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洪晶
作者单位: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以及在发展音乐听觉基础上的读谱能力。
课堂乐器泛指在音乐教材内容基础上辅助音乐教学的课堂小乐器,如竖笛、口风琴、葫芦丝、陶笛、竹笛等。这些课堂乐器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技术标准,还要具备简单易学、音高固定、携带方便、物美价廉、受众面广、便于独奏合奏等特点。
一是竖笛。竖笛具有优美的音色,它的音高固定,指法也简单,携带起来方便,经济耐用,有六孔和八孔两种类型。竖笛起源于15世纪的意大利,是巴洛克时代的乐器,16 至18世纪在欧洲各国盛行,可吹奏各种调式和所有的变化音,音域在两个八度以上,适合全校开展学习。
二是口风琴。口风琴体积小,音准好,吹弹合一,难度较大,适合在高年级开展。口风琴分长管和短管两种,在乐器种类方面和口琴是一类,靠嘴吹奏振动簧片发声,属于吹奏类键盘乐器,能够吹奏出和声效果。它的音域广,具有三个八度,在各类音乐活动中被广泛应用。
三是葫芦丝。葫芦丝音色优美,简单易学,携带方便,但是价格偏高,适合特色班级开展学习。
四是陶笛。陶笛是历史悠久的吹管乐器,音色优美,便于携带,简单易学,价格低,适合全校开展学习。
五是竹笛。竹笛携带方便,具有固定音高,音色优美,价格偏高,适合特色班级开展学习。
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前的音乐教育在新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地发展,器乐教学也被更多的音乐教师引进了课堂,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其一,通过器乐的演奏,学生对乐曲可以有更丰富的体验,在欣赏的过程中,他们对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的把握也会更加到位,鉴赏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其二,在课堂上进行器乐教学,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陶冶情操,让他们乐在其中。
其三,器乐教学的形式多样,有个人、小组等模式。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同时对音程也有一定的感知,可以为多声部歌唱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聆听是最基本的内容,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它是听觉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听觉分为内部听觉和外部听觉,学生既要通过外部听觉聆听身边同学的演奏,也要通过内部听觉对自己演奏的音高、音色、力度、速度等要素做出判断,调整自己的演奏动作,以达到自己满意的声音效果[1]。在反复训练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练就敏锐的听觉能力,激发自身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 项目”》的通知。为了使学生的终身发展有良好的基础,教育部明确指出,通过参与校内校外的各种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并且掌握一项艺术特长。
为了落实文件精神,福建省厦门第二实验小学组织音乐备课组开会研究,根据学生艺术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特点,决定在全校范围开展“人人都会一样乐器”的教学活动。学校民乐队有三百多人,合唱队、舞蹈队有一百多人,学生参与艺术表演的机会多,在平时的实践中培养了一定的艺术修养。根据这些特点,如何选择合适的乐器让全校学生展开学习?该校在众多小乐器当中,对各种乐器的特征、优缺点和适合开展的范围进行了分析,最后决定使用经济耐用、携带方便、固定音高、音色优美、指法简单的竖笛作为全校“人人都会一样乐器”活动的指定乐器。在实践中,该校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年龄发展特点进行竖笛教学,课堂上选择课内难度适中的歌曲编配竖笛伴奏谱融入歌唱教学。事实证明,教材的合理运用,使这一项活动得到了有序的开展。
万事开头难,在各年级的竖笛教学中,一年级的竖笛教学是关键,是各年级竖笛教学的基础。但是,如何有计划、有序地开展一年级的教学,首先需要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由于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角色发生转换,还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去适应,一年级学生具有天真、好动、好奇、模仿力强的天性。因此,抓住学生的这些天性,教师可以将一年级的竖笛教学和美术课堂进行融合。如,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用颜色鲜艳的卡纸制作一支属于自己的卡纸竖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首先带领他们观察竖笛的特征——有多个孔、扁扁的嘴、长长的等,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微课学习,观摩教师是怎么操作的,最后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中进行制作,一支美丽的卡纸竖笛就做好了,学生可以满怀成就感地将自己的成果带到音乐教室中。考虑到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好动,课堂上一定会出现一拿到竖笛就使劲吹的情形,那样容易形成噪音,也不利于班级的教学组织,因此在开始教学时,教师可以不让学生直接使用真正的竖笛,而是在教学时,先请学生说说竖笛的特点,然后将竖笛的特点编成学生喜爱的顺口溜,紧接着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手指是如何移动的,同时在自己的卡纸竖笛上模仿竖笛指法按指的位置。等到学生能熟练掌握指法时,才让他们用真正的竖笛由慢到快地进行音位、音阶、练习曲的训练,最后进行乐曲的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歌唱教学和器乐教学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使用乐器为歌唱进行伴奏,使学生对歌曲整体的风格特点和情绪能够把握得比较到位,有助于丰富歌曲的表现力[2]。但是在融入歌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伴奏是课堂教学中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例如在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在歌曲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抓住旋律的特点为歌曲进行多声部的编配,声部的编配必须简单又有趣,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紧接着带领学生以不同的角色加入各自的声部,在教师的指挥下共同合作表现音乐,丰富歌曲的表现力[3]。同时,在合奏的过程中呈现出一定的音程关系,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感受丰富的和声效果,对音程有初步的感受,这也可以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低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新鲜的事物,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体验是他们喜爱的形式。
