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讨

2022-02-18 12:48蓝雪华
今天 2022年4期
关键词:导学环节课堂教学

蓝雪华

(赣州市南康区龙岭镇王村初中 江西 赣州 341400)

地理科目是中考必考的科目之一,很多中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环节会感到理解难度大,因此如何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成为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作为相对新颖的概念,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需要教师优化设计教学方案,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客观发展规律及知识接受能力相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达成预设的教学成效。

1.树立生本理念

生本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这也是新课标大力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通常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在于引导,即:通过相关问题的设计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学习目标,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此基础上适时指导和评价学生。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当树立生本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自主阅读与合作讨论来把握主旨、理解要义,成为学习的主人;或者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讨、思考和阅读机会,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信任,使学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1]。以“多变的天气”为例,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提问:什么是天气?天气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身边的天气现象类型有哪些?借助问题来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自觉阅读教材,找出答案并归纳结果,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不能都过于简单,应当结合学生的学情设置难易度适中的问题,以免学生失去动脑思考或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2.把控教学方向

初中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环节结合综合性特点,注重逻辑推理与知识概念、思维与教学的完美结合,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依托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同时在筛选教材方面既不能完全脱离教材,也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容,需要以原有教材为依托进行创新。另外,教师应当加强对课堂和知识的把控,做到课堂有效教学,这是因为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只有认真做好课前备课工作,有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与具体教材内容,筛选出与学生学习相符的重难点,合理加工教材,才能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以“地形图的判读”为例,原本的教材多是先通过各个地形的讲解,在此基础上进行地形剖面图的讲述,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无需严格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教授,可以先向学生绘制地形剖面图,将剖面图中各个地形进行标注,用简单的数据呈现复杂的地形,进而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轻松理解课堂所学知识,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3.重视课堂设计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关键在于优秀的课堂设计,而传统的教学多是忽视学生的实际学情,不能科学设计课堂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对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帮助学生构建地理思维,即:在教学设计前明确教学本质,结合学生的知识接受程度、兴趣爱好等方面构建学习形式,将教学内容转化成学生易于理解的形式,促使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知识的学习活动中,实现地理知识的优化和学习效率的提高[2]。比如:针对“辽阔的疆域”的内容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地球仪来辨别我国所处区域位置,在此基础上联系已学的地理知识,对我国所处的海陆位置及气候带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科学设置问题,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问题,如:我国位置在国际交往、农业、气候等方面有怎样的优势?从我国地形图来看,如若处于相同的海陆位置条件,我国东高西低的地势会给农业与气候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问题的设计、分析和探讨,学生能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与地理思维,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4.营造良好氛围

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在于教师要积极创设与学生思维活动相符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即: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当与学生构建舒适、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喜欢地理课堂以及所教内容,以此实现课堂有效教学。以“地球和地球仪”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前环节做好预热活动,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即: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地球仪,在课堂上利用地球仪强化学生已有的记忆点,并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课堂讨论;或者是通过简单问题的预先设置来活跃课堂氛围,如:大家能说出老师手中所拿教具的名称吗?大家知晓地球根据尺度是如何缩小的吗?利用问题来如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

5.注重问题导学

有些教师开展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时,不重视导学部分,甚至在课前根本不开展导学活动,而是带领学生直接进入课堂学习,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节奏。一般而言,导学部分是高度总结所要学习内容的过程,教师在导学环节设计的问题不仅能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还能有效串联课堂中讲授的左右知识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3]。比如:讲授“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相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知晓气候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教师要善用问题导学,在导学环节提出简单的问题:大家知晓处于热带雨林气候的人都穿什么样的衣服吗?如果人经常生活在南方,会有怎样的变化呢?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好奇心,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在课堂中寻找问题的正确答案,使课堂变为探索的过程。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快结束时,鼓励学生尝试回答导学环节提出的问题,以此检测学生的课堂学习成果,有效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6.巧用多媒体

初中地理教材包含的知识范围广,既有民风民俗和自然风光,也有地理区域,如若教师在课堂中只单纯依赖于文字的讲授,往往无法为学生描述出直观生动的画面,增加知识学习的难度。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能通过视音频、图画等功能带来学生全新的体验与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充分感知地理知识的学习乐趣,轻松理解课堂内容,获得想象空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4]。以“日本”为例,该课主要是对日本的地貌特征进行讲述,故而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关于日本地貌地形的优秀纪录片或图片,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直观了解地震、火山爆发带来的危害,有效打破时空的局限,加深感性认知,提高学习积极性。

7.结合生活实例

初中地理教学多是涉及地理知识的讲授,而部分学生缺乏较强的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难以透彻理解地理知识,所以需要教师有机结合实际生活与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比如:针对“海陆的变迁”的内容学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看关于汶川地震的视频,让学生对自然灾害的危害有直观感受,主动思考地震发生的原因以及怎样沉着面对地震。又如:针对“交通运输业”的内容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立足生活实际,畅谈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通过对比这些交通工具的异同点来准确理解所学知识。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与生活实例,既能活跃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又能优化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

8.延伸教学内容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多是以遵循自己兴趣为主,而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一定关联,如历史学、社会学、生物学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或延伸,以便充分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热情,实现学生知识领域的拓宽以及课堂的有效教学[5]。以“海陆的变迁”为例,教师可以适当延伸教学内容,即:海陆分布格局的形成是以大陆漂移学说为基础而产生,而地球在陆地格局形成前经历了多次地质运动,如“盘古大陆”,故而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讲述大陆漂移学说的产生及发展,在此基础上拓展与“盘古大陆”形成和发展相关的内容;同时在地质运动的各时段会出现古生物时期,在该时期会发生物种灭绝事件,教师可以借此向学生讲述与地质活动相关的“二叠纪末大灭绝”事件和热地幔柱事件,让学生知晓地壳运动与生物灭绝之间的关心,进而丰富知识面,有效感知地理与其他课程的密切关联。

9.加强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不仅能帮助学生完善自我,还能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环节及时总结与反思,通过优化调整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通常教师的课后反思包括是否达成了预设的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环节有哪些问题、怎样在下节课中克服这些问题等,同时教师需要详细记录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激发学生课堂兴趣的做法等,从而为后续的教学提供重要参考[6]。除此之外,针对不尽人意或疏漏之处,教师要冷静思考、积极回顾、深度剖析、主动反思,认真总结,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可以说,通过对教学行为的及时反思,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师教学水平。

结束语

综上言之,初中地理课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国家和世界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环节应当立足实际,通过树立生本理念、把控教学方向、重视课堂设计、营造良好氛围、注重问题导学、巧用多媒体、结合生活实例、延伸教学内容、加强课后反思等手段来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

猜你喜欢
导学环节课堂教学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