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综合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冬日的雪景如约而至,冬日的严寒迎面而来。现在,不少同学已经穿上了羽绒服、秋裤,戴上了手套、帽子。为了保暖,人们还发明了各种“过冬神器”。
暖宝宝又叫暖身贴,其主要成分是铁粉、碳粉、食盐、蛭石。打开包装后,揭开暖宝宝背面的衬纸,用手平铺着贴在腰部、腹部等部位,等待几分钟便能感受到发热。
暖宝宝的原理是利用铁粉发生氧化反应放热,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铁粉被装在有透气孔的袋子里,揭开衬纸后,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碳粉具有吸附性,其疏松的结构中存储有水蒸气,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流出,与铁粉在食盐的催化下生成氢氧化亚铁;食盐加速铁的电化学腐蚀;矿石材料蛭石可用来保温。
使用暖宝宝时需要注意:不要为了增温而用力挤压暖宝宝;避免弄破暖宝宝而弄脏衣物;如暖宝宝发热温度过高、可能烫伤皮肤时要立即撕下;在注射麻醉剂等情况下应避免使用。
图1 市面上购买的暖身贴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热水袋,最早出现的是灌水式热水袋。它是一个用橡胶制成的空袋子,通常为方形,袋子的一头设有热水出入口,用塞子进行密封,塞子多为螺旋式。使用方式是将沸腾的热水灌入热水袋内,通过热水散热起到保温作用。
图2 灌水式热水袋(图/千图网)
现在市面上广泛售卖的电热水袋因其造型独特,方便携带,充电即可使用,受到不少人青睐。电热水袋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阻丝加热含有电解质的水或油等液体储能物质使其升温,然后靠液体存储的热量逐渐散热来取暖。
电热水袋的控温方式与电热宝类似,都是利用热敏电阻控制温度,能自动断电。袋内液体温度一般能达到60~65℃。
不过,电热水袋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其内部的液体不会被充满,如果电热丝工作时热水袋发生倾斜,会导致发热管空烧,触碰到热水袋内壁就容易将其烧穿引爆,引发烧伤、火灾等事故。
在使用电热水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检查热水袋是否老化,使用年限不能超过3年;不宜短时间内重复充电;水温不能太高;不宜接触酸、碱、油脂类物质;使用前最好为热水袋套上布套。
结晶暖手宝可随身携带,是出行暖手的好物品。将这种暖手宝在沸水中加热约5分钟,掰动其中的金属片,产生的轻微振动能使暖手宝内的液体溶质结晶,使其变成比较稳定的固体,整个过程会放热,所以我们能感受到热气。
图3 结晶暖手宝(图/图虫创意)
结晶暖手宝内的液体其实是过饱和溶液醋酸钠。
常温下,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地加盐,当加入的盐不再溶解时,就说明达到了饱和状态,这种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当溶液的浓度超过了其饱和溶液的浓度,这种溶液被称为过饱和溶液。由于过饱和溶液处于不平衡的状态,是不稳定的,所以掰动金属片时产生的轻微振动就能使溶质结晶成固体。
除了以上几种“过冬神器”,你还知道哪些“取暖神器”?欢迎来稿与我们交流!