学生音乐能力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可以得到不断的提高。在长期使用固定音高乐器之后,学生可以渐渐形成较好的音准,对节奏的把握也会更准确,在演唱时的音高准确率也能得到有效提升。此时,乐器的使用就不仅仅局限于为主旋律伴奏,学生通过练习是可以演奏歌曲的主旋律的,他们不仅能够通过乐器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且还可以通过歌声结合器乐演奏表述音乐所刻画的形象。特别是在高年级教学中,有了器乐的演奏,学生对歌曲风格的把握会更加到位,在演唱时也会更有自信。
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按不同年龄层设计器乐教学课程内容。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视唱这一环节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兴趣不高。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遵循不同年龄层的发展特点,在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地练习、歌唱,从而提高学生视听视唱的能力。在不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师生合作进行演奏是中高年级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模式,学生用竖笛吹奏较简单的旋律部分,较难的部分则留给教师或者是班级中吹奏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基础学生的情况设定学习内容和目标,即全面与个体相结合的分层教学。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竖笛演奏水平。学生通过体验与感受,对歌曲的特点能把握得更准确,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视听视唱能力。
为了让低年级的学生养成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在参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陶笛多声部合奏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教师可得到许多器乐教学进课堂教学经验的启发。教师可尝试在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中使用奥尔夫乐器沙锤等,结合奥尔夫音条乐器钢片琴、木琴等进行教学。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对歌曲或乐曲进行创作,将教材中的歌曲改编成简单的多声部合奏谱,在课堂上请一部分有键盘乐器基础的学生用钢片琴演奏简单的旋律声部,另外一部分没有器乐学习经验的学生则演奏乐谱中最简单的声部———和弦的根音,或者使用打击乐器进行伴奏,教师则用陶笛或者其他乐器吹奏、演奏完整的主旋律,课堂上师生共同合作演奏一曲曲动听的歌曲。在师生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力非常集中,积极性也特别高。经过反复练习,他们对旋律的感知更具体,也可以形成初步的音高概念,这也可为其进入中高年级后的视听视唱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在器乐进课堂的实践过程中,不知不觉中可以发现,器乐已经成为歌唱教学较好的辅助工具。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能正确地感知音高音准。特别是针对一些跑调、串声的问题,能够有效地进行解决,借助器乐能更有效地辅助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歌曲的学习。比如,在学习二声部歌曲《大家来唱》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跟随琴声感受两个声部的旋律特点,跟随着旋律线图形谱感受旋律的走向,在学生对歌曲有了初步的体验之后,再让他们用乐器对各自声部进行练习,接着两个声部再进行合作。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在练习中可更加关注声部的平衡,渐渐养成聆听其他声部旋律的习惯,感受两个声部的和声效果,学生通过聆听、感受、视奏、合唱等环节,可以体会音乐丰富的内涵,有感情地表现音乐,音乐学习的能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旋律创作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实践活动。一线的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创作环境,引导他们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旋律的创编。器乐进课堂无疑是很好的手段之一。例如,给出1、2、3、5、6,请学生自由选择音符,按照一定的节奏进行即兴创作。当学生创作出旋律时,教师引导学生借助乐器进行吹奏,聆听自己所创编的旋律是否顺耳,结尾是否具有结束感。当旋律听起来不是很自然的时候进行修改,在一次次的创作中,不断发现规律,总结经验,最终得到满意的旋律,从而提升他们的音乐核心素养。
当学生喜欢一项乐器时,他们就具有学习的动力。这时,教师的任务就是带领他们走进音乐的殿堂,感受音乐的魅力。教师应抓住一切机会让学生在班级进行表演,利用音乐课堂排练节目,让他们在学校舞台上进行展示,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审美能力,凸显器乐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应借助器乐演奏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让他们心中的音乐种子慢慢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