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良好的情感互动,而学生也自然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与引导。
总之,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以学为乐,则需要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