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垂栋
学校教育工作者不能唯分数论,忽视德育工作,要以德育引领智育,健全学生心智,提升小学生的才学本领。学校的管理者更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德育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以德育促学识,提升学校的管理,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凝聚德育力量,从而约束学生的不良言谈习惯,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确保学校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到学校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从而推动学校高质量管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不少学校追求的是“升学率”,教育者无不尽其所能地采取各种手段措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牺牲学生的健康权利。在这种唯分数论观念的影响下,学校的管理者一定会忽视对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感的培养,无法教会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排解内心的忧愁与烦恼,导致学生产生厌学、逃学的情绪,甚至与教师对抗,从而影响学校的管理工作。
开学初,学校管理者在德育育人的总目标下,要将学校管理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统一。学校要设立一个德育委员,监督指导教育工作者在班级管理、教育实践、师生交往、家校互动等方面都不脱离德育的框架,将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诚信品质的提升、文明礼貌的养成等融入日常教育管理中。学校管理者还要站在育人的角度,制定《小学德育规范标准》,指导全校教师的德育工作,从教师教学活动、辅导活动、师生交流、家校合作等方面落实德育措施,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学科教师、学校工作人员也能在《小学德育规范标准》下,参与到德育实践中来。学校管理者要将德育实践作为学校各部门工作的评价标准。
学校管理者应该站在学生德育的高度上进行学校管理。管理者要提高德育站位,引导全校师生往一个方向使力,这样才不会偏离教育的本质,让教育真正为人服务。
当前,轻德育重分数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的,学校管理者忽视学生德育成长的长期效益,追求学校的短期效益,会与教育初心相违背。因此,学校管理者要明确学校各类工作者的德育责任,将德育目标实践效果与绩效挂钩,调动教育者的积极性。
开学初,学校管理者要制定详细的德育计划及考核标准,引领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针对不同学校不同的职业人群,要明确责任,并给予不同的政策倾斜。比如,小学班主任这一群体,学校管理者要对其工作职责、考核细则有详细要求,同时在班主任津贴、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给予明确及倾重,甚至可以给予德育工作优秀的班主任职称评定的优惠政策,并与工资绩效挂钩。对学科教师这一群体,在德育责任方面要有具体的要求,不能让他们置身于德育工作之外。可以考虑将学科教师分配给班主任做德育副手,共同管理班级,并将工作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中。对后勤服务者,也需要给予明确的德育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服务学生等方面给予道德方面的要求,并根据学生、同事的评价进行考核奖励。
学校要有效管理各类人员,让学校运作更加高效。通过详细的职责让教育工作者明白需要做什么,通过目标标准衡量工作好坏,这样才能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
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学校管理者要根据学情、校情,建立健全学校的德育制度,有效确保学校的日常运转。
开学初,学校管理者要根据上一年度的德育实践效果复盘,挖掘优点,弥补短板,完善年度德育活动实施制度、班级德育管理制度等,特别是不断调整优秀学生、优秀集体的德育评选制度,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不断优化德育制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校管理更加规范。以德育实践制度为例,有了德育实践制度,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的过程中,就会充分考虑到活动的内在价值,而不会迎合学生,开展一些低级趣味的活动,也能在德育实践制度的指导下,长期坚持国旗下讲话、大扫除等有意义的德育实践活动,从而形成一种固定的德育项目,有效完成德育活动。
学校管理者要通过不断优化完善各项德育管理制度,推进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让教师在一个规范而稳定的学校育人环境下放心地教书育人。
学校德育管理的有效实施,需要一个健全而稳定的组织机构,而这个组织机构中的教育者又构成了层次不同、角色不同、作用不同的德育队伍。这支队伍是学校管理者实施学校管理的重要依托,也是教育工作落地的重要帮手。
学校管理者可以根据学校管理需求,成立不同的德育队伍。比如,以政教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家长为主的学生管理队伍;以教务主任、学科组长、学科教师为主的教学队伍;以后勤主任为主的服务队伍。这三支队伍构成了学校的德育网络,可以根据工作需求,开展不同的德育工作。比如,管理队伍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定期与家长沟通,统一教育目标后,对学生实施德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后勤服务队伍辅助管理队伍、教学队伍实施德育。与此同时,学校管理层还可以进行业务考试,开展问卷调查等,不断优化三支队伍的成员,确保队伍落实工作指令,完成目标任务强而有力。
搭建德育网络,能有效执行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想法,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同时,德育网络的不断完善,也能不断优化师资力量,营造良好的班风、师风、校风。
美好的校园环境是学校日常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手段之一。好的校园环境能够凝聚学生,提升学校的魅力,也能让人心生愉悦,在无形中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因此,学校管理者要善于美化校园环境,通过多种宣传途径,宣传良好的道德观念,推进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道德修养。
比如,学校管理者可以在校园最显眼的地方放一块刻着《弟子规》的石碑,这块石碑不仅是校园一景,也是在向学生传递一种尊师重教、孝敬父母的价值观念。学校管理者可以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团队活动室等场地,通过书画、文字、音乐、活动等形式,不断向学生宣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理念。还可以通过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亮化工程,营造一个美丽的校园,提升学生内心的自豪感,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也可以在教学楼走廊上悬挂名人字画、名人小故事、宣传标语等,向学生灌输理想、责任等道德品质。
良好校园环境的建设对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学校管理者要看到美好环境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确保学生在各种异质文化面前,不至于迷失方向。
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学校管理,需要学校管理者站在更高的德育位置实施学校管理工作。学校管理者要为学生创建不同类型的德育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体味人生真谛。学校管理者要创设与小学生相匹配的德育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趣、要有价值,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认识,规范言谈举止。
学校管理者可利用每周一的第一节课开展班会课,教师根据道德教育计划,进行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比如,要求教师举办以“讲述身边好人好事”为主题的班会,要求学生在班会期间畅所欲言,讲述身边事或他人事例。教师在学生交流故事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善良的意义,培养学生做好人、做好事的意识。此外,还可以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去敬老院做义工,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敬老、孝顺的意识。还可以鼓励教师点评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学生的思想共鸣。
学校管理者并不是一味要强调学生的服从,而是要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展不同形式的德育活动,从而让学校管理更加包容、有效、有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